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麻山苗区,流传于乡间的《亚鲁王》是一部由东郎世代口传的史诗。它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没有一个字的抄本,它实实在在地以"非物质"的状态存在千年。它不是人人都能学,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唱诵,更不是大众都会的。习艺者需要有学唱的愿望、有天赋、有良好的记忆力,才有可能通过艰苦学习成为东郎(歌师)。习艺者年轻时要举行虔诚的仪式拜老东郎为师,只能在每年农历正月和七月这两个月的时段学唱。正式的唱诵只能  相似文献   

2.
前年初夏,当我听到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发现时,我的脑袋里响着一个疑问:这可能吗?20世纪初,中国文学和文化界有识之士发动的一轮又一轮民间口头文学的调查中,不断有收获涌现,古老的中华大地文学蕴藏之深厚真是无法估量。然而自《格萨尔王传》、《伊玛堪》、《江格尔》和《黑暗传》等搜集整理完成之后,很难想象还有一个民族的长篇英雄史诗会横空出世。《亚鲁王》史诗的内容,为广泛流传于苗族生活地区的始祖亚鲁王的创业史。字数至少一万行,至今活态地保存在贵州麻山地区,并伴随着原始的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3.
《亚鲁王》是继藏族史诗、蒙族史诗和汉族史诗搜集整理完成之后,又一部横空出世的民族长篇英雄史诗。所传唱的是西部方言区苗人的迁徙与创世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出苗族这一古老民族由来与变迁的全过程,活生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上古时代相互融合的曲折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的春天,贵州麻山地区苗人们世世代代传唱的英雄史诗《亚鲁王》闪入了文化人的视野。它仿佛横空出世,震撼了民间文学界和苗学界的学者们。大家亢奋、赞叹之余又觉遗憾和惭愧。这样一个重大的发现竟然一直被推到了21世纪的今天!苗族通史、迁徙史中关于苗族是如何从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迁徙到贵州,又如何征战定居开发的情节描述极为简略。因此,《亚鲁王》的发现填补了两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2月,苗族史诗《亚鲁王》第一部由中华书局出版。在序言中,著名作家冯骥才这样写道:能在第一线进行搜集和调查工作的只有一位年轻的苗族大学毕业生……直至今天,能够通晓西部苗语、又能以拼音式苗文笔录并译成汉文的人,只有这位出色的苗族青年。他是紫云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江。《亚鲁王》传诵的是苗人首领亚鲁带领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由当地的东郎(苗语音译名词,  相似文献   

6.
姚远 《当代贵州》2012,(35):56-57
“漫山的芭茅花轻轻飘摇,把我从梦中摇醒。我的麻山我来了,泪水如断弦般流下、”重返麻山时,杨正江写下了这段心语。11月8日,安顺市紫云县郊,民房顶楼,还未安上窗户的房间四面透风,方砖围成的火塘燃着炭火。16位村民围火而坐,或吹奏唢呐,或敲锣击鼓,演奏着苗家传统民乐。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2,(6):11
2月21日下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协办的“中国英雄史诗的重大发现——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8.
<正>《亚鲁王》这样一部史诗为何时至今日才被学界发现?在西方,英雄史诗早已成为图书馆、博物馆之藏品,民间传承彻底消失了。在我国"三大史诗"流传地以及有史诗流传的广大疆域,也因为有印刷版和各种手抄本而"有本可依",在搜集的问题上似无大碍。但2009年才进入文化人视野的《亚鲁王》,却是全凭东郎(歌师)用苗语口耳相传,民间没有任何抄本记录,同时它又是一部在葬礼上主导仪式的唱诵,不能创  相似文献   

9.
2月21日,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成果在京发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专门发来贺信,在贺信中,他要求认真总结翻译整理《亚鲁王》的成功经验,切实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本刊特别约请到《亚鲁王》执行主编——余未人女士为大家讲述《亚鲁王》发现、搜集、整理、出版背后的故事,希望能给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信仰亚鲁王是西部方言区苗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麻山之外的苗族西部方言区,亚鲁王及其子孙辈流传至今的英雄故事,是一个个民间口头传说。其情节相对简单,还有不少变异,但信仰是它的核,如同基因,深入到苗人的身心。这种信仰也具有了族群认同的功能。对亚鲁王的祭奠已经成为一种民俗,它不仅通过唱诵,还通过舞蹈来表达苗人后辈对亚鲁先祖的追念。苗人的生命一代代延续,一代代地打上了亚鲁王的印记;苗人们对先祖亚鲁王的崇拜和信仰也是永恒的。关岭县内的苗族村寨每年正月初三至初八都要举行隆  相似文献   

11.
正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在时光更迭中,仍然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吟唱。以此为基础的传承和研究,不仅成为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重要元素,更成为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探索。2018年12月17日晚,贵阳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首部苗族英雄史诗合唱剧《亚鲁王》在此举行首场演出。这是根据同名苗族英雄史诗改编而成的、贵  相似文献   

12.
余漫江 《当代贵州》2013,(12):38-39
在樱桃熟透的季节,笔者和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几个同事一起,走进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赶场坡村。一进村子,映入眼帘的除了满目苍翠外,村前村后、房前屋后全是伸手可摘的晶莹剔透的红  相似文献   

13.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09,(16):64-6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生一乐.而能在行路中遇到智者并得以交流,那就更为幸事了.盘县羊场乡之行,就给了我这样的体验.这里是布依族盘歌最流行之地,我见到了极有天赋的两位老歌师和两位年轻的歌师.  相似文献   

14.
《诉苦歌》     
1982年5月9日,原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在省、地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益阳县档案馆视察工作。他察看了馆藏后,对一位馆员说:“我想查找一个历史资料,就是1926年我在益阳搞地下工作时写过一篇《诉苦歌》,我找了几十年没有找到。”档案馆的同志很快找来了这篇材料。曾老看后,十分高兴地说:“我要的就是它,真把我找苦了。”说起《诉苦歌》,真还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1926年农历元宵节,为了推动益阳县农民运动的兴起,在高文华、曾三等的领导和组织下,益阳地下党以耍“诉苦灯”为名,在  相似文献   

15.
正黄桥烧饼,特产于江苏省泰兴市东郊黄桥镇。不仅远近闻名,而且岁月留香。许多身处千里之外的游客,尤其是一些新四军老战士,甚至不顾耄耋之年疾病缠身,执著地来到这里故地重游,决意要吃上几口黄桥烧饼。当热乎乎的烧饼在手,一口咬到嘴里之后,老人脸上才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之后他们中有人便情不自禁地轻轻哼起那首妇孺皆知、广为传唱的《黄桥烧饼歌》:"黄桥烧饼黄又黄嗳……"顿时,新  相似文献   

16.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08,(17):55-55
张定祥不仅是一位民间歌手,他对苗歌还有深入的思考;正是这种思考,奠定了他作为一名大歌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77年冬的一天,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在胡乔木同志家里谈起想为周恩来总理写一首歌的事“:毛主席的诗词甚至语录都被谱成了歌曲,而总理却没有一首……”当时,在一旁的胡乔木儿媳透露: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在筹备周恩来生平展,里面有诗词。傅庚辰十分兴奋,当即请她帮忙先期参观。傅庚辰  相似文献   

18.
一、“歌中之歌”的由来和涵义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世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代。历来众多名家对这本作为历史丰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都作出了很多精彩的高度评价。斯大林曾经一语破的,热情赞颂此书是“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这一名言警句出自何处?在已出版的《斯大林全集》、《斯大林文选》等著作中均未查到。我《早见到此话是在苏联国家出版局19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百年》一书。显然这是出自尚未公布的斯大林文稿。后来,苏、中等国学者引文大概均源于此。斯大林在这里所用的“江中…  相似文献   

19.
巍巍贡嘎铸就四川第一山的骄傲;稻城亚丁掀开香巴拉的神秘;藏寨古碉描述悠久的历史;海螺冰川袒露康巴人的纯洁。走进康巴,走进这最后的香格里拉,仿佛是经历一次人生的洗礼。那佛性的阳光下,山水人文立体成一片独具特色的风景,英雄格萨尔的赞歌蕴涵着康巴人数千年的畅想。酥油糍粑打天下,情歌唱得月儿圆。载歌载舞并诗意憩居,康巴汉子,丹巴美女在糍粑,青稞酒的香气中,孕育、创造并传承了世界上颇具特色的康巴文化。在开放与交融的新世纪,香巴拉那明亮的月光,将沧桑和富有放飞到世界,使古老神必的康巴文化演绎灿烂,进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汝亦世界上无价之产物兮,汝岂不足以骄夸!我愿为祥风兮,恣披拂扫荡而莫我遮,以激起汝自由之锦潮兮,以吹开汝文明之鲜花! 高旭:《爱祖国歌》 (五首选一) 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一八九八年的戊戌变法失败,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对腐朽黑暗的清王朝再不可抱任何希望,只有奋起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才能免除帝国主义的瓜分之祸,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之中。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