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类文明篇章。从文明向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批驳了当前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文明中心主义,以及全球恐怖主义、民粹主义等野蛮行径,指出人类文明面临主体性下降的共同挑战。从世界视野回答了我们怎么办,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文明叙事逻辑的当代延展,堪称全球化历史时代的精神精华。从自身定位回答了中国如何做,为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的出场在场现场既构成了逻辑完备的理论程式,有力驳斥了文明冲突论,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领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新形势下倡议共建一带一路,需正视沿线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秉承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并丰富文化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3.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生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探索,顺应于“和平、发展、公正、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文明倡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时代潮流的洞悉把握中应运而生,是对西方渲染的“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的正本清源。全球文明倡议意涵丰富深远,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彰显了负责任大国担当和深厚的天下情怀,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的理论创见,清晰地呈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增进民族文化自信心、丰富中华文化思想内涵、构建文化思想新高地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以全球文明倡议破解文明发展“困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做出中国贡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科学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对文明发展的新理念。面对全球“文明隔阂”的观念困境、全球“文明级差”的秩序困境和全球“文明冲突”的安全困境,全球文明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供给多层面公共产品和破解“文明冲突”的迷思等方面促进文明的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化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关系层面,西方和非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具体表现为沙特阿拉伯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沙特选择与一个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美国结盟,固然存在着文明冲突,但是又超越了彼此间的冲突。不论双方之间的冲突有多大,国家利益的诉求将使这种关系继续存在下去,并且最终实现文明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诸多质疑。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德国学者迪特·森格哈斯提出了"文明内部冲突论"。他对世界各大传统文明进行历史性的透视,并将其放在现代化进程的坐标系中加以对照,从而使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在"文明的内在冲突上"处于平等地位。这对于人类文明从冲突过渡到和谐对话的发展趋势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本文试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比较亨廷顿与森格哈斯的观点,并对其学术影响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背景之下,各各不同文化的传承问题日益成为文化自觉的前提存在.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有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文化创新出现,这种创新必然要跟随着世界文化的改变或文化转型一起思考,也就是放在国际性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中来进行考察.由此文明的交流也变成是基于不同文明彼此间互惠互利而展开的一种国际关系新实践,由此引发了文明的互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在此意义上,文化的自主性与文明的互惠性将会成为未来文明间互惠的一种结构性基础.它因此要求有对自己文化存在的种种表述上的话语权,要有一套自我传承的内在谱系,还要有一种文化实践中的自主性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潮流、关注人类发展前途命运的基础上提出的普遍性价值共识。全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不仅契合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统一,也旨在维护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推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在共同体意识中促进全球共赢、在互相尊重中维护人类利益、在交流互鉴中促进相知相亲、在寻求共识中共建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助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人类文明改变了社会形象,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促进了人类和社会进步。文明是需要互相借鉴的,只有让文明交流互鉴才能推动社会进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必然会走向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现代环境伦理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伦理观为自由主义提供存在理由。自由主义漠视资源有限性和环境发展规律,主张不加限制地使用资源和自由对待环境。可持续发展论认为,人类有权利用、有义务保护自然环境,通过保护自然达到发展自身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的和谐。环境正义论认为,应当从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两个方面约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价值观主张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控制资源开采两个方面立法,以挽救生态危机,拯救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社会阶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并就如何解决阶层矛盾、促进阶层和谐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通过对实现阶层和谐的思想基础、着力点和工作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阶层和谐的新观点和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阶层和谐理论研究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的发生以及近年来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范围的泛滥使得学术界关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争辩再次升温,一些学者将全球恐怖事件的频繁发生看作文明冲突时代的到来.然而,当前恐怖主义的猖獗是强权压迫下的随机产物,而非文明或宗教冲突的结果;与国家利益相比,文明只是一个借口和工具,在所谓"文明冲突"的表象背后是一以贯之的西方国家的扩张政策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共赢是各国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与现实追求。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密度加大,交流不断加强,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增高,为实现共赢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共赢"理念以维持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核心内涵,体现了中国为增进与其它国家间关系,实现人类共同进步的战略意志和道义,对中国外交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外交的"共赢"理念与和平、发展及合作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补充和丰富了中国的和平外交理论,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的道路自信,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国家间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渠道,对中国外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文化“走出去”成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现实课题.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使命,又面临着探索话语体系、完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路径的任务.深化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助推文化“走出去”,需要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与人才优势,借鉴国际文化传播的经验.其中,外语院校应发挥语言文化在跨文化沟通、国际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与兄弟院校和其他机构协同创新,共同开展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和国际区域问题研究,为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梳理西方法哲学流派中自然法学派、规范分析法学派、社会学法学派和后现代法学思潮有关"和谐"这一基础法观念的知识,可以提炼出理性和谐、规范和谐、利益和谐与二元和谐四大和谐法治的理论模式.中国法理学要回应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就必须在总结、借鉴西方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有关和谐法治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同时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维。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在科学总结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升华而成的科学的思想文化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其独有的基本特征,具体可以概括为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统一、和平性和包容性相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20.
师生和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和谐,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各方面的和谐。它需要把职业道德和父母情怀融为一体,处理好师生间的伦理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重视教学中的精神交流,达到师生相得益彰的状态。师生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和谐,它是非强制性的一种理念,比强制性的规范更具有长效深入的功能,应成为教育教学永远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