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在成为现实。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家媒体对我国加入世贸的重要意义和各种机遇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人们已经做好了“入世”的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入世”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也必须作出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对策,使“入世”真正成为促进我国企业竞争力崛起的契机。“入世”对我国各个产业及其各个部门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但一般说来,“入世”对我国的农业、技术密集产业及服务业将形成很大冲击。我国“入世”后农业面临的冲击主要是产品冲击。我国农业由于分散经营,…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我国制定的农业保险政策与制度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构建了保障、经营、服务的框架基础,保费补贴政策和实践呈现“预热+初次试水、推广应用+改革、优化升级+减负”的演进过程,政府提倡适度的市场竞争并将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作为经营资格管理的主要途径,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及服务更侧重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为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未来路径应以“多险种+多层次”保障提高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以“地区间+品类间”差异化补贴政策实现保费补贴相对公平、以明晰的政府权责规范农业保险市场结构、以“向内监察”和“向外公开”方式加强监管合规和社会监督、以动态费率的制定和实施补齐农业保险基础设施短板。  相似文献   

3.
第一,从改革发展具体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已经结束了初创的阶段,而进入到一个依靠社会公正的规则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在中国的现阶段,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果说改革的初期是以“破除旧体制”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改革则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如果说中国改革初期得益于某种意义上的“无序”的话,那么,中国现阶段的改革离不开“有序”;如果说改革的初期是以“启动”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改革则是以“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为主。中国现阶段的初次分配领域和再分配领域之所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便是…  相似文献   

4.
《求知》2022,(3):62-64
<正>多项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密集发布补短板、强弱项成为重点农业农村部连续密集发布了7项行业“十四五”规划,聚焦种植业、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农药产业、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从这些已经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内容来看,补短板、强弱项成为未来工作的一个重点。近期,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等重点行业规划,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人均公共资源禀赋的差别,承担改革成本的不同,财政政策的“非农化”偏好以及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人均税费承担的差异。全方位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应该包括: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户籍管理体制,加大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加快城镇化步伐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在“六五”建设中坚持开放、改革、搞活的方针。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3.64亿元,此80年工农业总产值40.99亿元增了一倍多,实现四年翻一番。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07.9亿元,五年内增长一倍半。1985年农业经济总产值(包括区级企业)51.1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47.7%,农民收入有较大的增加,人均收入达934元,比1984年增加了136元。实现了“三个产业一齐上,五个层次齐发展(五个层次即:区、乡、村、体、户)”的大好局面。农业增产、增值、增分配的形势,是农村经济体制、生产结构改革的新进展。农村实行第一步改革后,以家庭为單位的生产承包责任制日趋完善。在农村第二步改革中,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调整种植业,由單一化转到发展经济作物;调整“大农业”将人力、財力,物力从传统的纯农业转向林,牧、副、渔四业;乡鎮企业新军崛起,发展农工商  相似文献   

7.
蔡永飞 《团结》2004,(4):18-23
据《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北京报道,此间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强调了这一提法。实际上,最近一些年来,“三农”问题早已经是关心中国建设发展的人们“重中之重”的话题了,许多人言必称“三农”,有人开玩笑地说,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谈“三农”,除了农民以外。那么,究竟什么是“三农”问题,中国为什么有“三农”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呢?一、“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了…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中国的根本问题。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乡村政治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改变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坚定不移地减轻农民负担;适应农民增收需要,实施更加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农民收入新增长点;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金振蓉 《党政论坛》2006,(12):24-25
“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被誉为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生物经济逐步形成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经济形态。未来15年到20年有可能形成和信息产业并驾齐驱、充满活力的生物产业。”在“2006生物经济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展望了生物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专家们预测,到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将达到30000亿美元。与会专家还分析了生物经济所呈现的十大趋势:一是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市场空间可能是信息产业的10倍。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已经是世界许多国家不约而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最困难、最期待的单元。以国情农情为立足点、以现代化一般规律为参照系、以统筹农业农村发展为主线、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界定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智能化、市场化、法治化、在地化和绿色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构成开门见景、出门见人、眼里有笑、事业有成的“两见两有”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愿景,并遵循引领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从美丽乡村、活力乡村、富裕乡村和幸福乡村等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林晨 《瞭望》1986,(43)
本文提出:如果把改革比作为中国经济“治病”的话,那么,“症状”现在已经摸清,但“病理”并不十分清楚。摸清“病理”正是经济理论研究的责任。经济理论的研究,应该面向中国经济改革的现实,从云雾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理论上应当深化农业改革发展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重新认识农业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领会,明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发展劳动价值论科学地界定农产品价值以实施“价值回归”工程。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弱势群体与社会公正及其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郑重宣布: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它深刻地表明中国社会已经超越了单纯经济的追求效率阶段,进入了追求社会公正的高度整合期。党的“十六大”正是体现了对这一历史必然性的高度自觉:“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发展与社会可承受能力成为理解社会稳定不可忽略的两大因素。 二十多年的实践使人们对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要把行政体制改革,乃至政治层面的改革和事业改革进行整体推进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起,中国的改革实际上已经进入战略转折期。如果说过去28年中国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带动其他改革的话,“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将是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的论述,则标志着国家改革的重点将转到以行政管理体制为中心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综合开发将实施“两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 《瞭望》2000,(25)
由过去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 最好不开荒,实现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从以往追求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来 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 作为一个具有自然和市场 “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政府有必要建立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建立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已经实行了12年,借鉴国际上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探索形成了许多成功做法,积累了…  相似文献   

16.
新兴工人阶级指的是“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在产业比较利益和地区比较利益的驱动下,从传统农村农业转移出来的,从事非农产业并以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人数庞大,已经成为除农业从业人员以外第二大社会群体;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农民身份的桎梏,未能顺利实现工人身份的转换,处在城市的边缘和社会的底层;阶级意识和组织意识正在觉醒。这是一个已经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特殊群体。一、新兴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是工…  相似文献   

17.
牛恬静 《学理论》2012,(11):148-149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长期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给环境、生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中国发展低碳农业、推广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我国推广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有:一是制定中国低碳农业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加强研发和产业转化;三是利用政府政策导向力量;四是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严峻 《瞭望》2001,(42)
台湾“经发会”最后共达成了322项共识。其中:“产业组”达成139项“共同意见”,主要包括: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扩大企业融资保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及建议产业主管机关协助厂商融资等“多数意见”;“投资组”通过75项共识,主要是:部分滞销但具发展潜力的工业区比照科学园区模式出租、简化办厂的环境评估手续等;“就业组”形成53项共误解,包括修改“劳动三法”、大幅放宽工时规定、劳工退休金制度改革、规范外籍劳工权益等;“财金组”的结论最少,仅19项,其中,追求财政平衡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内部改造是最大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肖玉 《瞭望》2002,(44)
近年来,大连市金州区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战略,积极向农业现代化迈进。以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和创汇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异军突起,大连金州区初步形成了以“两水一菜一畜”为主导,以“两海三带四区”为主体框架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去年,金州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5.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810元,今年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5000元。 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入手,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形成区域化格局。金州区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产业或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两水一菜一畜”(水产、水果、蔬菜、花卉和畜牧)等主导产业,并通过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来带  相似文献   

2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以务农人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构建了基于“科技支农——产业聚农——农市兴旺——藏富于农”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家审计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一是发挥国家审计的政策推动作用,释放农业产权活力,为框架布局创造条件;二是运用国家审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技术特点,形成农产品竞争优势动力,夯实框架基础;三是利用国家审计专业、信息优势与文化审计经验,培植农村文化潜力,为巩固框架发展提供文化保障;四是依仗国家审计权力震慑力,清扫农业发展障碍,实现藏富于农引力,有效巩固框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