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卓越成就与全球反贫困领域存在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将中国反贫困经验总结为五个“靠的是”和七个“坚持”。这一崭新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反贫困实践相结合开出的理论之花,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在科学性、实践性等方面存在鲜明差异,为人类减贫事业带来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反贫困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产生的前提、制度根源、技术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消除贫困的路径进行了全面深刻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造性地走出了中国特色扶贫之路,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发...  相似文献   

3.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今世界仍有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行的"精准扶贫"实践,在短短十年时间里使8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最核心的内涵或要素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旨归、"精准扶贫"的基本工作理念以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它们不仅是中国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根本法宝,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且能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的理论逻辑基于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深刻体现其人民至上的立场,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消灭剥削、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等内在要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着眼不同阶段发展实际和历史使命,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进行了综合性、动态性、立体性的继承发展,探索形成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党领导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大扶贫格局以及立足实际以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等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推进国际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建设领域创新实践取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这一创新理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鲜明的理论品格,表现在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直面问题的使命担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整体谋划的系统思维和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这一系列理论品格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生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其有着鲜明的理论品格,体现为对社会主义内在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牢固树立和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政治责任和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世易时移、改易更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扶贫思想的发展,更是基于当代中国扶贫实践的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习近平的扶贫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体现在扶贫宗旨的人民性、贫困标准的多维性、扶贫方略的科学性和扶贫成效的稳定性等多个方面。习近平的扶贫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是当代中国扶贫攻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还为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中国贡献,为全球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大致经历了土地农民私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三权分置的演进,与反贫困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运用土地政策反贫困的经验: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三是完善土地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是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五是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中国共产党运用土地政策反贫困的实践生动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人民为什么“棒”。梳理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进的历程和特点能更好地理解土地政策与反贫困的关系,从而为后扶贫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反贫困问题提出的前提和基础,反贫困是减贫、缓贫、消贫的措施与对策,反贫困理论的提出是基于贫困问题的出现。生态移民的反贫困是我国农牧区反贫困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反贫困理论和观念创新的客观要求,生态移民反贫困的效果取决于制度变迁的方向与绩效。  相似文献   

10.
群仲平 《群众》2023,(10):1-1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两个结合”,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女与反贫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了中国妇女贫困和反贫困状况、中国政府在反贫困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非政府组织对妇女扶贫的贡献,力求用性别视角分析妇女贫困问题、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和行动,提出从收入贫困、时间贫困和资产贫困角度来综合分析妇女贫困问题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反贫困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反贫困的价值观、时间观和空间观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反贫困价值观是邓小平反贫困思想的核心,而时间观和空间观则是在历史动态和空间拓展动态层面上实现其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做出了新的阐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对于“两个行”的重要内涵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与理论价值;关于“两个结合”的深入阐述,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最后,“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明确界定,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黄正平  赵园园 《群众》2023,(10):13-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养的核心,新时代新征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也是全党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理论学习具有总领性、先导性,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就应把“学思想”放在主题教育首位,把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务必突出主题、深化教育,从“为什么学”中找动力,从“学什么”中找方向,从“怎么学”中找方法,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创新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成果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何以能呈现出井喷之势?这既源于客观实践的动力,更要有精神的动力。当实践发生深刻变化,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的时候,能否实现重大理论创新,关键要看创新主体是否具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论追求、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对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关切,等等这些方面一起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精神动力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民族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与之相应,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也经过了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日趋成熟三个阶段。新的历史时期,以文本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经典理论的思想逻辑,积极拓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不同学科空间,当有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的哲学智慧和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回答了为什么和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时代之问,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制定了目标和方案,并率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命题,明确了人民立场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根本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法治实践,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王庆五 《群众》2017,(21):18-20
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将之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周建超 《群众》2022,(17):25-2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理论品格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蕴含其中的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更好发挥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合心 《前进》2001,(2):33-36
世纪之交,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施了有效的反贫困政策,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起了重大指导作用。学习研究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国反贫困政策,对于我们继续搞好下个世纪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年来中国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宗旨。几十年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繁荣进步、走向共同富裕,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推翻三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