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拉关系开启于民间交往,且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美国的阻挠、台湾当局的干扰以及拉美国家的对华疑虑,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发展面临多重政治阻力。为打破中拉关系发展困境,中国对拉美民间外交是争取建立友好联系和发展文化、经济往来,坚持逐步走向建交的方针。中国对拉美民间外交政策、经验是在拉美开展具体民间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着眼于长远,坚持求同存异,广交朋友。中国积极主动与拉美开展民间往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和经贸交流,为中拉建交高潮的到来做了历史性积累。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拉关系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4年 ,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同拉美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 ,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的有力推动下 ,中拉经贸合作稳步迈进 ,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双边贸易额在 2 0 0 4年再创新高。中国在拉美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和能源合作 ,为中拉关系建立起更坚实的支点。中国和拉美国家在 2 1世纪发展全面合作友好关系的前景广阔而美好。  相似文献   

3.
欧盟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倡导多边协商和合作。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欧盟国家与拉美国家有着相似之处,拉美地区是欧盟推行其跨地区关系和多边主义理念的重要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区域、次区域和国家间的对话机制,欧盟国家与拉美国家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分析欧盟与拉美地区合作的背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对发展中拉关系具有以下启示:在继续加强与拉美国家双边合作的基础上,中国应积极拓展与拉美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的多边合作和对话;通过加强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政治互信;中国企业应加强与拉美企业的合作,增强贸易的互补性,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应扩大和完善对拉美地区的援助机制;应重视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史中,华侨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华侨和华人①对于促进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的历史是中拉关系史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和研究拉美华侨的历史和现状,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5.
龚云  贺钦 《拉丁美洲研究》2022,(6):2-15+154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往来与互利合作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发展中国家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对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拉关系步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在中拉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拉交往呈现“五位一体”新格局。中拉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往来发展迅速,人文交流全面开花,国际协作日益紧密,整体合作初具规模。中拉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公平正义为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拉携手共进符合中拉人民的最大利益,代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南南合作的新境界和新趋向。面对世纪疫情与时代变局,中国将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道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享机遇,共同谱写中拉关系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走向新千年的拉美对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拉美国家正在全面调整其对外关系, 以重新确立自己在新格局中的地位。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减少和避免同美国的对抗和摩擦。美国与拉美国家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 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从对抗多于合作变为合作多于对抗。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主张。通过建立与欧盟、美国平行发展的大三角经济关系, 改变单纯依赖美国、受美国束缚的经济形势。重视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积极加强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拉美各国之间团结合作加强, 拉美一体化取得进展。由于拉美国家充分利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积极开展多元外交和经济外交, 加强了内部团结, 拓宽了国际活动空间和扩大了外交回旋余地, 对外关系出现较为有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拉美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提高,中国为拉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日益提升,拉美国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在上升,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拉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挑战,中拉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待加深,拉美的"国家风险"不容低估,拉美国家对中国经贸政策有新的期待,对推动中拉战略合作缺乏长远考虑,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心存芥蒂。为了使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取得早期收获,中国应尽快实现中拉经贸关系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大在拉美投资的力度,加强双方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正确处理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关系,加强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8.
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中国和拉美国家都在寻求未来进一步提升双方全面合作关系的可能。与中拉飞速增长的经贸交流和成果卓著的官方外交相比较,中国目前在拉美的公共外交依然存在内容较为单一、目标比较模糊等问题。本文将中国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其目前以文化手段为主的特点,提出在文化与语言等相对陌生的中拉之间,中国对拉美的公共外交需要与欧美国家有所区别,根据中拉整体合作的发展方向和拉美地区的特点确立政策侧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拓宽公共外交推行渠道。  相似文献   

9.
一、民间外交的定位和历史贡献周恩来总理指出:“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民间外交也是外交,也是国家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外民相亲、心相通。对外工作中,除了官方的、半官方的,其他包括友好城市、企业、智库、媒体、社会组织和青年、妇女等自然人等都属于民间外交范畴和主体。民间外交具有主体多、领域广、资源丰、接地气、打基础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朱锐 《拉丁美洲研究》2019,41(3):134-153
全球化的发展让国家之间、不同层次行为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也使民族国家的主权权限受到削弱。国家不再是国际政治的唯一主体,省州、城市等次国家行为体日益活跃起来,国际交往呈现多层次的形态。拉美国家政治民主化、去中心化的发展,引发内部结构调整乃至改革,使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力。同时,地方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城市谋求国际合作。21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地方政府积极与外国对等行为体建立联系,在国际合作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组建拉美区域城市组织,融入城市外交的世界网络。迅速发展的城市外交已成为拉美国家重要的国际关系新议题。此间的中央—地方关系、各行为体之间的内外互动、地方行政权力大小及结构调整都值得研究。本文从平行外交理论出发,结合拉美政治和地方发展实际,选取联邦制的墨西哥、单一制的智利为案例国,对拉美国家城市外交发展的背景、动因、成效及其组织网络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探讨城市外交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