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团党校学报》2005,(4):35-35
今后,节水型社会建设不仅仅要从资源道德和环境伦理的角度出发来要求全民节水,更要通过建设国家水权制度,从明晰水资源的产权开始,明确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和微观取水定额指标。这是《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水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 在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水资源问题继粮食问题和能源问题之后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人类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将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照此下去每15年用水量就要翻一番,预计到2030年以前地球上将有1/3的人面临淡水资源的危机,未来水资源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有必要在物权法中构建科学的水权体系。水权是水资源的非所有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所享有的对水资源的使用权或收益权,其性质为准用益物权。因此应在物权法中用益物权一章明确规定水权,并结合水权的特别立法,以完善我国的水权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首任总书记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维护中共独立自主地位等诸方面,作了理论创新和开拓性实践探索,不仅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成果,更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作出了表率,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5.
提名是干部选任中的关键环节,规范、科学的提名是建立一支良好干部队伍的基本前提。而"初始提名"是候选人产生的第一环节,没有良好的"初始提名",干部选拔的后续工作必然是"空转"。因此,正确把握"初始提名"的由来及内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对策,对于规范"初始提名"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百花盛开、万木翠绿的“七一”前夕,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研讨会在“蔬菜之乡”寿光市召开。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虞云耀,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刘伟到会祝贺并致辞。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6):38-39
日前,水利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对考核组织、程序、内容、评分等做出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全面启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考核问责。  相似文献   

8.
9.
10.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源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一党训政制度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实践,发展于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一直从属于统一战线理论,视野此较狭窄,方法相对单一,缺乏严格的学术规范.从总体上与丰富生动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运行实践比较,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在规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应从历史的纵向说明政党这种组织形式在中国近代出现后是如何逐步中国化的;从现实政治发展说明其结构特点和有机构成的各种要素;从改革开放50年来说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参政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资源安全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国家生存发展的保障。水资源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之一,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目前我国水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制度严重落后于水资源发展现状,体系构建不够科学,水资源安全技术领域、管理制度领域运作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我国水资源安全不能得到法律保障。当前,我们要建构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水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框架模型,完善并加强现有水资源法律制度体系,从而保障我国水资源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和战略安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杨昊 《红旗文稿》2013,(13):21-23
借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对成熟的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福利管理模式,对我国再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分配制度1、美国的再分配制度美国的再分配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杠杆机制对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进行调节;二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弱势群体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作为整体来说是国家权力原所有者。但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却是人民委托的国家机关及基公职人员。国家权力的先例不当或滥用,是产生腐败和损害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现代民主政治在确立“人民主权”原则的同时,也确立了法治原则。法治原则不只是限定公民不得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求国家权力必须置于法制的规范之下,其整个运行过程(包括权力的配置、获取、行使、监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依法,从而使国家权力既有合法的权威,又不致损害公民的权利。所以,以法来严格规范国家权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房  张骥 《探索》2008,(2):69-73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已成为新兴热门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框架大多数是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的,理论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关于国家形象战略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缺乏理论的分析和建构,尤其对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显得有些滞后,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是有效规范干部提拔使用的首要关口,是切实落实群众“四权”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关键性问题,事关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成败。当前迫切需要对干部初始提名工作进行有效规范,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突出完成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新立 《求是》2012,(16):22-25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持续了34年,而且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下去。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根本的就在于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建立起了推动科学发展的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创造经济奇迹的根本保证,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指明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既充分调动了全国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又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  相似文献   

18.
19.
虞崇胜 《探索》2020,(2):56-70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治理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制度体系的优势和短板,辩证看待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使我国制度体系始终处于进取和发展的良好状态。所谓制度秉赋,是指制度所持有或内含的优良品质。在某种终极意义上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就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这是较之建立新制度更为复杂更具创造性也更长远的制度建设工程,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需要把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航向,超越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将发扬制度优势和提高治理效能统一到提升制度秉赋上来,在提升制度适应性、包容性、共识性、自主性、进取性、有效性上下功夫,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出中国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独特构想,并领导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