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龙屯文化符号的塑造需要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提升,必须做好海龙屯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等多个层面的工作,使海龙屯获得重生,成为贵州乃至中国的又一个文化符号。海龙屯申遗成功,将使这座矗立于群山之巅的神秘古堡要塞在废弃400年后迎来新生。如何塑造海龙屯文化符号,处理好其保护与利用、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复杂棘手的问题,不仅是公众关注的重点,更是未来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海龙屯土司遗址成功申遗,其价值体现在哪里?对贵州有什么意义?申遗成功后,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强保护?对此本刊专访了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  相似文献   

3.
徐春燕 《当代贵州》2018,(42):68-68
硝烟起,战鼓擂,将士集,城门开……10月1日,在遵义世界文化遗产地、军事文化遗产地海龙屯,作为国内首届甲胄文化主题活动,中国首届海龙屯甲胄文化旅游节开幕,播州土司城甲胄展览馆同时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4.
付松 《当代贵州》2020,(12):40-41
海龙屯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龙岩山巅,三面环溪、一面衔山,史称"飞鸟腾猿不能逾者"。作为军事城堡,据文献记载,海龙屯建有阁楼、兵营、仓库、水牢等,屯前设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设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可谓壁垒森严、错落有致,宏伟精妙、器宇轩昂。  相似文献   

5.
正3月21日至22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到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和汇川区海龙屯,调研文化旅游发展工作。他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大旅游文章。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奇凡陪同调研。陈敏尔一行来到海龙屯陈列展示中心,认真听取遗址开发利用情况介绍,观看遗址运营规划,并与国外专家亲切交流。他指出,海龙屯土司遗址具有不可替代的考古和文化价  相似文献   

6.
<正>绿荫里,一座残山,两条剩水,半圈围墙,九道关隘。黄土下,无数屋宇,漫山残瓦,两三通碑,数百片瓷。在考古工地,总有朋友问我:你们挖到宝没有?我耐心回答:这些建筑基址就是最大的宝。碑:石之语碑刻是海龙屯的灵魂,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娓娓讲述山的传奇。屯上有碑数通,关隘上残存杨应龙手书的关匾三方,这些是海龙屯上难得的文字材料。其中,以《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屯严禁碑》最为珍贵。碑原立今飞凤关内,后移置于海  相似文献   

7.
一周要闻     
<正>海龙屯土司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7月4日,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土司遗址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三处遗址。  相似文献   

8.
<正>海龙屯原名"龙崖新城",是杨氏继遵义穆家川的播州城后,在龙岩山修建的"第二播州城",是战时播州的政治、军事中心,是朝廷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战略重点工程。播州军事古城堡海龙屯,是明末"万历三大征战"中平播战争的主战场,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龙岩山上,地处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丛山中,东连娄山关,西接白云台,四周高山挺拔,孤峰矗立,悬崖下溪谷幽深,湘江源白沙河从西北绕屯流过,腰带岩沟百丈崖横断屯南,仅屯后与山脉相  相似文献   

9.
正"水关"是一个见诸明代文献的关口,应在白沙河谷内,不同于水门和左水关。结合这通碑刻,"水关"应该就在今庙灵嘴附近。海龙屯一共有多少道关隘?以屯前(即屯东)为例,向有土司杨应龙于屯前筑九关之说。诸葛元声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印的《两朝平攘录》记载:"止有屯前一条小路,又造极险九关:一曰海门,二曰飞凤,三曰海道,四曰铁铸,五曰飞虎,六曰飞龙,七曰朝天,八  相似文献   

10.
<正>雄关古道,断壁悬崖,倾圮"王宫",残砖片瓦,历经400年沧海桑田的海龙屯,从废墟中复活,吉光片羽闪烁灿烂星光。1600年的那个夏天,海龙屯战马嘶鸣,号角震天,硝烟弥漫,杨氏土司七百年基业就此终结,古播州掩埋在滚滚历史洪流中。400多年过去,时光冲刷着坚实的壁垒,古老的城门依旧打开,这个集军事防御与离宫行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遵义播州海龙屯遗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标志着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海龙屯土司遗址位于今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平播之役,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据史书记载,自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入主播州,至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  相似文献   

12.
遵义海龙屯     
这里是杨氏土司的庄园,是播州抗击蒙古军的古堡,是“平播之役”的古战场,它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从遵义出发,经过28公里的行程,便到达高坪镇白沙村的海龙屯,这里现划归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屯坐落在大娄山东支的龙崖上,周围群峰耸峙,峡谷幽深,两条河流环抱着四面陡峭的巨岭。龙崖山气势巍峨,只有一条小路可攀登上山,山顶宽平,面积约1.6平方公里,可谓是“形胜之地”。这里是杨氏土司的庄园,是播州抗击蒙古军的古堡,是“平播之役”的古战场,它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3.
正2019贵州旅游景点纷纷试水"夜游服务",挖掘"夜游经济",目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海龙屯仰望星空,在西江苗寨看灯火人家,在百里杜鹃夜赏花海……越来越多的旅游场景敞开了"夜游"的大门,在夜色的诱惑中,你是否愿意走进夜间旅游的良辰?2019年的元宵之夜,故宫打破了"下午5点以后不迎客"的禁忌,首次开放了夜场,引爆了公众对"夜游"的兴趣,一时间,"夜游经济"概念被推至台前。  相似文献   

14.
海龙屯是一座为军事目的而建造的城堡,因为它建于16世纪末,我们把它称之为中世纪的军事城堡,自然也没有错。但过多地在"最悠久、最险要、最坚固、最完整"的军事城堡上去做文章,只会削弱这一历史文化遗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汇川区紧紧围绕"旅游让城市生活更精彩"主题,以"红色之魂、土司之韵、城市之光、海洋之恋、生态之美、户外之乐、汇美之川"为主线,展示全新旅游形象,促进旅游大发展。巍巍娄山关,神秘海龙屯,醉美遵义城。6月11日至13日,第七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汇川召开。汇川  相似文献   

16.
贵州新语     
正贵州文化资源既丰富多彩又独特久远,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突出抓好海龙屯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相得益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遵义调研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时强调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易地扶贫搬迁主战场。按照"理顺机制、明晰目标、守住底线、精准脱贫"的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确保首战告捷。  相似文献   

17.
<正>杨氏统治播州700余年间,历代中央王朝对播州地区的治理政策经历了羁縻政策向土司制度的转变,杨氏家族则是播州从羁縻政策到土司制度推行的亲历者和执行者。仲夏的海龙屯,草木青翠,清泉汩汩,鸣蜩嘒嘒。记者沿着三十六步"天梯"攀爬而上,古道险关、断壁悬崖、倾圮"王宫"、残砖片瓦,与秀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415年前的这个季节,一场惨烈的战争在此上演。数  相似文献   

18.
邓冰  龚明豪 《当代贵州》2023,(22):50-53
<正>总有一些风景,是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是青山如黛,碧水清冽,烟波荡漾着山形树影的荔波喀斯特;是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艳丽鲜红的赤水丹霞;是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施秉云台山;是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矗立喀斯特海洋中的生态绿岛铜仁梵净山;是“飞鸟腾猿,不能逾者”,黔北土司文化缩影的海龙屯……汇聚着千姿百态的世界遗产,承载着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  相似文献   

19.
李飞 《当代贵州》2013,(15):62-63
2012年4月23日至2013年1月2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汇川区文体广电局,对海龙囤展开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取得重要收获。2013年4月9日,海龙囤遗址荣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贵州继盘县大洞(1993)、赫章可乐(2001)、威宁中水(2005)之后,再度获此殊荣的重大考古发现。此前,海龙囤2012年度  相似文献   

20.
正位于遵义大娄山脉的板桥镇娄山关村立足当地藤编产业,依托娄山关、海龙屯等邻近景区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就业创业,昔日的一类贫困村变成贵州省小康示范村。地处大娄山脉的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曾是红军与当地军阀战斗过的地方。如今走在板桥,柏油路两旁是整洁的黔北民居,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藤编技艺传承百年大娄山脉不仅是一片红色圣地,还是一块绿色宝地。当地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青藤和方竹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