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历史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有着独特优势,从党际关系看,政党关系紧密团结,形成合作治理优势;从党政关系看,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形成协商治理优势;从党社关系看,利益代表广泛多元,形成民主治理优势。要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坚持党对这一过程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要从主体建设和制度供给两个维度着手:一方面,依靠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激活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双向发力;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制度供给,推动多党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和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等维度进行分析思考,准确厘清这一制度的科学脉络。与西方政党制度和旧中国政党制度相比较,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从利益纷争向利益整合、从政党恶斗向团结合作、从专制决策向民主决策的变革,彰显出独特优势。发展完善新型政党制度,需进一步探索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在政治保障、政治底色、价值取向、运行逻辑、结构特性方面存在着内在耦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优化决策施策、促进科学治理,扩大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治理,聚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治理的显著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可以从提升治理主体能力建设、激励和吸纳各方共治,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坚定新型政党制度自信,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升人民政协协商质效方面进行路径探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党合作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党合作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理论是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根本理论基础、直接理论基础、重要理论基础,构成了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理论逻辑;新型政党制度蕴涵“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文化逻辑;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孕育,在协商建国中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日臻完善,勾勒了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既在于“治理”的过程,也体现为“现代化”这个目标。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政党制度产生于现代化的进程中,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演进。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从“是否符合历史逻辑、是否具备理论逻辑、是否遵循文化逻辑、是否践行实践逻辑”四个因素加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于彰显我们党政治定力和制度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民主逻辑、绩效逻辑和制度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的逻辑是指引,规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和方向;实践的逻辑是基础,彰显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必然性;文化的逻辑是根基,提供了思想支撑、内在动力和实践维度,赋予其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精神标识;民主的逻辑是本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人民民主的真谛;绩效的逻辑是优势,展现了相对于西方政党制度和苏联东欧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制度的逻辑表明,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新的执政和参政体制、新的政党制度范式和新的现代治理方式,为世界贡献出政党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家治理强调政党、国家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同治理。其中,政党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以社会代表的身份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是现代国家治理最为能动的政治主体。政党代表社会提出治理国家的方略,依托政权实施治国理政的行动,其政党功能的发挥和政党能力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绩效的好坏,同时决定着政党制度效能的大小。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既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党主体,也是参与国家治理的行为主体。参政党因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功能调适和能力建构,是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着力重点。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政党功能和政党能力的一般性要求,坚持主体能动性和时代适应性原则,探讨参政党功能及其能力的建构,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模式,从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诠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完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共同建构的结果;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注入新内蕴,为世界探索更好政党制度提供文明选择,为打破西方政党政治话语霸权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持续为人类政治文明增添亮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续开辟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新境界,努力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指针,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展示和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具体路径为:多党合作凝聚国家治理的价值共识,互相监督规范国家治理的权力运行,政治协商实现国家治理的决策民主,参政议政提升国家治理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0.
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国社会历史和实践之中,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这种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制度优势贯彻于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时代逻辑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就中国的政党制度发表过《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通过对两部白皮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其差异并阐释背后的原因,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党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相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在政党制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创新与发展。一是政党制度理论认识不断升华,对政党制度的定位、生成逻辑、功能价值的认识都有了深化发展。二是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不断丰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都有了新发展。三是政党制度各要素职责定位更加清晰,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共产党与社会整合研究:集体行动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结构、国家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等转型引发诸多冲突性、抗争性的利益博弈型集体行动。将这类集体行动放到政党、国家和社会的互动博弈中考察,可以发现此类集体行动的治理取决于居于领导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整合社会的功能。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开发整合社会的功能,特别是发挥党在价值、组织和制度等方面治理集体行动的能力,建构治理集体行动、整合社会的政党逻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立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经历孕育、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新型政党制度生成和运行必然有其内在价值追求、运行方式、功能效用、检验标准。从价值追求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运行方式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合作;从功能效用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政治参与、利益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从检验标准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找到了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个人民民主的真谛。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面对新的时代课题,不断革故鼎新,优化政党监督环境,提升制度话语权,完善政党协商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具有独特的利益代表、民主协商、共识凝聚和社会整合等优势,新型政党制度所产生的效能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空间在历史、理论、制度和实践当中具有逻辑契合点,应厘清和辨明其中的密切内在联系,为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进一步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有着根本的区别,也有别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以及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多党合作制等政党制度形式,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6.
“国之大者”是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大事要事。参政党践行“国之大者”是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逻辑看,参政党践行“国之大者”是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从实践逻辑看,参政党践行“国之大者”就是要做到心怀“国之大局”,着手“国之大事”,聚焦“民之大者”;从价值逻辑看,参政党践行“国之大者”有利于传承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凸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利于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是民主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合法性的制度保证;是合作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高效性的制度支撑;是协商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科学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符合基本国情和尊重人民意愿的伟大政治创造。深刻理解这一制度,可以从系统思维的视角将基本特征、显著优势、历史定位和未来展望视为其核心议题,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就特征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保证民主党派的重要参政地位和发挥人民政协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显著特征;就优势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彰显为人民利益而生、大团结大联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独特优势;就价值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丰富世界政党制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就实践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需从思想根基、政党制度本身、各项制度的衔接、优势的转化和国际话语权的建构着手。基于此,深入践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大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基础,对于深刻把握这一制度的历史本源、实践本质和发展取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辨析价值。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源;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本;以国家构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题。有鉴于此,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文化基础建构路径在于:坚定文化自信,建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开发文化资源,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效能;创新文化理念,拓宽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政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新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构成,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制度优势、效能优势和民主优势。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可以通过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提高制度效能、增强制度协调性,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