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转型期的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在城乡的不均衡、地区的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均衡、人与自然不平衡和内外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上。我国转型期的许多社会冲突是由于地方政府片面的政绩观驱使的发展所导致的。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城市化时代,社会矛盾一旦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发生,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城市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城市各种犯罪现象严重。在各种影响城市安全的社会冲突中,就业矛盾和缺少覆盖更多社会成员的保障制度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原因。要解决转型期的社会冲突,需要继续加快制度性建设进程,需要政府对社会公平的维护,尽快建立起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维护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因利益矛盾引发的社会冲突明显增多,不仅威胁到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影响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对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冲突的管控与治理应当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推进的原则。具体对策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理顺基层干群关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行政价值观对公共行政有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期激烈对冲,为人民服务行政价值观的虚无化、效率对公平的冲击、公共权力扩张伤害个人权利、人治与法治的冲突、参与与集权的矛盾等导致公共行政价值观上的混乱。因此,必须重塑转型期的行政价值观,突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理念在行政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为公共行政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武玉芳 《工会论坛》2011,17(1):6-10
近期发生了多起劳资冲突事件,主要原因有:资本强势、劳动弱势的格局始终没有扭转;劳动者队伍构成的变化直接导致权利意识的觉醒;企业产业升级速度严重滞后于劳动力升级速度等。面对这些情况,中国工会要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在效率和公平、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突出公平,强调劳动者要参与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切实承担起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居民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护自己的权益。环境群体性事件对于反映环境问题、促进特定问题的解决、形成相关的制度和规范等具有重要作用。环境群体性事件是一种现实性社会冲突,社会冲突的多元化功能性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关注,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冲突是当前国内外社会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毕竟起步较晚,需要在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以期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处理好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避免因贸易的增长造成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的重大医改过程中,因医疗纠纷引发医患冲突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呈现出秩序危机、暴力危机、信任危机、赔偿危机、舆情危机"五大危机",究其根源是利益博弈的集中体现,只有做到以民生为本,才能从根源上有效减少医患冲突,而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主力军的公安机关,要立足本职,做到情法交融,既积极介入,有情操作;又适时出手,无情打击,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发展中国家社会冲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进行论述,并在对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调控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邻避冲突表面上看是公民对邻避设施产生的负外部性的一种理性抗争,实质上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动员和社会政治过程,是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非正义性的反映。环境正义理论包括承认正义、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邻避设施选址过程中由于环境权保护不力、环境信息不公开、公民参与缺失,导致环境风险分配不均衡从而引起邻避冲突。因此,需要通过环境正义定量评价实现承认正义、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和公民参与实现程序正义、通过利益补偿和社区回馈实现分配正义,防范和化解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中的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是利益诉求集中和社会矛盾增多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调节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构建长效持久的社会冲突调适机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转型期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坚持"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创造和谐因素"原则的前提下,着力推进构建科学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社会安全阀机制和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增强社会冲突调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过渡时期(1949-1956)对外经济开放的重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苏联和东欧不断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初步建立了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对外经济开放给我们诸多历史启示:对外经济开放是历史发展趋势,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对外经济开放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还要保持对外国资本的警惕,稳中求进;对外经济开放要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对外经济开放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经济开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巨大变革,剧烈地冲击着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从而使家庭结构出现异化与失衡、家庭关系承受压力与紧张、家庭教育面临失范与挑战等。转型期家庭的这些变迁势必会导致部分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失管、失误、失控与失常,从而诱发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如何减少家庭变迁所带来的负面震荡效应,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司法的社会回应力之核心,在于确定司法正义输向社会的边界,而这个边界的确定又与司法自身的回应能力以及回应力度的理性判断密切相关。在中国司法与中国社会处于同时但不同步的双转型状态下,如果司法欲求与社会的融洽就不得不考量自身对于社会的回应能力与回应力度。总体而言,司法回应社会的运作机理一方面体现在司法要对社会因变迁、转型而出现的新技术、新事物、新诉求有所回应;另一方面指向司法要对社会公众关于某种确定价值、权利追求或者不确定价值、权利议论给予法律确认、案例固化或者作出价值与制度的引领与规训。司法回应社会的实质体现在它本身所内含的社会问题司法化的过程,亦即通过司法场域的社会问题反映、集中与解决。在中国社会问题司法化的语境下,中国司法的社会回应力并非是无限度的,仍然面临着回应能力不足以及回应社会之力需要得到控制的共时性双重压力,所以,在逐步提高中国司法回应社会能力的同时,又必须受到司法的公共理性与司法场域的适度社会开放、回应型判决理由与判决的可接受性以及司法有限主义与复合型司法构造下的三重机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具有贫困性、边缘性、低层次性和心理敏感性的特征。弱势群体的构成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一靠国家,二靠社会。要建立有效机制,采取得力措施,扶持弱势群体自强。  相似文献   

16.
民间秘密宗教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为中国下层人民所创造和信仰的宗教,因其组织和仪式简单、教义朴素而易于为下层人民所接受.同时也为下层人民提供了反抗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因而常常成为组织和发动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重要形式.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民间秘密宗教赖以生存的土壤并未被彻底根除.进入民国后民间秘密宗教以空前的规模发展起来,并对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轨时期经济运行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在短短十几年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其内在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要求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要求领导人的职务行为必须服从于宪法与法律。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人治思想的影响,领导职务行为中的“乱作为”与“不作为”现象不仅为数不少,有些性质还相当严重。因此,必须推行领导职务行为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从行为前的“自我控制”、行为中的“监督控制”和行为后的“惩罚矫正”入手,规范领导干部的职务行为,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社会转型期中产权关系、劳动关系、社会结构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工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工会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挥自己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交织并存的新旧两种体制、秩序规范将会导致人格矛盾。这些人格矛盾如果不加以调适,将会导致一系列的个人和社会问题。以社会心理学为指导,加强对公众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其心理机制转变;更新社会化模式,塑造现代人格,是缓解和消除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人格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