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朗 《中国减灾》2010,(6):61-61
半夜两点,一位决定自杀的青年打电话回家。 “爸,我不回家了,我对不起你们,会考考成那样,小敏昨天又说要分手。我实在提不起活着的勇气了。”  相似文献   

2.
据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恋爱”的调查显示.2903名受访者中“选择结婚”的有13.61%,“选择分手”的超过30%,“仍然在一起,但没有进一步打算”的占50%以上,“相信爱情有结果”的仅有701人,33%的人“对分手没有感觉”,表示“不后悔”。  相似文献   

3.
友情仍在     
她和他曾是一对恋人,为了一件小事吵翻了,并愤愤然分手。分手的那个雨夜,看得出来,他想缓和僵化的关系,把手伸给她:“我们今后虽不再是恋人,但还可以做个好朋友。”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不需要。” 她在一家公司工作,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他的保安部,时常与他不期而遇。好几次相遇,他都冲她微笑,眸子里投去问候的目光,但  相似文献   

4.
欲哭无泪     
平萍 《人民公安》2006,(2):53-53
我与菁都是警校生,同岁但并不同校同届。我亲眼目睹了这个黑眸子女孩如何首先让同事惊异她的与众不同:因一周去向不明,菁被局里通报批评并延长实习转正半年。那时她真的还是很纯情很幼稚的.泣不成声:“那个小男生竟然敢听从他母亲的话与我分手了!我什么都给了他了,他竟敢不要我……你看吧.我这一辈子一定要让他后悔!后悔莫及!……我要让他永远不能忘怀我!”  相似文献   

5.
辛卫华 《前进论坛》2008,(10):49-50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说来也怪,在外地城市居住了几十年,却总还是难以找到家的感觉。一提到家这个字眼.立刻想起老家村庄的一幅幅情景。老家在淮北腹地很偏僻的乡下,交通很不方便。母亲过世后.我就很少回去.家乡的信息也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6.
冬天的雪花总会给我心灵带来欢悦。朋友也爱雪花,她的生日将至,我绘制一张有雪花图案的卡片寄给她。邻家的孩子前来串门,她凝视着卡片图案,居然认不出雪花来。我惊讶万分。她坦言,也不仅她一人,许多同学都为“考分”所忙,哪有时间去观察不能增加分值的雪花呢?  相似文献   

7.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27):57-59
暗设“金屋”双妻争宠又争房 回到安徽以后,董倩立即质问丈夫:“你们分手明明是因为你父亲,为什么骗我说是她抛弃了你呢?还有就算要给她买房子做补偿。你也要跟我商量啊,这些钱可有我的一半啊!”  相似文献   

8.
在天空     
天空是不能“在”的。地球的吸引力,使人无法在天空“在”得太久,只能在地上。但是,去年我随队走访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个地方,每到一处,除了一次是坐汽车, 其余都是靠飞机运送的。天上地下起起落落九趟,飞来飞去穿越了三个国家,在天空的时间算是“在”得比较长了。所以,我才敢有“在天空”的说法。在天空的感觉大致是一样的。一路上,  相似文献   

9.
火车在一刻不停地奔驰,每发出一声“咣——瞠”,似乎能让一个人的心随之震颤。所有人都心事重重的样子,无聊地把玩着腕上的手铐。我心中默念着:别了,上海;别了,我的亲人!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盼,一定会早早地回来。  相似文献   

10.
小保: 我是某民营医院注射室的一名护士。在我与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有一条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有“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2011年12月初因为我和男朋友张某分手,引起了一些纠纷导致我值班时短时间离岗。几天后,医院以我“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  相似文献   

11.
与爱无缘我是个“双拐”肢残人,因为自卑和心虚,一直等了好久才敢去女友家。女友家的人竟然都很体谅我。后来吃完了饭他们收拾碗筷,她刷碗去了,我够不到拐杖,还坐在中间,特别碍事!那个难受就别提了!当天我就和她说分手了!我受不了那种刺激!大伟“够不到拐杖”、“坐在中间”还“特别碍事”,对于第一次上女友家的“双拐”肢残人来说,真是太难为你了!你特想挖个地缝钻进去或者就近跳楼算了是不是?不过你肯定忽略了下面几点:首先,你能够以男友的身份去女友家,说明你的女友爱你、说明她已经事先和家里人说了你的情况是不是?其次,别管“竟然”不…  相似文献   

12.
“拿钱后也许扫雪都不要我” 我刚超速10公里,就被警察拦住。出示证件,下车,酒精测试,在完成例行的一套程序后,他不无同情地说,我必须跟他走一趟。我立即小声地说:“1000欧元。就现在,然后我们各奔东西。”他脸色变了,吃惊地问:“1000欧元?”“对,没人知道,这相当于您一半的工资,不是吗?”  相似文献   

13.
刘金瑞 《春秋》2009,(2):43-44
1943年,我随父亲离开故乡扬州来到济南。 1947年我13岁时.因家贫只读了两年半小学,为谋生,我到华安理发馆当了徒弟。那是农历八月初二,经一位老乡介绍。我进经四路纬八路口华安理发馆学剃头。老板要我向供桌上两块小木牌磕仨头。一块木牌上写“天地君亲师”,另一块木牌写的是“罗祖”二字。“罗祖”何许人也?当时一无所知,后来才晓得此人乃理发行业之“祖师”。  相似文献   

14.
易靖茗 《台声》2014,(4):84-87
“我常常讲,我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第一次初恋就嫁了,我也不会怨叹!我很幸运,一下子就嫁对了人。人们都说平平淡淡就是福。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  相似文献   

15.
残酷的爱     
残酷的爱吴松“当爱情之舟已经覆灭,让我们友好地说声‘再见’……”。这是莎士比亚的警世名言,耐人寻味。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分手者并非说声“再见”就作罢,而是代之以血腥的报复,其凶残令人发指。今年初,安微省枞阳县境内连续发生两起杀人案件,凶手都是因为得不...  相似文献   

16.
施忠良 《今日广西》2007,(22):63-63
我女儿高中毕业不久就拿到了驾驶证。大学毕业后。她远嫁新加坡。今年暑期回家探亲时,我发现她居然不会驾车了。难道她在新加坡不开车?“是的,我在新加坡没有开过车。”女儿证实了我的猜想,“因为我在新加坡考不下来驾照。”女儿有点儿无奈。  相似文献   

17.
立秋后一天上午,我从七大队领取茶叶回来,刚踏上公共汽车时,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娘边上车边打听汽车是否到东方医院,“阿姨,我正好回去,您跟我同路。”我抢先回答着,并示意她坐在我旁边的空位上。“谢谢小伙子,看你这身衣服,是保安员吧!”我得意地点了点头。车子启动了,我忽然听见后排有人小声议论:“嘿,现在真假难分,谁能肯定穿保安制服就一定是保安?”当我转过身时,那人迅速把目光转移到了窗外。“您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我带着微笑心平气和地对那位男同志说:“就看您会不会分辨真假保安了。”男同志没料到我听到他的话不…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在国内抵制日货“运动”高涨的时候,有朋友也对我提到美国的华人社团也要加入抵制运动,我笑答:“也许我有一点点资格.因为我们家两辆车都是美国车,其他人就难说了。”其实,我买美国车并非出于对日本车有感情上的“歧视”,而是因为美国车宽大、舒适。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都知道,到了日本别的都不重要,惟独找到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也不例外。到日本的第一天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我们的学校还不错,虽然飞机晚点了,学校还有老师来接我,让我觉得初到陌生之地,人情还是很温暖的。到了学校的宿舍,还有早到的同学给我接风,我真的是太开心了。就在那天晚上,我认识了所有的中国留学生,还真的不少呢 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对我的教导是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向有的人学,上学没有几天就只打工不上学,最终只有“黑”在日本。“黑”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身份违法在日本居住。还知道了“黑”在日本的惟一…  相似文献   

20.
刚去美国的时候,我觉得那儿的人好像都特别绅士,我还没走到门前,就有人面带微笑帮我开门。我想这或许是西方人讲究“女士优先”的缘故吧,于是就满足地径直穿了过去。一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这一“待遇”。慢慢地我发现,规矩并非如此,而是“后来者优先”。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都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他/她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并接着扶。我去孩子学校,特别留意观察,我给后面的小学生扶门,发现没一个不说“谢谢”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商店门口,很少有人进去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