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主妇是新马华人妇女中的最大人群,她们的地位和生活状态也有很大不同,但作为女性、妻子和母亲。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共通的作用,即经济作用和教育孩子作用。同时,相对于她们的丈夫,主妇们无一例外处于从属的、次等的地住。这是传统性别观念规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战前新马华人妇女的新职业——理发女、女招待、舞女是在经济危机和生活贫困压迫下出现的。男性对财(商家利用女体赚钱)和色(欲求女性)的欲望促成了理发女、女招待和舞女职业的繁荣。而从另一主体来说,理发女、女招待和舞女也不单单是被利用的对象,她们从这些新职业得到经济独立的机会,得到掌握自我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政治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双方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中国大量的新移民也随之因留学、旅游、商务、技术及劳务输出等方式涌入新马,给新马华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与影响。新移民的形成,除中国与新马政治关系的日益坚实、经贸日益密切外,还有交通及签证的改善及国内一系列因素的推动而致。  相似文献   

4.
画家档案 欧阳中和,字信本,1969年生于河南鄢陵,199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8年进修于南开大学国画系,2002年进修于天津美院国画系。欧阳中和师从范曾、孙其峰、欧阳中石等艺术大师,其作品被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艺术馆、画廊及社会名流收藏。  相似文献   

5.
从1910年代到1970年代,在新加坡和西马,闽南人一直是最大的华人方言群。1911年,闽南人(至少有257 101人),约占新加坡和西马华人总数(至少有880 508人)的29.2%。1921年,闽南人380 656人,占新加坡和西马(含文莱)华人总数(1 174 777人)的32.8%。1931年闽南人(540 736人),约占新加坡和西马(含文莱)华人总数(1 709 392人)的31.6%。1947年,闽南人(827 411人),约占新加坡和西马华人总数(2 614 667人)的31.6%。1957年,闽南人(1 183 307人),约占新加坡和西马华人总数(3 424 396人)的34.6%。1970年闽南人人数(1 789 683人),约占新马华人总人口数(5 135 745人)的34.8%。在东马的砂拉越州,从1947年到1970年,福州人是砂拉越的第二大华人方言群,比闽南人多。1910年代到1970年代新马华人社会的最大方言群有其必然的原因。目前闽籍华人占马来西亚华人总数的一半,闽南人仍是新马最大的华人方言群。今天新马闽南籍企业家仍在当地工商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马富有的华商仍是以闽南人为主,在东马的砂拉越州,富有的华商则是以福州人为主。  相似文献   

6.
苇笛 《协商论坛》2008,(3):58-58
新加坡是个岛国。1965年独立之后,淡水无法自给的新加坡:不得不向邻近的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却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而另一条则由新加坡流向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7.
潇帆 《今日广西》2007,(12):18-20
一位马来西亚女子,与中国打工仔邂逅于新加坡的街头,女子突破重重阻力,追爱到中国,在异国他乡开创出一片新生活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华人虽面对国家机关实施之单元教育政策的深钜影响,但却能发展出一支独特且蕴含着韧力非凡的华文教育体系。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可谓是在中、港、台以外发展得最完善和肩负着薪传中华文化重任的体系。马来西亚的华文独立中学(独中)由于注重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得到华裔家长的支持。但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英语教育至上思潮冲击了马来西亚的独中。为了应此挑战,独中努力推广三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的私立学校 新加坡十分重视发展私立教育.新加坡面积只有640平方公里,人口320万,但在教育部注册的私立学校就达500多家.  相似文献   

10.
敖村村 《传承》2009,(2):122-12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我国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整体化,要注重对教师心里素质的培养,正确处理中学心里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我国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整体化,要注重对教师心里素质的培养,正确处理中学心里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2004年3月9日至21日,首次组团赴新马泰进行了旅游推介宣传活动。这是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扩大对外宣传、开拓海外市场、实现旅游强市,进一步“让世界了解太原、让太原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这次活动通过在吉隆坡、曼谷、新加坡等地举办专题推介会、参加当地国际旅游展,举办“中国.太原面食节”,以及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各种交流,第一次在境外全面展示了太原这个古老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活动高潮不断,引起新马泰社会各界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参观展位和索取宣传资料者络绎不绝,当地主流媒体纷纷给予报道,取得了宣传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讲究"吃",海外华人也一样。在马来西亚,大多数华人的婚宴菜肴仍然以中式菜肴为主,菜名也延续中国菜名结构。在名称的结构和元素方面,婚宴菜名仍保留着传统方式,以1—5元素并排凑合,除了烹调动词外,其他多为名词。在寓意方面,婚宴菜名也顾及族群的文化和心理,极尽富贵吉利幸福之意。大部分菜名字数介于4—13字之间,以实指、虚指或实虚元素结合,非常多样化,体现了华人对菜肴婚宴语言的高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交往源远流长。原始马来人就是从中国云南或西南地区迁出,是南岛语民族的一个来源。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初这段时期,马来半岛南部地区虽尚无统一国家出现,但中国与这一地区的交往已然密切。而1403年马六甲王朝的建立使中马交往更加的频繁。16世纪初以后至19世纪初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入侵亦没有阻断中马的交往。中国与这一地区交往的光辉历史,是中马关系史上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对十九世纪初以前的中马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文岐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他导演的《李小龙传奇》、《谷穗黄了》等热播电视剧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你关注文化现象,《林海雪原》几年前引起的改编争议和娱乐话题应该听说过;你或许还听过李娜传唱大江南北的一首《嫂子颂》,那是电视剧《赵尚志》的主题曲,他还是词作者。  相似文献   

16.
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华人维系族群认同,保持族群特性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华人社会的坚持和守护都是华文教育得以生存和立足的根本。但二战以来,华人社会内部出现了一系列对华文教育发展影响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涉及众多领域,文章主要从华人认同、华教相关社团及华人人口要素三个方面阐述华社内部的具体变化及其对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虽然华社内部出现了多种不利于华文教育发展的变化,但华人守卫华教事业的决心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7.
华文教育是华人的母语教育。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华文科目分为华文书写和华文理解。大部分学生在华文理解方面的表现都不俗,惟在书写方面的表现则比较差,华文作文成绩明显每况愈下。本文以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查询他们对华文书写问题根源的看法,以自我审视检讨的手法,来探讨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以寻求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事管理》2001,(3):30-30
目前招收中国学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而美国的教育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能够去美国的院校读书成为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付星波 《春秋》2010,(3):41-42
昌邑是山东省华侨重点县市之一,华侨众多,历史悠久,素有“侨乡”之称。据统计,全市有侨胞2976户,13978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朝鲜等30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华商群体作为该国华人群体的经济主体力量,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代际传递的视阈来看,马来西亚老一辈和新生代华商群体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多元文化认同观念。前者是以外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后者是以本土马华文化为核心,原因在于华商群体的家庭教导、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和文化熏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尤其是,随着住在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本土马华文化的崛起和外来西方文化的介入,马来西亚新生代华商群体亟待从代际传递视阈构建和巩固以马华文化为核心,住在国主流文化和西方文化协同参与的多元文化认同观念,从而客观、合理、有效传承马来西亚华商群体的多元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