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盈励 《当代广西》2005,(13):27-27
建立全区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城乡分割的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常住户口的办法,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户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常住户口,统称“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5日,中央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在中央综治委200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透露,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7,(3):28-29
3月29日,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披露。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出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指出,继续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凡是进城农民有稳定居所、稳定就业岗位、稳定经济来源,就可以进城落户(2月22日《东亚经贸新闻》)。  相似文献   

5.
户口,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是烙在每个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这是一个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户籍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过去几年因种种阻力一直徘徊不前。近日,公安部修改的户籍改革文件已报国务院,其中确定将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基本条件,以此调整户口迁移政策,逐步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户籍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按照户籍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一系列政策,造成二元制城乡差距。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一、户籍差异引起的问题与矛盾(一)本地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因  相似文献   

7.
月报     
《小康》2005,(12)
时政中国拟取消城乡户籍界限中央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在中央综治委200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透露,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刘金国提出,各地、各部门要根据资源、能源等实际承受能力,把人口流动问题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问题,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大体经历了形成(建国初-1958年)、发展(1958年-1978年)、初步改革(1978年至今)等三个阶段。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以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使全国城市户口管理制度基本得到统一。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从而统一了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  相似文献   

9.
月报     
《小康》2007,(5)
农业户口将逐步取消3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回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我国还将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相似文献   

10.
速递·锐评     
正国务院7月30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对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产生推动力,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将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  相似文献   

11.
据公安部的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全国已经在11个省份开始了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工作。统一登记拟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实现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的限制。这是自1958年以来半个世纪内一直实行城乡户口分割制度的一个新转折,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突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乡的一体化进程。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户籍统一并不能马上实现之前所期望实现的种种城乡差别问题,在户籍统一后很长时期内还会存在与户籍统一前一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城乡文明不对称造成的乡…  相似文献   

12.
守望阳光     
10月25日,媒体披露:公安部拟取农业非农业户籍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11月1日,新华社报道:截至10月20日全国共报告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4578人,登记入股金额6.53亿元,已撤资4.73亿元,10月17日,“以说真话为自己晚年奋斗的目标”的巴金老人走了。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14,(8):6-6
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对此进行了阐释: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2,(3):26-26
中国政府网2月23日全文刊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这份通知实际是国办于2011年2月26日印发,时隔一年  相似文献   

15.
张亚培 《乡音》2014,(9):11-14
[策划人语]“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别曾经给几代人的生活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综治委200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透露,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看上去,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与舆论“放开户籍限制”的正义呼声保持了一致,同时也是对那些高喊着要搞“人口准入”、要“限制低素质人口进京”者的有力回击。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加入《世界人权宣言》,其中的第十三条第一款规…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以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174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2%受访者关注户籍改革新举措。虽然58.6%受访者表示身边年轻人找工作依然看重户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制定目的"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和逐步统一城区落户政策"是我市户籍制度改革五项任务之一。2016年9月30日起,我市已经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需要调整我市的户口迁移政策,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提高我市新型城市化率。  相似文献   

19.
媒体搜索     
《人民政坛》2012,(3):4-5
行政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据中国政府网2月23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0.
健康顾问     
《时代主人》2007,(4):25-25
全国人大确定10项建议重点办理;12省区市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卫生部强调医院先救人后收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