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场域,理论与实践皆表明,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是推进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在梳理武汉市各街区近年来形成的有代表性的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以及分析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惯式,情感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有待厘清。在探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时,作为治理对象和治理策略的情感治理,需要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激活社会治理的情感治理能力,而核心则在于社区的情感治理能力建设。在治理路径上,发挥基层党建和技术治理作用的同时加强情感动员,共建情感共同体,对于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治理体制的变迁集中展示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对单位体制、街道体制和社区体制的梳理,发现影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延续要素包括政治教化的观念制度、柔性渗透的权力体系以及快速高效的动员机制,断裂要素包括单向强制的社会沟通、国家控制的资源调配以及情感纽带的空间格局。在两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呈现出“国家吸纳社会”的特征,具体包括与国家总体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与规范,与国家总体的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国家参与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民主协商,国家引导下的城市基层社会力量培育。  相似文献   

5.
左世泽 《公安教育》2009,(12):22-26
公安工作发展如何及公安队伍的建设质量高低,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却有许多难题制约着公安工作的发展和公安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认真地剖析这些难题,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现实关系中来理解,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中来解释。学界现有的融合论、包含论、交差论、独立论等观点为更为准确界定社会治理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社会治理包含自治和他治两个维度,社会治理要通过有效的他治来培育自治,核心社会治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苗长青 《前进》2009,(10):21-24
阳光灿烂新山西 放眼三晋大地: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一派现代化景象。  相似文献   

8.
杨军 《思想战线》2012,38(4):139-140
有清一代,新疆地区的基层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成因于当时新疆基层社会组织出现了根本性的重构。这种基层社会的转变,不但影响着清代新疆地区基层社会秩序的形成,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央政府与新疆地区基层社会的治理关系,使得内地化逐渐成为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治理的主流表现。一、清朝对新疆北路郡县制地区基层社会的治理(一)里甲制、乡约制的建立及其职能里甲制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里亭制。此后经魏晋时期的三长制、唐宋时期的邻保制及元代的社制,至明代发展为较成熟的里甲制。里甲并非正式国家机构,却深入民间,成为连接官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乡约制度作为古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另一项重要组织形式,发端于宋  相似文献   

9.
10.
社区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体制创新,是探索一种全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以替代已经失效的单位管理模式。武汉市江汉区利用国家民政部社区建设实验的机遇,探索出一种社区治理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钟其 《公安学刊》2014,(1):26-32
虽然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基本社会制度迥异,但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前提下,全面了解台湾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对于大陆深化对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认识,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梳理而言,台湾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体现以下特征:即"地方自治"是其中轴结构,顶层设计是其制度前提,多元共治是其强大支撑,社会组织是其重要力量,"黑金政治"是其最大毒瘤,派系之争是其潜在困扰。由此,大陆地区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培育市民社会,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强而善治"的基层政府。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义、实践和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风险社会的来临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绩效,能否有效回应各种风险挑战已成为衡量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野出发,近年来在我国实践中兴起并快速发展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各地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切实加强风险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成果。本文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模式、特点、评估对象、第三方评估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新情况和做法进行了述评。最后强调,当前进一步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在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和加强官学双方沟通的同时,着力解决好评估主体确定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洋 《创造》2020,(2):42-45
乡贤有独特的政治导向、经济发展、文化重塑和社会建设价值。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去发现乡贤、培养乡贤以及树立乡贤。绍兴市永和镇通过发挥乡贤文化优势、系好乡情亲情纽带、搭建各展其能平台以及营造共商共治氛围的举措,开辟出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道路。此外,乡贤治理也要关注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问题,加以现代化改造,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乡贤贡献力。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世界上典型的福利国家,这与其独特的社会治理理念、机制等社会治理模式的上层建筑因素分不开。英国的社会治理理念包括主张福利普惠、提倡公民社会、追求自由自治、遵循法律治理等四个方面,它们是英国社会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英国的社会治理机制系统全面,政府治理机制、经济协调机制及社会参与机制等多元有效,它们是英国先进社会治理模式的有效保障。英国社会治理模式的上层建筑因素,对于建立适应中国社会治理需要的理念支撑,构建多元化和有效性的共治机制,拓展社会治理格局等社会治理行动具有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韩兆柱  何晗 《长白学刊》2023,(4):119-128+2
数字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趋势。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体现为工具主义、化约主义和避责主义。虽然数字技术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现代化的曙光,但数字技术并不能独自带领基层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坦途。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证明“基层社会治理+数字技术”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万能公式,相反,两者会在耦合互嵌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价值悖论,这主要表现为“协同与分化”“高效与低能”“自由与束缚”“赋权与集权”等多元目标之间的冲突和张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就要从制度、理念等多角度入手对二者之间的价值悖论进行调适,缓和数字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在温州基层现代组织治理体系中,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元路径构建中,政府依旧是强势主体,市场的力量的基石依旧发挥作用,社会组织依旧在扮演参与式治理的角色。温州基层现代治理体系依旧在维持"市民社会"固有的平衡:政府、市场、社会一直比较融洽;政府官员、民营企业家、民间人士一直比较平等。民营经济、民间组织、民间资本既是温州永不褪色的温州模式,也是温州现代社会治理的精髓。温州基层社会治理的道路是若干年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公安机关信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也对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一,公安机关可围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人”,从领导干部、人民群众、重点上访人群、基层民警这四类公安信访工作的重点人员要素出发,寻求新时代公安信访工作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路径。具体要强化党建引领,抓好领导干部,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坚持人民性,做好群众工作,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推动案件化解;坚定法治化方向,依法打击违法信访人,维护良好信访秩序;面向信访工作需求,提升公安民警专业能力,服务社会治理实践,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进而积极助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在伟大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片面积为166.49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这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千百年来,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等各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从西汉开始,新疆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实施着有效治理。新中国成立65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  相似文献   

20.
农村阶层分化形塑出了极其复杂的村庄政治现象。通过对当前农村阶层分化的状况及社会确认机制的考察,可以从村庄社会关联的角度,具体地呈现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状况和互动机制,并揭示当前以富裕阶层为主导的村庄阶层关系的特质及其后果:富裕阶层凭借其强大的经济资源和社会关系动员能力,主导了村庄选举,形成了以富人治村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格局。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广大的中下阶层被排斥在村庄政治权力和利益分配之外,基层治理隐含着严重的阶层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