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英案"最终判决引起了全社会对民间借贷的关注,民间借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的民间借贷的产生与金融体机构不能够满足社会对资金的需求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借贷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而民间借贷的市场需要予以规范,刑法最为最后的一个规制手段,必须审慎介入。本文以吴英案为背景,简述了民间借贷的法律内涵,分析我国民间借贷刑法规制的现状,通过确定民间借贷刑法规制的价值取向,提出了完善民间借贷的刑法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民间借贷市场也有了长足发展。民间借贷作为"灰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一部分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当前,大量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入法院,如何引导民间借贷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当前商事审判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也给法院商事审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在补充正规金融、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异化”了的民间借贷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辟民间投资新渠道,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违法民间借贷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发挥其补充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峰 《法律适用》2021,(3):82-8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20年第二次修正后,实务中对何谓民间借贷以及其外延是否包括所有金融机构放贷仍存有争议.本文拟通过回溯民间借贷相关规范的演进过程,结合该司法解释最新修正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最新批复,阐释民间借贷的定性和范围,并就特定地方金融组织从事发放贷款等金融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借贷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防范民间借贷危机。建议我国根据民间借贷的法律类别,在借鉴境外相关立法、结合本国立法习惯和现行模式基础上,有区别有重点地综合立法规制民间借贷。坚持区别原则,区别规制民间民事借贷和商事信贷;坚持重点原则,以规制商事信贷为重点,制定专门的"民间信贷保护法",着重从定义和规则、信贷经营主体、利率限制、监管机构、法律责任等方面加以规范;制定"利率限制法"和"非法金融整治法",通过多重立法综合规制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6.
刘杨  刘静 《中国律师》2013,(11):71-73
企业间借贷.从字面理解是发生在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与普通借贷除主体外并无其他不同。但是,由于金融管制和计划经济的痕迹,我国法律将借贷主体分为自然人、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并据此将借贷合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人之间的借贷,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借贷,其属于“民间借贷”;第二类是金融企业与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借贷,其属于“金融借贷”;第三类是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间借贷。其中“民间借贷”和“金融借贷”都适用《合同法》(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但企业间借贷因违反了国家强制性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等发展速度的"新常态",楼市萎缩、银根收紧、煤、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市场资金流大幅减少,资金链断裂及无法承受高成本的民间借贷利息,以温州、鄂尔多斯等地为代表的民间借贷市场发生严重危机。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关注和研究民间借贷,既有助于化解现今出现的严重借贷危机,也有助于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温州等地爆发了民间借贷危机,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间借贷及其风险防范、危机处置乃至政策立法的广泛热议。本文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为视角,阐述了我国现行民间借贷立法的现状,分析了现行民间借贷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温州等地金融试点改革,借鉴温州等地民间借贷立法实践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间借贷是一种自生与内发的金融活动.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借贷双方排除了正规金融机构严格的贷款条件的同时,却也促使了借贷风险现实化.一般而言,市场主体通过交易以期望债的实现,为了降低风险,担保往往众望所归.然而在民间借贷中,由于非正规金融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制,民间借贷各个行为人往往绕开《担保法》等法律的明文规定,导致担保机制无法发挥作用.本文将从民间借贷机构入手,讨论民间借贷存在的担保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基于规制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为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需要,有必要对民间借贷进行监管。考察民间借贷监管现状,其缺陷主要表现在监管法律的缺位、对民间借贷管制过严。至此,我国民间借贷的应有思路因从适度放松管制与加强监管入手,从而保证民间借贷运行的阳光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民间借贷既是金融行为也是法律行为。针对现在借贷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对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进行清晰界定,对其搞一刀切或一味压制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监管立法,建立借贷行为监管系统,信息披露共享平台,通过立法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12.
数据     
《法人》2013,(8):8-8
8.6万亿——中国民间借贷总额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银行与家庭金融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有33.5%的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活动,民间借贷总额达到86万亿元。  相似文献   

13.
蔡宏昕 《法制与社会》2013,(9):181-182,184
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民间借贷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民间借贷在高回报的同时也存在着较高的潜在风险,公证的介入对其风险的防范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本文就针对民间借贷概念、特征、成因与公证介入的必要性及办理民间借贷公证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历史非常久远,近几年,民间借贷案件经常发生,这也暴露出我国民间借贷的风险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不断降低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是引导民间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降低民间借贷风险不仅需要从法律方面考虑,还涉及到国家政策、国家行政手段及宏观的金融环境等诸多复杂的问题.文章主要对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防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一种,理论界对其定义也有不同,其中较为狭义的说法是民间经济中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农民是农村地区中主要活动群体,在我国农村地区中,涉及农户的民间借贷活动进行讨论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农村民间借贷的风险与防范必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在补充正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它的负面作用也不少.民间借贷的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对它的规制只是一味的堵是不可取的,应当"以疏为主",部分承认其合法性,从而将其纳入正规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7.
郭杰 《法制与社会》2015,(4):228-229
近年来,自然人民间借贷在我国进行的如火如荼,相关民事纠纷也不断涌现,已成为法院审理的一种主要案件类型,此类纠纷能否正确审理,直接关乎当事人利益,更关乎经济金融秩序的有序运转、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此类纠纷有诸多法律适用问题存在困境,急需明确,如自然人民间借贷本金如何确定、自然人民间借贷之个人债务或夫妻共同债务如何确定,自然人民间借贷逾期利率如何计算等等,这些困境给司法审判实践带来了诸多困难,筮需破解.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市场的不断深化,民间借贷①作为正规金融的合理补充而日趋活跃。近年来,民间借贷已成为企业、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获得资金来源的重要借贷渠道。然而,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相对不健全,民间借贷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加上法律漏洞和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叠加显现,民间借贷纠纷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前,亟需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以法律规制为主的综合性监管体系,规范民间借贷的合理发展。民间借贷的现实境况民间借贷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浓厚的传统渊源,在我国早期社会就已存在。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他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用于解决人们临时性的生活急需或生产经营需要,弥补了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融资不足。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民间借贷没有被根除,反而有越演愈烈之势,其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怎样对其进行监管也引起了学者及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梳理民间借贷的相关文献,从农村民间借贷监管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为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危机凸显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无序、低效和不公,深刻映射金融法制的缺憾和应对无力。当下,民间借贷之研究正逐渐升温,理论言说众多且大多集中在经济学领域。然则从法学视角系统全面探讨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论著却屈指可数,但研究趋势呈上升态势。研究主题聚焦于民间借贷之界定标准、生成逻辑、表现形式、监管及立法规制等。本文梳理并评价学界对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