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营商环境,实质上就是要对构成营商环境生态系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主要子系统,进行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社会重塑——新型“政―商―社”生态系统。在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下,作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重要内容和政策工具的区域化党建,恰恰能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治优化与生态治理的社会支持功能。根据营商环境优化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充实和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和机制,拓展和提升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内涵结构和治理效力,理顺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激发潜力、释放动能,使区域化党建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经济政治社会工作动力枢纽。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会计监督系统构成框架 ,是实施有效会计监督的必备条件。但是要真正能使这一系统发挥预期的作用 ,还要具备系统本身运作所必需的环境。本文针对会计监督系统的外部环境优化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完善会计监督系统之对策 ,以进一步提高会计系统之效能。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乏力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营商环境问题导致的生产要素流出多、流入少、配置低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近期经过一系列改革优化,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有所好转,但面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新要求,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仍需找到新突破口。从城市形象治理的角度看,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城市形象是决定人口和资金流入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对现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因此,应把城市形象治理作为当前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的突破口,通过重视营商环境的“第一印象”管理,加强对营商环境中重点区位的治理,注重新媒体在塑造良好营商环境中的作用,促进城市形象与营商环境的融合升级,深入挖掘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潜力,促进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同时又对公共法律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的的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应充分体现营商环境建设的需求导向,既注重普惠性,全面建构均衡优质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又突出专业性和外向性,强化服务于市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专项供给,深入推进跨区域的公共法律服务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大连市为例,论述了政协民主监督与党内专责监督协同机制构建。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民主协商监督与党内专责监督协同工作实践,是国家监督体系中两类监督协同贯通在营商环境领域的应用和尝试,推动了营商环境改革,也为其他监督形式协作积累了经验。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线索移交案例还不够充分、协同监督工作效果还有待提升、监督火候和责任边界不好把握”等问题,提出“用足用活监督方式、完善协同运行机制、加强调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营商环境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重要指标。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更好扩大开放。我国努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尤其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当前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执法不严以及行政审批效率低、司法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审判效率低、公众法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部分市场主体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以及严格依法行政、保证司法公正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法律保障、融资以及社会环境几方面所作的调查研究,提出优化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要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鼓励公平竞争;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打造更优的政务环境;依法保障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社会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沃土,形成亲商重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10.
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检察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中分析.法律监督能力是一个主观性概念.是指检察机关适应和改善客观条件而胜任法律监督职责的能量和本领.检察机关提出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着力点在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从宏观层面而言,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应着重从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执法理念、业务素质、工作机制、监督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的科学配置关系到检察机关诉讼权与法律监督的有效行使,是司法改革的重点。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具有各自的内涵;我国现行检察权配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梳理检察部门、健全监督机制、深化诉讼监督改革等措施来优化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  相似文献   

12.
13.
14.
执法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关键,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执法公信力,有助于树立政府形象,维护法律权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目前营商执法公信力建设仍然存在执法腐败、执法规范化不足、执法方式粗暴等现实问题,其背后原因主要是执法理念落后、执法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政府应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通过树立权利本位的执法理念,坚持依法执法准则,完善执法监督责任制度等方式,探寻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合理路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有效运行需要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的法治化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是促进行政执法法治化的关键所在。完整的执法监督机制应由体制内执法监督机制与体制外执法监督机制共同构成。我国目前的体制内执法监督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已比较完善,但因特殊的历史和国情原因,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内部之间较多的利益重合关系还未彻底理顺,各自之间相对的独立性不够,进而影响监督效果。而我国体制外执法监督机制在制度建设和实践运行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应优先加快和强化我国体制外执法监督机制建设,同时不断优化和完善体制内执法监督机制,以推动我国执法监督体系整体有效运行,让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考虑到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东西部的区域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而且表现在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性工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抓住契机,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精心培育环境优势,扩大开放,为引进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此基础上,依托优化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形成高效的创新机制,全面推进西部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评析移民制度的发展环境是分析移民体制障碍和原因的前提,而探寻并解决体制障碍则是体系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影响移民因素中具有主导意义乃至决定性作用的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对移民制度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一些体制性因素需要重点探讨,从而为我国移民制度的体系化构建提供目标指引。在建设路径上要注重立法、制度协调和流程协调,并突出重点建设内容,从而在流程和内容上皆达到体系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索我国环境法治的路径,回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主题是文章关注的焦点。文章综合运用了比较、实证等研究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路径,认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必须全面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政治协商是大统战工作格局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学界多从国家建设层面去认知政治协商,而从党的建设层面去探讨政治协商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从大统战工作格局视域看,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重要方略,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有效施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从政治实践到制度安排,是政治协商生成的历史逻辑;从文化传统到政治建构,是政治协商演进的理论逻辑;从中国实践到世界意义,是政治协商发展的现实逻辑。要推动政治协商制度的成熟定型,尚需从制度、主体和生态三个维度加以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营商环境建设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内容和地方政府治理竞争的新场域,然而欠发达地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尚缺乏针对性的分析和梳理。本文聚焦欠发达地区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建设实际情境,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D旗42份企业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分析,构建了包含"意识—情境—行动"三个维度的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供给是影响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变量,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则分别从主观制约和客观制约的角度为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前置性条件。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关键着力点在于降低"机会主义"带来的寻租成本、博弈成本及其他非必要制度性交易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县域政务营商环境、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