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式民主的新形态。从理论上看,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文化滋养,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理论源泉,西方民主思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提供借鉴。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回答了“谁”当家作主的问题;建构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解决了人民“如何”当家作主的问题;探索了法治民主和基层民主等路径,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广泛路径;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发展路径不断完善。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向;必须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保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调,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五一口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起点;从价值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与成果、程序与实质等元素,这主要表现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等具体实践上,体现着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实质精神和价值理念;从制度逻辑来看“,五一口号”的人民民主价值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奠定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从实践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具体实践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具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也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西柏坡时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当家作主长期奋斗的重要历史转折期,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如何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务实的实践。这一系列的伟大实践形塑中国的民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体制保障,也以生动的事实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出中国民主政治的真实、有效。当下,回顾总结西柏坡时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对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民民主是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生成与建构的价值导向。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人民民主特质,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为理论渊源、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文化根脉、以中国共产党民主理论为逻辑遵循,构建起以普选制为程序端口,以“三三制”原则与参议会制度为基准保障的完整制度框架,形成了严格完整的民主运行程序链条,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借鉴,即为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提供实践范式、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价值遵循以及为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提供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中国式民主方面的最新理论概括和生动阐释,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我们可以从理论逻辑、价值超越和实践指引三个方面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继承和发展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经验,回应时代要求;从价值超越层面,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相结合,真切实施人民当家作主;从实践指引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给予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语境下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道路的成功表达,人民政协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即人民政协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共同的价值支点呈现出理论基础的互嵌性,人民政协的独特属性贯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各渠道,人民政协的制度程序搭建了贯穿人民民主全过程的广阔平台,人民政协的基层实践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政协应有新担当新作为,包括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构建民主政治中国话语体系;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养,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效能;创新政协协商工作方式,实现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协商;完善政协协商制度流程,推动不同协商渠道之间对接协同。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有益探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是中国式民主的最新表达。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表达中,“全过程”体现了其特征,“人民”是其理念,“民主”是其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历史意蕴、实践意蕴和文化意蕴,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总结和升华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经验,承载了新时代党的人民民主新理论的认识和实践探索,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合作治理的过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强调共治共建共享。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深度参与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要进一步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各民主党派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梦想凝聚起更加广泛的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更是我国基本民主制度之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党合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党合作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制度保障;其次,多党合作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桥梁;最后,多党合作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逻辑自洽、内涵丰富,在民主价值上强调了民主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民主理论上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四个要看、更要看”“八个能否”标准;在民主实践上要求贯彻“三个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不断健全民主“五环节”,聚焦解决具体现实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需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要求。当前,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民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法治建设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调整不断优化、权力制约机制不断完善,这为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结合乐山的实际,应选好人大代表,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石;用好代表之家,搭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平台;办好民生实事,做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制度载体,二者具有战略目标统一、历史演进同向、本质属性一致和制度载体相同的内在耦合性,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研究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前提。统一战线在民主动员、民主表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具有凝聚人心、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和合作共治的重要民主功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要继续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优势,夯实人民民主的思想引领;发挥统一战线制度机制优势,强化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发挥统一战线精准施策优势,助推人民民主的效能提升;发挥统一战线整合贯通优势,促进人民民主的协同驱动。  相似文献   

13.
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数字技术则为其提供崭新的实践形式。基于技术与民主的深度耦合,数字技术以重塑时空关系、构建对话场域、促进智能决策、激发主体意识和打造实时监督等方式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并显现出人民至上性、智慧聚合性、普惠共享性等特征。然而,在数字赋能的同时,存在数字鸿沟阻碍平等民主、算法传播遮蔽真实民意、数字形式削弱协商民主人文性以及数字失控抑制民主监督实效等问题。为推动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化实践,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彰显内生性制度优势,遵循“人民性”的价值引领;二是弥合数字鸿沟,破除信息茧房,塑造人技共治和强化数字问责,以构建法治保障体系,从而推动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科学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最佳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过程上实现了真实性、有效性的人民民主,在民主制度安排上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制度程序,在民主内容上实现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民主覆盖。  相似文献   

15.
民主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数字赋能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行动目的、功能及过程实践呈现三重逻辑契合性。盐城依托大数据支撑的“码上商量”平台,凭借“建载体—优功能—抓推广—细管理”等多维行动,彰显了大数据赋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大效能。“码上商量”的生动实践,打开了协商民主融入基层治理的新通道,探索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钥匙,搭建了政治协商“到位而不越位”的新平台。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盐城实践面临软硬件薄弱、协商建言质量不高、信息交互不顺畅、实践缺乏系统指导等多维现实困境。为此,通过构建以重视数字协商民主凝聚各方协商共识、以强化软硬件建设增强基础保障、以加强调查研究提升数字议政质量、以畅通反馈渠道推动成果有效转化、以完善机制确保有章可循等多维有效路径,推动大数据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和要义,是理论界亟须回应的基本问题。民主主义理念最早可以溯源到卢梭,他以“公意”为基石,以“社会契约”为桥梁,搭建了一个“主权在民”及政府在国家和人民之间行使代理的理论王国。马克思认为唯有占人口多数的无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建立人民政权,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意志。无产阶级政权用何种方式实现人民意志?列宁提出要建立人民代议机关。中国共产党人循着这条道路,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并最终创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开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型民主形态。技术革新带来的新形势下,民意的表达有了更多更为便捷的渠道。政治过程如何更为有效地吸纳、整合、尊重民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诸多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提法和新观点,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从制度层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从实践层面要从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统一战线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制度完善和实践建设同步发力,多角度、多主体持续推动,共同推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民主理念,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相比,实现了“术语革命”基础上的“范式革命”。而这一“范式革命”是世界观、历史观、实践观、价值观辩证统一基础上的根本革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形成了一个基础、两大动力、一个目标的辩证统一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世界观革命是思想基础,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坚实的认识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观革命是历史支撑,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深沉的历史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观革命是实践载体,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持久的实践动力,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观革命和实践观革命,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悠久绵长的不竭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观革命是最终目的 ,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价值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为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术界要在完成三大学术任务和破解四个关键问题中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纵深推进和学理纵深探讨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揭示了人民民主真谛、承载了人民民主的价值、提升了人民民主的品质,是支撑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其本质属性就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孕育、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价值追求,不断推进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经验。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注入新的动力,并对新型政党制度未来产生深刻影响,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未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并以此界定了人类现代化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新形态,其之所以具备西方现代化模式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根本就在于它是建立在人民逻辑之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直接展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建构的现代民主政治新形态中。由此在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必然与现实必需基础上,生发出以“民主化”的不断更迭来推动“现代化”发展转型的政治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时代语境下作为这一逻辑发展的新路向,不仅从认识论上促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转向,而且通过与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建设的耦合互促,科学有效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以及赓续创新传统民本思想及其治理智慧,在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确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方法论体系。在从理论层面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关系后,要从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和统一战线等实践场景中挖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平台,进而把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向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