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甸吴登盛政府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拉开了缅甸社会改革的序幕。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西方国家纷纷与缅甸新政府接触,发展关系。尤其是昂山素季当选议员之后,美国、欧洲与日本加快了对缅甸的战略争夺。作为缅甸传统友好邻国的中国,与缅甸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较为良好。文章将分析缅甸的改革进程对中缅关系的影响,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中缅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8年的缅甸外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缅甸外交在1998 年继续稳步发展,但也遇到了新的困难。缅甸与东盟成员国来往密切,但因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缅甸与东盟成员国的矛盾也逐渐凸现。虽尽力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但成效甚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对缅实行制裁。缅甸与印度、孟加拉国的关系在1998 年进展不大,缅中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史勤 《东南亚研究》2022,(4):110-128
二战后,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对象。1954年日缅经济合作开创了战后日本对外双边经济合作之先河。日本和缅甸创造性地签订了附有经济合作条款的战争赔偿协议,并确定以共同兴办合资企业作为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经济合作条款的落实过程中,日缅两国遭遇一系列政治、经济与技术问题的困扰。最终,1962年上台的缅甸奈温政府放弃了合资企业项目。缅甸投资环境问题、日本不成熟的官民合作模式、战争赔偿协议的内在矛盾以及缺乏互信的日缅关系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同导致日缅经济合作的失败。日缅经济合作的挫折不仅反映战后日缅关系发展之曲折,而且体现出早期日本与东南亚经济合作步履维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前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不对称权力结构和本体性安全的视角,对中缅双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理论探索,分析缅甸对中国产生依赖性与离心力的结构限制。本文认为,缅甸对中国形成既依赖又偏离的两种倾向是由中缅不对称结构关系决定的,在此结构下缅甸对自身本体性安全的关注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政治转型后的缅甸在对中国的依赖与偏离的博弈中孰强孰弱,主要取决于不对称权力结构中缅甸的本体性安全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5.
通过民主化进程寻求西方发达国家外部支持是缅甸推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正因如此,缅甸有可能成为东亚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的特例。种种迹象表明,民主化进程之后的缅甸正步入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时期。未来中缅关系的发展需要在缅甸民主化与工业化双进程基础之上进行重新定位,对缅外交政策应以新型经济关系的构建和民心基础的构筑为战略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亚金融危机后,缅甸经济明显有恶化的趋势,政治仍然不稳定,“民主化”政治近期内难以出现,但中缅关系继续保持着友好发展的势头。缅甸华侨华人在危机后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主,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文化状况有所改善,但较长时期内仍将无法取得与缅族同等的政治地位。缅甸华族形成进程受若干因素制约,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7.
缅甸的华裔精英为缅甸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知名侨领与华裔精英不同 ,他们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缅甸政治 ,而在促进华人社区发展和中缅友好交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他们有爱国的优良传统 ,表现在热心慈善事业、办报、办学、支持祖国革命、向国内投资、促进中缅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8.
缅甸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1988年军政府再次接管政权以来,缅甸民主化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着缅甸与美欧关系,也牵动着中关的地区利益。中美涉缅利益各异,在处理缅甸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在国际场合发生争议。不过,从2011年开始,缅甸开启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美缅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少了很多对抗色彩,中关在...  相似文献   

9.
1954年至1962年以吴努总理为首的缅甸自由同盟政府执政的时期,这个时期缅甸华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与中缅政治、外交关系紧密相连。中缅关系越好,缅甸华人经济也就更好。以下按产业对仰光的华人经济况进行简单的阐述。1、进出口业。1958年,仰光有进出口权...  相似文献   

10.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实施标志着西南油气进口运输通道初步成型,这对于我国实现油气进口运输通道多元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美国和缅甸关系迅速改善使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前景开始受到影响。美国通过促进缅甸民主改革、支持缅甸国内外各种非政府组织、介入缅甸民族和解进程及解除美国能源企业在缅投资禁令等方式对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施加影响。在美缅关系迅速改善的背景下,如何维护西南油气进口运输通道的安全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外交课题。  相似文献   

11.
缅甸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的改革,改革的难点在于国家认同、宗教和解与潜在宪法危机等几个方面。鉴于缅甸是中国的邻国,且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地位,其改革成败将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应该密切关注缅甸改革进程,在经济领域努力拓展并做到双赢,保持在缅优势地位与影响力,同时与缅甸各方政治力量保持全面接触与友好关系,并将缅甸作为发展与东盟关系的重要平台,最终以缅甸为战略通道实现"走向印度洋"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缅甸独立后外交政策的演变与中缅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缅甸独立后,其政治发展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致使其外交政策发生了几次较为重大的变化。受此影响,中缅关系也出现了一些起伏,但总体上看,奉行积极友善的对华政策一直是历届缅甸政府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访缅无疑是美国调整对缅甸政策的重要信号.这一方面是因为缅甸经济发展令人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也是美国重返东南亚的需要.而缅甸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民主联合党的异军突起,也让美缅关系的关键结点--昂山素季及其领导的民盟重要性有所降低,缅甸政治民主化也由此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范宏伟 《东南亚研究》2006,(6):71-75,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缅甸华文教育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沉寂后重新复苏,华校的数量和规模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与缅甸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国的崛起和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中缅关系的亲善、华人的努力和有利的国际背景等五个方面密切相关。同时,目前缅甸华文教育在合法化、生源和师资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在选举获胜以后,把缅甸的政治发展作为自己的优先日程:放弃自身坚持的修宪立场,实现政府权力的平稳交接,组建由各族群和各党派力量参加的联合政府,对议员进行素质和能力培训;努力突破既有的限制,艰难推进困扰缅甸多年的民族和解与和平进程;提出十多项经济政策,努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各领域的公平分配;依法处置中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和突发危机,这些举措都有利于缅甸的政治发展。但由于受到2008年宪法的限制,民盟政府在推进缅甸政治发展方面也十分艰难,而且由于军队的一意孤行,缅甸的政治局势还呈现某种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孟族是缅甸重要的少数民族,与缅族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缅甸独立前,两族关系较为和谐。在缅甸争取独立过程中,缅族民族主义者与孟族民族主义者共同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缅甸的民族权利。伴随缅族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孟族民族主义也开始兴起,造成了缅族和孟族关系的分化。在追求缅甸政治独立的共同目标下,民族诉求及争取独立方式的差异,使原本和谐的缅、孟两族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17.
朱昭华 《东南亚研究》2007,(2):61-65,55
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早在晚清时期就由英国提出,但遭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官绅的抵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获取一条西南国际交通大动脉,主动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中国并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但因缅甸的陷落,中缅铁路最终半途而废.当前,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又提上了建设日程,成为中国加快西部大开发、发展与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和谐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缅经济关系发展与中国对缅经济技术的援助林锡星中缅经贸关系的沿变抗日战争时期,修筑了滇缅公路,我国借助缅甸的仰光港口,经过印度洋通往中东和欧洲,较从广东黄埔港出海,绕道马六甲海峡,去中东和欧洲,要节省里程5000公里。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是抗战的大后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在缅甸影响力有所减弱,印缅关系则稳步提升。这种变动的地区权力结构促使印度积极主动发展对缅关系,以寻求改变中国在缅甸影响力占优势的现状。同时,随着印度对中缅关系战略疑虑的减轻,以及推动"东向政策"的需要,印度优先发展与缅甸的经济关系。此外,印度对边境和海洋安全的持续关注也推动了印缅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20.
李聪慧 《东南亚研究》2023,(3):133-152+157-158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甸的援助活动主要围绕其对缅中立外交的认知展开。入主白宫后,艾森豪威尔对东南亚区域一度奉行整体遏制战略,漠视缅甸独特的中立外交政策和援助请求。随着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以及中苏两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逐渐放弃区域整体战略,不仅接受了缅甸的中立外交立场,还向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在此过程中,美国不断做出“妥协”与“退让”,在援助谈判中便出现了施援国处于被动地位而受援国占据主动地位的吊诡现象。总的来看,美国寄希望于利用援助影响缅甸的内政外交,而缅甸期望通过“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外援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双方在援助目标上的分歧构成了美国对缅援助的结构性矛盾,也凸显了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面临的一个重要困境,即美国对外援助并不完全是影响受援国的有力工具,反而会成为受援国试图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