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坤尧 《人民论坛》2022,(3):123-125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淳朴乡风民风建设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应当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建设文化传承队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
张森 《人民论坛》2023,(17):104-109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保持乡村文化的连续性,坚守乡村文化的伦理性内核,坚持乡村文化的整体性,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践层面,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农民、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文化发展策略,即坚持农民主体,强化家庭本位,推动社区“重建”。  相似文献   

3.
乡村传统记忆是以乡村历史传统为对象,通过口述、文字、仪式活动等为载体,再经过对乡村传统的选择性、想象性的建构后被呈现和流传的反映在乡村群体意识中的集体所共享的记忆。乡村传统记忆作为连接性要素,是乡村传统得以赓续传承、保持再现和重新构建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当下乡村群体认同和国家意识形态整合的重要方式。近代以来在西方线性时间观、社会客观现实的变化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下,乡村传统记忆从表现形式、规约效力到生成机制上陷入了各层级的断裂和遗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优秀传统的承继和发展,不仅需要保护物质性和观念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立足当下社会框架重构、重建乡村优秀传统记忆。重建作为乡村优秀传统赓续发展纽带的乡村优秀传统记忆,需要在思想上肯定乡村传统记忆,在内容上重构乡村传统记忆,在实践中激活乡村传统记忆,在中介性要素上重建乡村新型长者叙事。  相似文献   

4.
刘欣荣 《人民论坛》2020,(5):140-14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时机逐渐趋于成熟。我们既要坚守乡村文化的本源,明确乡村文化的特色与优势,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社会空间,也要发挥乡村居民文化主体作用,适当开展创新,重塑乡村文化生态,让乡村文化成为乡村生生不息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杨琴  高君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52-5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给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极大压力.因此,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通过增强创新意识、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以及创新乡村文化治理模式来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此实现新时代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乡村地域文化赋予乡村旅游鲜活主题内容,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时代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可从文创产业发展、精品旅游项目建设、现代科技手段应用、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等入手,注入地域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振兴乡村的基础在于复兴和重塑乡村文化。但随着市场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乡村文化出现了断裂和异化,乡村文化生态空间遭到侵蚀,乡村社会整体呈现病态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从内容重构、主体唤醒、顶层设计、资源拓展、力量整合和机制创新等六个方面来加快推进乡村文化重塑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来源。  相似文献   

8.
张世定 《长白学刊》2020,(4):147-15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由于文化具有基础性、指引性功用,其对乡村民众精神价值的塑造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文化治理也就成了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方式。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治理就是政府立足文化的视角,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活文化塑魂育人功效,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强调人民中心地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了达致乡村民众文化福利供给、乡村文化精神塑造的目标,乡村文化治理的制度构建起着根本性、全局性、权威性、稳定性与持久性的作用。因此,阐发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的价值意蕴,直面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的现实挑战,明晰乡村文化治理制度供给与制度构建的主要向度,必将为乡村振兴的实现与乡村善治的确立提供文化的柔性之力。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21,(1)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出发,分析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在确保证生态良好的前提下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性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从而更好助推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创性地以单独部分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乡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治建设进程事关全局,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要部分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宅基地纠纷作为典型的农村社会问题,以此类案件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揭示的规律,有助于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当前,农村还存在着农民法治意识不够强、涉农法治体系不够完善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从加强党的领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完善法治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相应工作是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左停 《人民论坛》2024,(6):100-103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知,协同开发多样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并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谋划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拓展更多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势冲击下,我国乡村遭遇了文化认同危机,突出表现为:文化规范失效导致的传统伦理式微与道德规范失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引发的文化自卑与文化焦虑;乡土文化本身的衰落消解了乡民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知与认同。增强乡民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同,提升乡民的文化自信,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是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紧迫任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大力挖掘乡村文化的经济潜能;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三是构建新的乡村伦理体系;四是充分发挥农民建设乡村文化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清林 《桂海论丛》2021,37(2):108-1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中,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包括: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新陈代谢;为乡村振兴战略固本铸魂;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夯实根基。振兴乡村文化,一要构建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乡民“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二要构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三要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市场培育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四要构建家风文化、乡俗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机制;五要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