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魏建国 《政法论丛》2005,6(6):27-32
宪政包含着责任政府原则,其核心价值之一,就在于确保国家权力的公共性,以便保证国家权力用于公共服务。透视近代西方国家宪政的发展历程,就会注意到近代西方国家的宪政模式是代议制,而代议制宪政模式的作用机理又是与国家财政的公共化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代议制既是近代西方国家的宪政模式,又是近代西方国家财政公共化建构的制度之基。因为,只有确保国家财政的公共化才能确保国家权力的公共性。这也正是近代西方宪政模式与其古典和中世纪时期宪政模式的不同之处:后者主要是通过司法来规制国王所代表的行政权力,表现为司法型宪政模式;而前者主要是通过议会对国家财政的公共化组建和监管,来实施对行政权力的政治规范和约束,表现为代议制型宪政模式。  相似文献   

2.
何勤华  王帅 《法律科学》2015,33(2):44-52
巡回审判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可分为总巡回审判(general eyre)和委任巡回审判(assize)两类。巡回审判的产生发展与英格兰在中世纪的政治传统和诺曼制度息息相关,诺曼征服使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王权和诺曼底封建制度相结合,国家治理模式体现出一种"个人王权"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在亨利一世时,个人王权开始向行政王权转变,总巡回法庭兴起,负担起原本主要由国王个人承担的国家治理功能,统揽地方治理工作。由于中央官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总巡回审的司法、财政、监察等职能慢慢被剥离出去,最终走向消亡。而专注于司法职能,更加灵活、专业的委任巡回审判则脱颖而出,一直延续到现代。巡回审判在英国具有原生性的特点,分析这一制度在英格兰的源起与发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价值所在,为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彭清燕 《法学评论》2013,(5):116-121
环境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引人关注的矛头浪尖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新因素,而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化解以不足1%的数据彰显司法模式的边缘化。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模式自草创至今大致可以概括为国家追诉模式、当事人诉讼模式与公益诉讼模式,其间典型司法案例流露出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实践的多方掣肘与能动性司法的主要走向。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的法哲学新阐释应定位于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之上,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价值谱系的创新包括民生生态的工具价值、环境正义的目的价值、整体效能的评价价值,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的制度创新包括亲环境的能动司法与行政治权的平衡、环境群体诉讼模式的修正、司法救助的生态延伸。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历史上,国王最初治理国家的手段主要靠行政治理.到12世纪时,特别是在亨利二世时期,国王治理国家的手段发生了重大转变,行政治理手段向司法治理手段让位.亨利二世对行政令状进行了著名的司法化改革.行政令状的司法化促进了英国普通法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于明 《清华法学》2013,7(2):92-106
在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以英格兰普通法为代表的司法治理模式。以"新近侵占之诉"为例,本文试图具体展现早期普通法司法治理的运作轨迹及其演进秩序。尽管最初只是恢复"王之和平"的临时"刑事"措施,但在经历数次尝试后,新近侵占土地之诉逐渐发展成为常规治理手段和"民事化"的诉讼形式;并凭借诉讼效率与公正的优势,赢得与领主法庭管辖权竞争的胜利,确立了王室法庭对于"民事"案件的普遍管辖权。这一过程也生动展示了贯穿于普通法司法治理中的自生自发秩序。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对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法律权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是指政府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活动。它不同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它是为了治理国家和社会而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广泛的组织活动。近代各国,大都强调国家行政活动必须以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7.
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未来、赢得未来构筑了可靠的制度大厦,也从制度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基本方略提供了根本保障。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何把"初心"融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使命之中,加快司法行政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司法行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近世西域分权思想的传入及其对传统中国法律与司法制度的冲击,晚清统治集团把革新司法权力运行体制与方式,推进以司法与行政相分立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施行预备立宪的基本思路和策略选择。在国权统一的模式下,晚清统治集团推行有限度的司法与行政之分立。然而,中央官制改革方案对于法部与大理院之间司法权限的界定并不清晰,遂引发了后来影响广泛的法部与大理院之间围绕司法权限而展开的激烈争论。这场部院司法权限之争,深刻地反映了司法独立理念与行政支配司法理念之间的价值冲突。晚清司法改革标志着新的近代型司法制度的出现,体现了近代中国法制与司法文明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0.
医患信任本是技术信任与道德信任的有机统一,但生物医学模式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成为无足轻重的边缘变量,而使得医患信任只靠技术信任维系。同时,医患矛盾并非只是医患群体之间的矛盾,而与其根植的社会文化与医疗体制密切相关。当健康成为国家治理的公共目标,体制力量已经成为形塑医患关系的重要力量,医患关系的治理也就超出"行业自治"的范畴,而成为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本质考验。为此,需要实现从简单的"医患关系治理"的局部治理思维到"医患共同体建设"的协同治理思维的根本性转变。其中,医患共同体是医患群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协调合作构建的蕴含着情感道德和一致目标的自洽的运行系统。只有充分协调其中涉及的行政、司法、财政、民政、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不同行动主体的利益诉求并建立起价值共识,才能为缓解医患紧张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