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及其难点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城市的人们也逐步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单位的社会职能也开始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由单位行使的社会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和谐。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是快速的: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单位对人的组织、服务、管理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社会职能逐步向社区转移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1,(9):49-49
高和荣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适应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大陆原来那种“单位制”管理体制逐渐向“社会制”管理体制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方式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社区志愿组织及其服务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其积极作用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可以说,社区就是一个个规模不等的小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的身份不断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生活的重心也日益沉向社区。基层社区成为不断扩大的生活共同体,矛盾纠纷也随之日益多样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适应“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适应“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而逐渐走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舞台的,其核心是把社区居委会建设成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然而,在开展社区建设的实验和探索中,现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却给了我们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随着大量的社会工作和社会事务从企业和政府机构剥离到社会,社区越来越需要政府给予其更大的自治权利和自主空间,从根本上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准行政组织的“异化”现…  相似文献   

6.
虹口区曲阳社区党工委在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上加以重构和理顺,依托网格化管理原则,构建“一圈四网”区域性组织体系,使社区党建从社区内向社区外延伸、从户籍内向户籍外延伸、从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形成整合社会的组织工作基础,为社区党组织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需求,可以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而社区效能决定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蓝宏辉 《当代广西》2012,(20):33-33
为促进社区党组织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和服务转变,浦北县依托城区道路、驻区单位、居民小区、庭院楼栋、街道小巷等,按照约300户、2000人左右设置一个网格(可根据实际自定网格规模),每个社区设置若干网格,从区域上对社区辖区进行精细化划分。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深化、社会转型、企业转制、政府转变职能,大量"单位人"成为"社区人",社区处于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工作成为社区基本、首要、核心的任务.如何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破解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成为当下社区和社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在社区发展方面 (一)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强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12,(1):49-49
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姜良安万红娟认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在社会转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对于从源头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治理机构,扩大社会参与,促进社会协同,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作为城乡社区建设的牵头单位,各级民政部门应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在工作方法上应把握“四个切实”。一要切实加强谋划。  相似文献   

11.
叶皓 《群众》2003,(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群众的利益关系由单位向社区过渡,社会结构由单位制向社会制转化,社会重心逐步向社区转移,党员也在向社区集聚,党的建设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切实加强党在社区基层建设,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建工作的一大新的课题。南京市鼓楼区在全国率先提出“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的工作思路,初步走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08,(6):22-24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完善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管理任务和重心的下移以及“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社区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政策合理选择,妥善解决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真正发挥其保障功能,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社会影响所谓社区社会保障,是指以社区为主体和载体,对社区内成员享受了法定社会保障、单位系统补充保障后,仍因各种自然和社会原因导致家庭生活贫困的社区成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  相似文献   

14.
张文周 《中国民政》2005,(11):21-22
随着政企分开和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社区居民从以往的单位人逐步转变成为社区人,社会事务逐步转移到社区中,社区成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成为社会管理的最基本单位.社区建设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越来越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王园园 《创造》2009,(10):54-5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贯彻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四个着眼于”,首先就明确了必须“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云南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如何推动旧的社区形态向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新的社区形态的转变,是十分具体的任务。在推进城郊型向城市型转变过程中,昆明市官渡区紧紧围绕城市化建设这一主题,积极推进“翻牌社区”向现代新型城市和谐社区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林甲乙 《创造》2001,(9):39-40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城市居民逐渐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这给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探求新形式下如何搞好社区管理尤其是社区党建工作,溪市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区党建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一、社区党建工作基本做法及存在问题1、夯实基础,加强居委会党支部建设。加强居委会党支部建设是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也是一个难点。为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通海县秀山镇从企业中选派了12名精干人员分别担任四个居委会的党政负…  相似文献   

17.
杨月 《当代广西》2005,(1):40-4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体制改革的深入,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劳动就业多元化,“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同时,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高品位的趋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要面向社会,因此,党在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出来,“管理中体现服务”成为新时期社区工作的新特点和主要特征。如何做好社区党建这块新阵地?2004年5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民政厅把南宁市新城区列为社区党建示范城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作出批示,指示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和南宁市委进行“以社区党建带动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为此,南宁市新城区在社区党建这块新阵地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整合社区内的资源,构建了“三纵两横一带”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社会学术语,意指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社会转型同一般的社会变化不同,其重要特征在于强调社会发展经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破原有的社会模式而发生全方位的革命性转变。我国社会在转型期正经历六种转化: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化,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因此,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消长、各阶层、群体的利益、矛盾冲突甚至激烈斗争就成为转型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田瑞华 《新东方》2005,(1):15-18
社会转型是20世纪后期才在世界上被使用的一个学术概念,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学者们对社会转型的分析却早得多。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可以说,社会转型指的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化。就其基本内涵而言,目前学术界最具代表性的阐述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社区就业女性的增权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社区就业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社区再就业经历对女性增能可能产生的正向与负向影响,受传统社会性别规范支配的男女角色分工问题与现有社会政策的性别盲点如何改变女性社会地位,以及如何帮助失业女性通过社区再就业实现从“无权”状态向“增权”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