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河南省新乡市建立以市政府、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市编办、综治委、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城管局等22局委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新乡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了解、掌握全市范围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情况和动态,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德州市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的冬季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健全救助管理网络,完善救助管理体系。下发《关于对救助管理网络建设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办事处要设立救助工作办公场所,指定专人负责。各社区居委会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处理日常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3.
鲁保社 《中国民政》2011,(11):53-53
近年来,陕西省兴平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以有利于流浪未成年人身心康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硬件建设,实施保护性救助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方式,摸索出一套“全天候救助、人性化管理”的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萍 《中国人大》2012,(8):31-32
流浪未成年人,他们是儿童中特殊的一群,数量却不容小视,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全国共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4.6万人次。几年前,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一个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流浪未成年人约100万。  相似文献   

5.
宁夏民政厅采取五项措施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以政府分管副主席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寒冬送暖,积极施救。下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救助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密切关注街头、村落生活无着人员安危,杜绝流浪乞讨人员挨冻受饿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经省编委办同意,辽宁省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辽宁省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7.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状况堪忧。目前,我国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救助理念滞后、制度缺失,造成了流浪乞讨人员有病不能治的状况,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健康权和生存权。基于此,本文从社会服务的视角出发,初步界定了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涵义,分析了实施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必要性,简单介绍了其内容,指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医疗救助的路径选择,旨在为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津政报》2014,(22):22-2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市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和区县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和财政部《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4]7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9,(5):118-119
新华社8月初报道,民政部、公安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与以往的流浪乞讨管理政策相比,通知首次提出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区别对待”的管理手段:对正常的流浪乞讨人员,要积极引导他们进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  相似文献   

10.
《江西政报》2013,(6):21-25
赣府厅字[2013]42号2013年3月19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精神,切实维护以流浪未成年人为重点的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切实加强和改进全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11,(3):38-39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下简称“救助保护中心”)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主要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以及本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现有无法查清或暂时无法查清家庭地址的游泳儿童130多名。  相似文献   

12.
汤秀娟 《湖湘论坛》2013,(4):109-112
最大限度地为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提供救助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非政府组织(NGO)的职责。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中具有明显的角色优势、筹资优势和专业优势。然而,政策法规缺漏,非政府组织自律互律机制不全、协调合作不足等因素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的优势发挥。为此,应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转换合作模式等途径,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提供良好的条件,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鄢德新 《中国民政》2008,(11):41-41
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出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现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从强制管理到自愿接受救助管理服务的重大转变.转变的本质要求是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人性化。因此,做到救助管理人性化服务是救助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结合四平救助管理站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实现救助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1]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人口流动加速、一些家庭监护缺失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出现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等问题,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妨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李健波 《中国民政》2011,(12):58-58
为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贵州省开阳县组织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活动正式启动,民政局采取五项措施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多部门形成合力。完善多部门密切配合的救助工作机制,并对于未成年人先救助后查询。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与媒体联系、沟通,掌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未成年流浪人员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杨梅 《中国民政》2012,(12):54-54
湖北省竹溪县桃源乡五项措施确保不出现流浪乞讨、意外死亡等安全事故。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向各村传达《竹溪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文件,组织各村人户宣传政策,做到不漏村、不漏户,形成共同教育管理未成年人的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0,(9):59-61
庆阳市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甘肃省庆阳市民政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市、县区各救助管理机构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着眼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扎实做好省运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04,(7):47-47
近日天津市妇女救助中心针对一些繁华路段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大增,强讨恶要现象突出,利用未成年人进行乞讨和从事非法活动的情况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进行了调研。主要表现有:伪装凄惨身世骗取钱财、把残疾儿当作乞讨工具、扮做残疾人或夸大残疾程度乞  相似文献   

19.
短讯     
《中国民政》2013,(8):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 ★为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四川省大英县采取综合救助,齐抓共管,配套服务措施,形成人性化的救助模式,着力构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泾川县民政局结合全县精神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式,逐步建立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长效机制。一是县救助管理站成立了城市社区劝导组、救护组,固定3名人员长期对过往流浪人员、弃婴、智残人员进行救助和遣返护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