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东波 《前沿》2011,(12):7-9
新医改中最困难的环节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主体,肩负着全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其运行机制应体现公益性质,但多种原因使我国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淡化。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是破解新医改的难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公立医院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人民论坛》2010,(4):206-207
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本质上是一个制度重建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计划经济制度安排的过程。但由于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创收动力趋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出现。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公布,重新确立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公立医院目标和功能定位,切实回归公益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作为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公立医院坚持其公益性,就是在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雷舜东 《求索》2013,(1):32-34
非盈利性机构具有公益性质,其运营效率同样值得关注。尤其是公立医院,它不仅承担着全社会的医疗救治等社会公益性服务,还承载着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要求。研究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特性及其资源整合效率是我国现行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公立医院类集团的整体资源整合效率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参数方差及多分类逻辑斯谛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公立医院整体运营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现行医院在改革过程中过分强调"企业性",而忽视其"公益性"特征,导致了"看病贵"问题的凸显;另外,我国现有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特征明显,"以药养医"问题也依然严重。为此,应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位,并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对现行医疗资源实施整合,发挥公立医院扩散效应,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一、落实十七大“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精神,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建议政府要在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定位、内容、要求和达到的目标前提下,依照科学发展观,按人口比例、区域规划,确定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和大型项目的建设等,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同时,根据医疗行业的风险、责任、压力的特殊性,参照国外医务人员收入特点,提高我国医务人员的待遇。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公立医院发展中存在着“公益性”不足和体制、机制、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彦昆 《小康》2010,(4):42-43
公立医院的改革,会否是解开世界级难题的钥匙所在?回归公益,要考虑现在公益性的体制能否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8.
新医改的“公益”给贫困患者带来了曙光。新的医改方案,将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医院可直接到药厂购买药,或实行招标采购、统一配送。药价由国家统一定价或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药物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建设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构建基于公益性的财政补偿机制及支付核算体系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在科学界定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补偿机制公益性与效益性进行分析,实质是对政府、公立医院及医疗市场等多元主体利益关系的研究。文章运用公共产品理论、财政支出理论以及利益博弈理论,将TOPSIS分析原理应用于补偿机制公益性评价当中,并结合对财政整体收支与补偿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得出构建科学杠杆式补偿机制,实现多元均衡下的公立医院公益性与效益性统一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0.
李玲  江宇 《时事报告》2010,(4):44-4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2009年4月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亦强调“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公立医院改革须以公益性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08,24(6):59-61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追求公共利益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市场机制介入医疗卫生领域,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卫生事业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已经遭受挑战。为此,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应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应有效履行传统的责任和职能,而且还意味着政府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公共利益维护与增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普及使用为公安机关开辟网络前沿阵地带来契机,以公安微博为切入点,公安机关主动关注网络民意导向,积极收集网络社情民意。公安微博的用户数量及分布保证了网络民意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即时传播方式保证了网络民意的实时性和迫切性,双向互动沟通方式保证了网络民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公安微博是民意主导警务的实践创新,在深化警务公开、完善公共服务、汇集社情民意、宣传及塑造警察形象、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怒江开发计划由于我国非营利环保组织发起的一次公益法运动而搁浅。民间组织的活动和声音极大地影响了中央政府的决策,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公益诉讼问题面临着困难并存在着自身局限,应当通过积极的民众参与及民间组织的相关实践加以补充,以促成制度与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李勇 《青年论坛》2009,(4):91-95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民意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在西方“被统治者同意”法治理念的影响下,民意在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新的理念和表达形式。民意之“意”的形成过程、方式、“民”在表达“意”时其自身的主观状态以及其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关系到其是否有自我指涉的能力并付诸实践从而使得民意总是正确的。民意之“民”一定要有理性且能充分地占有事件相关的材料。民意在当下中国自然处于一种相对道德优势的地位,在建设法治国的背景下,这样一个事实需要通过建制性途径获得合法性。相应的建制化表达途径的缺乏,导致了公民与市民社会的诉求只能通过非建制性的途径来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公共部门的宽带薪酬:比较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西方的公共部门工资改革和中国的2006年公务员工资改革。就公共部门工资管理最前沿的宽带薪酬而言,目前国内研究缺乏对背后原因的探讨以及横向的比较。本文认为,在受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公共部门宽带薪酬,是当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中一项重大创新,但是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前置条件。2006年中国公务员工资改革虽然与宽带薪酬的理念不同,但不失为一项务实、有效的改革。而宽带薪酬的理念可在局部地区和部门试行,为今后进一步工资改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公共服务市场化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供给公共服务的一种技术与方法。中美两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本文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起始时间、直接原动力、社会条件、具体形式选择、运用程度、目标等方面对中美公共服务市场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相对成熟,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可以辨证地借鉴美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利益”是我国的现行法律中常见的法律范畴。表面上看,法律上业已对公共利益做出了规定,但是,公共利益的主体不明确,又没有自己确定的、具体的内容,这样增加了认识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公共利益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两大特点,它应该包括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两层含义,在法律上和法律实务中应当正确处理公益与私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德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中,德国属于温和型国家,其地方改革的原则策略选择与中国的渐进改革模式具有某些相似特征,即以法治为核心、以政府能力提升为目标、多价值平衡及公民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在改革内容上,表现为公共服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包括机构精简(含组织流程再造)和地方政府区划改革,机制创新包括公共服务提供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公共物品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体制改革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和强化公共部门的服务能力;而机制创新的直接价值取向则是创设一种新的治理文化,最大限度地动员市场和第三部门参与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生产,让地方政府"瘦身",实现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正在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也为我国公安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同程度暴露出来一些问题。现代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的缺失无疑是制约公安工作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构建现代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机制.需要在理念上符合现代社会对公安情报信息工作的要求,在内容上形成一套完善、系统、制度化的工作体系。实现公安情报信息高效流转与共享,以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价值,推动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运武 《思想战线》2002,28(1):39-42
我国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与业已形成的新型公共事业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必须科学地界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 ,并通过深化改革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公共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以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为基本内容并包含一定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事务的活动及其结果。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增进社会整体利益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而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对公共事业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