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本身的权威,这是法治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然而,能否实现这种追求,其中的原因不仅仅与国家强制力有关,更主要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法律的合道德性体现了法律的内在合理性。只有具备了内在合理性的“法”才有可能被大众接受、尊重、维护乃至信仰,从而确立其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学说是康德进行批判哲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对其整个哲学具有重要的定向作用。而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经历了从莱布尼茨一沃尔夫学派的神正论者到理性的道德信仰论者的转变历程,而这一转变对康德最终提出道德信仰的形而上学具有关键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云 《前沿》2007,2(4):76-78
道德信仰的生成机制与人的需要、情感等密切相联。主体的道德需要是确立道德信仰的原动力,主体的道德情感是确立道德信仰的价值指南,道德人格的形成标志道德信仰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道教思想视域下的食品生产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延续,食品质量安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焦点之一.道教思想在自然无为思想之下也提出关于社会人际宇宙的和谐.发扬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有益于当前食品生产行业道德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主静的思想对于个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贾晓龙 《传承》2009,(12):150-151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延续,食品质量安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焦点之一。道教思想在自然无为思想之下也提出关于社会人际宇宙的和谐。发扬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有益于当前食品生产行业道德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主静的思想对于个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指出了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及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整体道德水平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在于道德信仰的缺失。要解决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高校需要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培育道德情感;创新德育模式,融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建立道德档案,完善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儒佛两家创立的思想学说 ,都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优秀文化 ,他们所倡导的人的善性善德 ,可谓是殊途同归 ,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最本质的东西。在两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儒佛两家所主张的善容成为道德向善的表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经成为一种道德信仰 ,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3,(10):39-39
周斌在《理论探索》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虚拟技术导致的道德消隐,是指虚拟技术在传统形式上的主体与道德决定之间构筑了心理屏障,行为者的身份隐匿增强了个体的道德真空效应。从道德的含义看,虚拟技术解构了道德存在的源动力因素;从现实交往实践看,网络身份加重了网络道德危机的可能性;从个体意识看,虚拟技术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是恶的意识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梁锋 《青年论坛》2005,(3):58-60
通过设置特定道德情境,对受教育者起到了道德提升作用。如何使短暂的道德提升得到保持和延效,实现从特定道德情境到现实生活的迁移,则依赖于学校内部育人的美感目标。  相似文献   

11.
谈到读史、学史,我们自然会涉及到历史学的功用问题。自古以来学人一直关注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历朝历代统治者更是乐此不疲,情有独钟。例如孔子所著《春秋》中就有"借事以明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上,目前讨论“马、中、西”对接的重要性、必要性的文章已经很多,问题在于路径。路径就是结合,建立一种既与历史,又与国际接轨的价值体系。在政治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教育上重建赋予现代内容的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教育,找回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熊水龙 《桂海论丛》2011,27(5):78-82
领导干部的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危机管理的效果。领导干部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核心素质主要由其执政境界、危机管理意识、危机管理心理、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构成。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造成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宗旨观念不强、危机意识淡薄、知识经验欠缺、心理素质较差、反思总结不够等不足。因此,必须从组织和领导者个人两个层面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其危机管理核心素质。  相似文献   

14.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梦视域下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大国国民素养和民族心态,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校师资队伍,要坚持在培训观念、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制度、培训资源上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道德资源培育与人才道德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亚宁 《新东方》2009,(3):52-55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大略》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苟子把口能言身能行的人视为“国宝”,把品言善身行恶的“两面派”看做“国妖”,足见对言行一致的道德素质的重视。可以说,这是古人衡量人是才还是“妖”的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善是恶的道德表现是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古人的这一精辟认识经过千百年的检验、充实,使之更富活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卫东  乔庆智  王丽君 《前沿》2013,(11):20-24
我国的城市化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特点和飞速推进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村民变成居民,农民变成市民,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着力提升市民素质,把广大农民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城市新市民,实现城市化推进与市民素质提升的良性互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课题选取了呼和浩特市为例进行调研,同时参考了全国一些典型城市的工作做法,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市民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中旬,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文明行为文明研究基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精神文明导刊》共同主办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国民公共文明素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入学召升。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导致网络社会中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面对网络这块电子公共牧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思维方式的“反理性”、价值取向的“非主流”、审美情趣的“娱乐化”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等现象.本文认为,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境界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考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是激发公民意识进一步觉醒,营造道德实践良好氛围。公民通过有序参与、表达权利、履行责任和监督,广泛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并倾情奉献,显现出了公民意识在中国的萌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