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贤秋 《桂海论丛》2011,27(1):13-17
科学研判反腐倡廉形势,必须澄清以下认识误区:即反腐败"雷声大,雨点小";反腐败"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腐败越反越多";"反腐败亡党,不反腐败亡国"等。运用事实的乃至逻辑的力量对这些认识误区正本清源,是树立反腐倡廉信心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进程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究竟如何提高其科学化水平,首要之急应是进一步促进反腐倡廉形势评判的科学化。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形势评判的科学化水平,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又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反腐倡廉形势评判的科学化,简言之,就是指对反腐倡廉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认识逐步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和过程,包括对腐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对反腐败斗争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两个基本方面。要科学地分析判断评价反腐倡廉形势,首先应该明确由谁来评判、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评判什么内容等。不同的评判主体和不同的评判标准,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分析判断评价是有很大差异的,甚至会出现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谬误。提高反腐倡廉形势评判的科学化水平,不仅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要遵循科学的方法。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决定着反腐倡廉形势评判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对反腐倡廉建设历史探索的思考,也是基于对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问题的反思。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内涵,体现为科学地认识反腐败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地设置反腐败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具体包括:关注反腐的阶段特征、确立全局反腐的战略、构建健全的反腐体系、整合反腐的主体力量和借鉴国外反腐的经验等五个方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路径的着眼点在于:教育方式科学化,重在提高实效性;制度设计科学化,重在防范权力滥用;监督体系科学化,重在增强控制力;惩治机制科学化,重在增强腐败成本。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评价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对于掌握反腐倡廉工作现状,增强反腐败信心,推动反腐倡廉走向深入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一个符合现实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进行反腐倡廉形势评价的前提。我们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各类反腐败评价指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形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基本框架,构建了评价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新形势下“三个并存、两个依然”的反腐败斗争态势,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理论,提出以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为战略立场,以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为战略定位,以体系反腐为战略思路,以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为战略方向,以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为战略途径,形成反腐倡廉战略思想,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朱光兆 《人民论坛》2013,(20):40-41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反腐倡廉工作。至今为止,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战略体系与理论构架。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没有形成一个集教育、制度和监督于一体的惩治与预防并重的反腐体系,很多官员想腐败、能腐败和敢腐败的势头没能被根本扭转,因此我国反腐倡廉的任务还很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反腐败工作的必然选择。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倡廉建设形势,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历史方位、顺应发展趋势,推动公安反腐倡廉工作转型升级,努力探索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科学反腐之路,为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提供政治和纪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曹大 《淮海论坛》2011,(4):10-12,34
我们党历来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有效地预防腐败。当前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效地打击和预防腐败。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新世纪腐败现象的新动向新特点。创新权力监督机制.提高预防腐败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冬花 《新东方》2010,(3):72-74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党提出的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科学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以更宽的视野,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使反腐倡廉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近年来的反腐整体形势,中央用"三个并存"和"两个依然"来概括,即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的  相似文献   

11.
民主反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丰富的民主反腐思想,既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又成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指导思想。在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反腐思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人民民主,保证人民群众有效参与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把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那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提升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行政腐败现象频繁发生,而且发生的领域越来越广,层级越来越高,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当前形势下,积极探索反腐败的对策十分必要。文章分析了行政伦理在反腐败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了行政伦理视角下我国反腐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反腐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是信息时代反腐的新途径,以其便捷、高效、安全、廉价之优势在反腐败工作中大显神威,尽管还存在一些缺陷,但是网络反腐意义非凡。网络反腐使得体制内监督不足的缺陷得到了有效地弥补,社会监督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凸显。网络反腐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法制及法治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斗争,腐败蛊行,政权难保.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性,制定有效的防范和监督机制,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腐败本质问题界定、腐败行为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反腐败策略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提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倾向明显等新特征。滥用权力的欲望、官员的经济理性、公共权力寻租、行政监督缺位、行政道德失范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创新腐败测度方法,科学测度腐败程度,推进反腐国际化。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加强对腐败行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 ,腐败对一国的投资环境、金融政策、贸易等不良影响更加明显。在以透明国际为首的国际反腐败力量推动下 ,国际反腐败在各个方面取得突破。但由于腐败根植于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 ,法律的统一治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加强与国际反腐败力量的立法、司法合作 ,维护我国反腐败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8.
腐败现象是一种超越历史界限 ,超越国家界限的存在。作为权力的滋生物 ,无论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下 ,凡有公共权力和公共关系的存在而没有完整的监督和防范体制 ,腐败行为就易于滋生。故控制腐败除了依靠道德和理想的约束外 ,更重要的是反腐败的体制构建。我国目前的反腐败体制尚不完善 ,必须进一步进行理论探讨 ,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反腐败体制。  相似文献   

19.
据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追逃会上公布的资料,有超过4000名中国外逃贪官在国外“自由主义”的天空下接受“荫护”,我国涉腐贪官外逃形势严峻。而我国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法规制定的视野不够宽,惩治腐败的法律呈现非系统化,反腐败机构具有非独立性等等。要构建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必须树立国际理念,法律制定要与国际法规相契合,积极探索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便利路径,完善国内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