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剥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力 《理论月刊》2004,2(1):144-146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剥削理论的最新发展。主要围绕着在现阶段如何界定剥削的内涵、判别现阶段剥削的标准、现阶段存在剥削现象范围以及如何评价现阶段剥削等问题展开,并对我国现阶段剥削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作者的几点看法:剥削是经济范畴,对剥削范畴的扩大化是缺乏理论依据的;我国现阶段不存在阶级,这是分析剥削问题的制度前提;剥削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社会主义可以主动调节和消除剥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默是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他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式建构等现代科学工具重构了剥削理论,这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新思考,也是对马克思的经典剥削理论的一个新挑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可研究性.本文从逻辑思路的角度对罗默与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铮  李积云 《传承》2007,(5):28-29
剥削是指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占有那些没有或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全部或部分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行为。剥削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还存在剥削。  相似文献   

4.
5.
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当前我国私营经济中存在的剥削问题,一方面要客观、科学地分析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性质;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与时俱进地将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运行的私营经济特征相结合,既看到剥削在我国现实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又看到剥削的消亡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目前在我国人为地消灭剥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处理好发展私营经济和消灭剥削的关系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近期发表《平度征地拆迁乱象》专题报道,其中《平度信访教育中心揭秘》一文弓起了我的注意。 一个“教育中心”却不挂牌,里面到底掩藏着什么猫儿腻?当地老百姓一语道破:这里就是黑监狱。因为很多上访者就被关押在这里。这下我们总算明白了,所谓的“平度市信访教育中心”,实则是“平度市信访关押中心”。这里并不是教育人。而是折磨人的地方;到这里的人并不是来“学习”的,而是被摧残的。  相似文献   

7.
"塔克—伍德命题"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有理并且正义,极力塑造拒斥正义的马克思幻相,给人们留下了模棱两可的乱象和自相矛盾的错觉,使正义的马克思被遮蔽在赞成剥削正义的迷雾中,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经久不衰的正义争论。实际上,马克思以正义之剑剖开资本剥削隐藏的秘密,以革命的激情谴责和抗议资本主义并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正义王国,他既是正义的批判者,也是正义的建构者。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交易正义、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的解剖和归谬,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把资产阶级的正义言说抛在历史的深渊予以掩埋,彰显了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事实批判和价值批判、整体解构与立体建构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还原正义的原相,奠定正义的根基,以期通达正义的王国。  相似文献   

8.
施忠良 《今日广西》2007,(22):63-63
我女儿高中毕业不久就拿到了驾驶证。大学毕业后。她远嫁新加坡。今年暑期回家探亲时,我发现她居然不会驾车了。难道她在新加坡不开车?“是的,我在新加坡没有开过车。”女儿证实了我的猜想,“因为我在新加坡考不下来驾照。”女儿有点儿无奈。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跨越”理论与俄国民粹派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是多年来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颇有分歧的问题。马克思“跨越”理论与民粹派社会主义是有联系的,并且在许多理论观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姚立鑫 《台声》2014,(2):65-66
<正>我们总喜欢谈论生活,或抒怀,或感悟,或追忆,或期许,点滴的片段需要多少记忆才能够完全拼凑,如同你停下脚步,环顾四周,回忆的浪花此起彼伏,记忆的碎片俯拾即是,有时候,将光阴定格,也能找寻那无与伦比的美丽。毕业工作青春梦2007年大学毕业,北上返乡,踏入工作的大门,从此便开始自食其力,将理想和现实进行拼接。毕业前夕,对台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偶像剧、明星,  相似文献   

11.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07,(10):34-36
"去中国化"风波又起,情何以堪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中小学教科书"去中国化"风波不断。前一段时间,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说,乘人不备,台湾当局"教育部"对中小学教科书又上下其手,准备彻底"去中国化"。原先的"国父"、"国  相似文献   

12.
他高中毕业后南下深圳打工,做工时手臂不幸被卷进高温溶炉而被迫截肢。面对突来其来的不幸,他克服种种困难,自学有关法律知识,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历时两年多时间,他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以法律为武器,迫使工厂老板进行了伤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其论著中 ,对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和为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而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这两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充分的探讨 ,并深刻认识和揭示了其内在的规律性。以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作指导来认识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问题 ,就可发现 ,在移民的原因、性质、类型等诸多方面 ,其自有独特之点  相似文献   

14.
“经验派”徐姐 徐姐今年44岁,高中毕业,福州人。徐姐自己有2个孩子,都聪明健康,常常有人夸徐姐带孩子手气好。亲戚朋友家添小宝宝了,也常常找徐姐取经。徐姐入月嫂这行缘于朋友的推荐和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开始,家里人不同意她干这行,徐姐就给丈夫和婆婆做工作,说这是新兴行业,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5.
既有的马克思理论整体性研究缺少历时性视角与共时性视角相统一的探讨,导致此种现状出现的原因在于贯通整合马克思各理论的中轴性概念的缺位。以社会关系概念为中心范畴对马克思各理论的形成、丰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在纵向维度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维度的理论互动中展示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联结和统一。在马克思那里,从唯物主义的艰难转向到科学世界观的巍然创立、从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到资本逻辑的全面解构、从社会主义的深层基础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乃至此三者的耦合,社会关系都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立足社会关系概念把握马克思三大理论的生发过程及其内在关联,对揭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初始构境、推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京 《桂海论丛》2010,26(5):16-20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学说,但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政权都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所取得,因而在传统意义上一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关于革命与斗争的理论,于是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思想长期被深度地遮蔽起来。廓清我们党从革命马克思向和谐马克思重大历史转变的脉络和走向,澄清曾经被历史误读革命马克思的传统认识,重新认识马克思和谐社会的思想本质,重塑当代中国和谐马克思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全身心投入到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力图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开端,在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坚守马克思理论发现的科学特性,极力主张“回到马克思”,实际上是要“回到成年时期的马克思”。他的这一逻辑思路不可避免地带有自我循环的矛盾,即使马克思的理论旨趣发生了转移,马克思也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叶慧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10,(24):40-41
三年前,他们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回乡之路,青春的旗帜飘扬在广袤的田野。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往哲学的突破在于康德以"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方式实现了"人为自然立法"的"主体论转向",把过去"主体归结到客体解释"转变到"客体归结于主体解释",形成了新的哲学坐标。这一转变经费希特到黑格尔,构成了德国哲学在近现代发展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的德国传统包括了对这个转变的批判继承,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理论的新构造,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关涉此。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研究及其观点不是什么囿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而是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包含的"主体"这个出发点的需要和体现。但马克思的"主体"范畴已经超越了康德和黑格尔,即已经是"现实的个人"意义上的规定。正是基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和实现为"现实的个人"这个历史前提和出发点的提出,才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必须从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深入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论转向"的扬弃的梳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小混混觊觎信用卡透支“商机”现年29岁的姜杨,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因家境原因,高中毕业后姜杨就在家待业,一晃就是5年。2005年5月,姜杨母亲因担心儿子长期无业会生出乱子,便东挪西借,资助姜杨注册了镇江金顺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干货和水发产品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