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它的改变和负面效应的消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大学生自身的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女大学生要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  相似文献   

2.
乔惠芳  杨艳萍 《传承》2010,(12):86-87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它的改变和负面效应的消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大学生自身的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女大学生要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促进新型政治文化的建设,发展生产力是前提,制度创新是保证,培育公民意识是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海虹 《前沿》2013,(9):184-185
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来自人类精神层面的解放,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学生掌握如何去思考,发现和理解问题的方法上。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创新应与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吉林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息息相关。本论文致力于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在哪些微观环节注重艺术设计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要方针,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目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探索的氛围更浓厚、改革的思维更活跃、创新的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是东亚文化的一部分,本文谨以中国文化来说明东亚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今的发展和对人类文明所可能作出的贡献。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今的发展和前景,必须对它的特性及其在近代的处境和当前现状有确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这"三个准确把握"是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繁荣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对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谈点体会:中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现实的基础性和未来的可能性.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梦想和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寻文化复兴道路的历史必然选择,它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是通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究竟是通过西化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还是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学之体是什么,而西学之用又是什么?没有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西学还是国学的研究,都是从低水平重新开始的,文化的积累非常薄弱。不能指望在短短的30年间超越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仍然是我们的重要课题。中国的新文化要在广泛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民族志的视角,以交通工具之独轮车、汽车与高铁车辆发展的现实回答有关消费、消费主义文化与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认为应对符号消费或者凡勃伦效应的出口在于践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1.
创造力关系到国家发展,也关系到青少年成长。对于青少年来说,新媒体的数字化、大容量、易搜索、匿名性、交互性及互动性,在带来发展的挑战的同时,必然会对其创造力的培养带来有益的信息环境。新媒体整体上的异质性对青少年形成了强烈吸引,从发散性思维的四个维度去看,新媒体的兴起给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关乎国家发展,更是有效抵制新媒体的消极作用,推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主动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从创造志向、创造精神、创造技能三个方面积极运用新媒体,实现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社会是人类即将迈入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这一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创新,创新的主体 是脑力劳动者,人的创造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真正源泉。知识经济社会将不仅使人的主体地位在经济、政治 和社会等方面普遍得以巩固,而且提供了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对开发人的创造力有利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3.
谢春芳 《求索》2012,(4):20-22
文化产业竞争力既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反映,也是一种文化影响力和精神控制力的直观投射。然而,当前我国文体产业整体缺乏竞争力,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跨国文化企业;不能很好地整合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国际化运营能力有限,缺乏的相应文化企业管理人才。要培育我国跨国文化,政府应强力推动企业整合;适当引进国外大型文化企业参与本国的文化产品提供;进一步建设和规范文化产品市场,构建公平统一的竞争环境;强化人力资本投入,培育文化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陈刚 《理论月刊》2006,(11):158-160
本文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以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联结为出发点,剖析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提供的思想根基,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破题的话就是:“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是重视文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对国家和企业来说都是如此。过去讲靠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的文化,没有共同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人的一切观念、范畴、理论框架和心理习惯等,都是由和谐精神来生发、规范的。儒家的中和,道家的天和,佛教的圆融无碍,归根结蒂都没有跳出古典和谐圈子。和谐、和睦、平和等思想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精神和气质。虽然在这些和谐文化中有着许多封建糟粕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存在着许多对建构现代和谐社会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当代民族凝聚力提升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的挑战。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整合、聚集文化资源,以形成持久、强大的文化认同,使民族凝聚力获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维度,也是彰显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反思我们的文化建设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保持与发扬文化自觉,不仅是一种理论需要,更是一种实践需求,对于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稳定、和谐、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湘莲  朱红文 《求索》2006,(12):134-136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整合与和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的整合是以社会的分化为前提的,社会的和谐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建构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国家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有充分发育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公民文化的状况以及公民的行为方式、价值态度,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当前中国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要求,是巩固我党执政党地位的需要,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