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泽民 《学习导报》2013,(16):26-27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无论古今中外、社会更替,诚信都被人们视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和“为政之法”,诚信是亘古不变的大道。  相似文献   

2.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3.
黄克敬  黄玉 《求贤》2009,(8):18-19
领导者.作为率领并引导一个单位的领班人.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日常工作的主持者.怎样加强自身的才能锻炼和素质修养?在科学决策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领导者日常应该干些什么?对此领袖们曾经有过精辟论述:“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你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坚持到底。必有成功。”“一位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属甘心从事于其职守时.领导要有自我约束力量.而不可插手干涉他们。”这些论述至今仍有启迪作用.是领导科学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形势下,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悟出一些方略和哲理:为官之道在于正,成功之道在于勤.做人之道在于诚.管理之道在于严.发展之道在于干。  相似文献   

4.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5.
论道首谈无、有。无、有者,一论宇宙的存在和起源。"无"是指人的感官无法感知的存在,即"虚在之在"。"有"是指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存在,即"实在之在"。道所指的存在,具有无(虚在)和有(实在)两种性质。无,是天地之源;有,是万物之源。这是指宇宙存在的性质和起源。二论修道的路径和境界。道不可言,然而道可修。常无,以观虚在之妙;常有,以观实在之徼。这是指修道的路径。三论同出异名,玄之又玄。无有同源,同源于存在。任何一种存在,既是有,也是无,同谓之玄。以自身之无有,通天地万物之无有,是为玄之又玄。玄之又玄,乃洞悉一切存在的奥妙之门。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5):17-17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语出时代刘基《拟连珠》。大意是,东西苦甜,尝到的人知道;道路安危。走过的人知道。说明获得真知就要亲自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灵感.  相似文献   

7.
杨帆 《前线》2013,(1):90-91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这是在王阳明文集《传习录》里能找到的话语。近日,手头没离开这部影响后世颇为深远的大书,在字里行间,领悟着王阳明极具启迪意义的灼见,尤其对他的“致良知”思想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8.
为官之道、从政之本在于戒贪养廉。古今中外,有多少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者,靠自我修为努力追求着人生的崇高境界,又有多少利欲熏心、寡廉无耻者,凭其龌龊的品行贪赃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网络订餐的兴起,叫外卖成为人们生活的常见选项,尤其受到一些单身人士的青睐。手指动一动,美食就送来。外卖品种繁多,省时方便,给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于是,骑着越来越快的电动车,外卖小哥们在拥堵车流穿梭,在街头巷尾疾驰。碰到交通高峰时段,变道逆行者有之,超速闯灯者有之,乱停乱放者有之,外卖小哥的乱骑车问题成了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大痛点。整体来看,这种现象是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上,餐饮流通行业是近年蓬勃发展起来的新业态。在高技术手段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经典语录     
<正>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节时于政,与时往矣。不动以为道,齐以为行,避世之道,不可以进取。——《管子》,侈靡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明实录》朱元璋语  相似文献   

11.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是群众的带头人,不仅要在工作、事业上出类拔萃,而且应该在如何做人上成为部下的楷模。领导者的做人之道很重要,较之领导艺术、管理才能、专业知识等方面,往往对下属有着更直接、更显著的影响。私心重、好虚荣者,其下属就可能多有谄媚、溜须拍马之徒;办事不公,好弄权术者,其部下就可能出现进谗言、陷忠良之贼。而象包公那样为人清正、为官廉洁奉公者,则自然上梁正、下梁也正。所以古人有训:“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仅诚信而论,我们的先辈不知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谆谆教导。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一代圣人孔夫子说":民无信不立。"如此  相似文献   

14.
政坛,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它操纵着历史的航向,主宰着人世的命运.古往今来,多少贤能圣哲、志士仁人上下求索治国之策.躬身实践从政之道,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当今的从政者研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黄楠森撰文认为,今天的德治是儒家德治的批判继承。儒家关于德治的论述很多,比较为人熟知的有: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德治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政”、“王道”。儒家的德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它是一种统治术,是剥削者统治人民的方略,当然,儒家也主张以身作则。(二)在德治条件下,人民遵守国家的规定,完成自己的任务,不  相似文献   

16.
正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一词出于古老的《易经》"三才之道",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易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是一项很有创意和富有影响的工作。指的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不乏庸庸碌碌或唯唯诺诺之人。这种时候,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说的“老庄后学”即通常所谓的“庄子后学”。以下着重从人学角度,略论老庄后学的思想特点及其对老子和庄子的继承和发展。 一、人性自然——老庄后学的人性论 老庄讲道与物的关系,讲人之得道,是从道与德的分别上加以论述的。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五十一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德是道在主体之中的呈现;庄子讲“泰氏……其德甚真”(《应帝王》),也是道见之于主体的展示。但老庄都未明确地论及“性”的问题。老庄后学则对“性”所论甚多。如说:“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自然无问,谓之命;留动而生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凝聚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从对道的诠释,到顺乎自然、法自然的治者之道的揭示,对治者品德、素质的探究,以及治者与民众的社会和谐的领导策略阐述,《道德经》尊道贵德与充满效法天地的宏观思维的辩证法展示领导生态文化及这种文化历史与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唐·陆羽《茶经》滚烫的开水入杯,几片绿叶随之舒展,淡淡茶叶的芳香随后飘散……说起茶,你也许觉得它只是区区几片叶子,生活中众多饮品的一种选择,无足轻重。然而翻开历史,我们发现:茶,已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如今,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