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提高认识 ,紧紧把握时代特征 ,分析形势 ,总结经验 ,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2.
张东亮 《人民论坛》2014,(5):131-13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施加”、“迎合”、“形式主义”、“教育者权威”等误区。应反思、廓清这些误区,把握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有效应对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其价值和根本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着力抓好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贯彻落实中央17号文件的基本要求。文章针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五大认识误区 ,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分析 ,旨在扫除思想障碍 ,切实有效地抓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真正把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  相似文献   

4.
姚贵宾 《理论月刊》2006,(10):176-178
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判断需要建立的参照体系、传统方法的新状态、方法的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方法的学科借鉴以及对现有方法的整体反思的角度出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谷正杰 《传承》2010,(9):64-65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高级中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是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高级中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是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伟  邹绍清 《理论月刊》2012,(5):165-168
时代主题和工作中心的转变势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转型,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则离不开新的思维方式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方法立足于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以及生态学的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图景相结合,从而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分析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要素互动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谐共生法。  相似文献   

8.
贺幸平 《求索》2007,(7):110-111
如何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科学化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管理的各类人员和各种组织、机构,按一定的程序和形式,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管理的体制。管理方法有:预测法、调控法和反馈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外部灌输的方法,这类方法的使用并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视域来看,不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弥散于受教育者的生活中,这样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于受教育者的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受教育者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必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且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11.
浅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企业的稳定就是社会的稳定。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作用,推动我市公路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工作应当讲求实效性,主要是,在教育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在教育方式上要做到耐心的说服教育与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掌握和运用激励艺术,要把教育寓于活动之中,知行结合.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及其制度伦理的道德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仁武 《岭南学刊》2003,42(6):21-24
文明概念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理解,政治文明是社会运行层面相对独立的范畴。在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与社会道德进步是不可分割的,其中制度伦理为政治文明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凸现人民权力与人民利益的政治诉求和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14.
德育内容体系在制定过程中必须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的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适合当代师范生思想状况和特点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要求的原则、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和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红梅 《理论月刊》2001,(10):17-18
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对人的本质的深刘认识,是从哲学上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思考,揭开了人性的神秘面纱,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之一,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留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宁 《岭南学刊》2004,(2):92-93
由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承办的“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年会暨全国党校系统政治伦理与干部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广州召开。约60多名全国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1、政治伦理学何以可能?与会者认为,一般社会生活领域有善恶,政治领域同样有善恶,政治运行、权力运转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急需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从道德上加以评价。政治生活有别于一般社会生活,道德评判标准应当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相互套用。因此,形成一个专门学…  相似文献   

17.
Tiewa Liu 《当代中国》2014,23(87):556-574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explains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use of forc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culture. The author traces back the traditional values which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Chinese thoughts and also researches Mao Zedong's perception of war, which symbolize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ilitary strategic theory, and Deng Xiaoping and Hu Jintao's discourse on war thereafter, which represents the belief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fter adopting the opening-up and reform policy. The case studies of the Korean War, the Vietnam War and the two Iraq Wars further explore the principles which dominate the diplomat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China, in the predictable future, will still firml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state sovereignty, non-interference and non-use of force principl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China will not hesitat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ultilateral operations which are ratified with UN Security Council authorization and contribute increasingly to improving humanitarian situations due to its moral and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for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与立德育人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厘清相关概念,探寻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科学路径,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9.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杰 《理论月刊》2004,(7):144-14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认识和把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向玉贞 《青年论坛》2001,42(1):54-56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哲学范畴,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争论颇久,通过对这些争论的分析梳理,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应是主客体二重性的关系,这为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为实现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客体二重性,文中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