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购是经营者集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成功的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作为重要的资金运作模式,并购也是全球普遍采用的合作模式。外资并购是把双刃剑,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民族产业的冲击。本文指出应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的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和恶意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以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
试论外资并购领域中的反垄断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至今年,中国入世已逾六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的开放程度日益深化,与国际接轨和走入国际市场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投资机会的增多和大量投资资金的涌入使中国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良机,接受外资并购在推动我国企业实行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竞争和威胁,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源于外资并购形成的垄断问题。解决外资并购形成的垄断威胁,并建立我国完善的反垄断法律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着重论述在跨国并购领域中产生的垄断问题,以及针对此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资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在一些领域也出现了垄断问题。本文以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关于企业并购中所涉及的反垄断问题的规定,并结合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从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两个方面对完善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反垄断规制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反垄断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我国放宽了外资进入的限制条件。伴随着外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并且以并购作为其投资的主要方式,出现了一系列需要以法律的形式来加以规制的现象。本文立足于外资并购在我国引发的市场垄断的现状,剖析现行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主要缺陷,并对立法技术上的若干问题加以说明,以期待对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垄断问题。根据国家主权原则,一国有权对发生在境内外的并购行为进行反垄断规制,而在反垄断规制中,应该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和维护国家利益原则。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现行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定中所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后,在国际资本流动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并购作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趋势,其影响力将进一步凸现。要在积极引资的同时有效化解潜在的风险,完善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是关键。当务之急是深入了解外资并购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外资并购的现行规制,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构建较为完善的外资并购法律制度框架。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明晰外资并购法律规制的目的、健全外资并购法律规则体系,以统一的《外商投资法》规范外资,以落实“国民待遇”和提供良好市场体系吸引外资,以进一步完善并购规则和加强反垄断规制来保障市场的有效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形成的垄断倾向日益突出,加强我国的反垄断法制管理迫在眉睫。借鉴外国反垄断立法和执法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特点,建立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规则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是近年来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经济合作形式,它在给中国市场带来革新动力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垄断的倾向,对中国经济和产业安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引起当前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为了有效应对外资对国内上市公司的垄断性并购,从当前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反垄断立法体制的缺陷、外资垄断性并购的实质性标准及其审查、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不足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以探讨当前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及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成功 《法制与社会》2010,(5):106-106
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反垄断”在中国已经进入实质阶段。本文从实体标准与程序规则两个角度,在对比国外关于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立法与司法经验的基础上评析了《反垄断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关于外资并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外资并购产生了垄断的倾向并且对我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通过对当前外资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剖析,提出我国在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方面的内容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的域外适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中起  刘鹏 《法学杂志》2006,27(1):63-65
在反垄断域外适用的理论原则中,效果原则、履行地原则、单一经济体原则各有利弊。我国《反垄断法(送审稿)》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关于外资并购反垄断域外适用的规定过于粗糙。本文按照审查阶段对其进行了解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薛莹 《法制与经济》2013,(8):76-78,80
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因此需要通过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审查来降低外资并购对我国市场竞争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在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的过程中采用何种审查标准对于审查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通过国内外在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标准方面的对比,着重讨论我国目前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标准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审查标准和分析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外资并购已经成为我国外商投资的重要方式,外商投资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在于可能导致垄断的出现,甚至有可能会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和经济的安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外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反垄断规制立法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在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规制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伟 《行政与法》2009,(4):57-59
我国<反垄断法>关于企业并购的反垄断审查规定对于_保护市场竞争秩序有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境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外资时我国境内企业的并购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内外资统一的反垄断审查标准并不能给我国市场带来真正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在并购的反垄断审查中,必须建立针对外资并购的区别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反垄断立法中有关外资并购的国民待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外资并购快速兴起的今天,对外资并购的规制成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一个重点。从外资国民待遇的国际发展趋势、反垄断法的自身特点以及我国引资的实际需求出发,笔者主张对内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应采用统一的立法模式,并在反垄断法的核心——垄断认定的实体规则上一般也同样采用合理原则,以使我国反垄断法在有效监控外资并购的同时,也进一步体现我国对外资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国出台了《反垄断法》,这次法案的出台是我国法制完善的一次飞跃,也因为这次法案的出台引起了人们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关注。本文从外资并购的发展状况入手,揭示当前外资在中国并购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近几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对外资并购规制的必要性,并且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借鉴国外专门针对外资并购的规制标准,并且从实体制度和反垄断执法机构方面指出我国针对外资并购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并购已成为跨国企业迅速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面对并购浪潮,应如何既合理高效利用外资,又保护行业有序竞争?本文试图从中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一案切入,立足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现状,剖析我国反垄断法在外资并购审核的实体规则、程序规则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分析其对外资并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产业准入管制和反垄断管制是我国应对外资并购的基本管制方法.反垄断管制应当服从准入管制.反垄断管制和产业政策管制的重点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要服从国家经济利益.2006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六章六十一条与2003年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二十六条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就准入管制而言,仍有外资准入的领域不科学、甄别外资的标准不科学、超国民待遇不合理等问题;就反垄断管制而言,相关市场和市场集中度的界定、域外管辖等问题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产业准入管制和反垄断管制是我国应对外资并购的基本管制方法。反垄断管制应当服从准入管制。反垄断管制和产业政策管制的重点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要服从国家经济利益。2006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六章六十一条与2003年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二十六条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就准入管制而言,仍有外资准入的领域不科学、甄别外资的标准不科学、超国民待遇不合理等问题;就反垄断管制而言,相关市场和市场集中度的界定、域外管辖等问题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牟姣 《法制与社会》2011,(34):87-88
本文通过梳理在我国进行外资并购涉及到的产业准入审查、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三种审查的适用范围、程序和要求进行介绍和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