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台酒是国内率先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白酒产品改革开放20余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改善。特别是在全面推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今天,腰包渐鼓的人们关于生活内涵的要求已经由过去单纯解决生存的温饱型、数量型日趋向质量型转变,亲近自然的健康消费、绿色消费越来越成为消费的主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些“绿色食品”受到青睐即是最好的注脚。多年来,国酒茅台一直致力于向消费者奉献白酒行业最好的、最健康的产品,早在1999年,就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  相似文献   

2.
我国绿色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色消费就是通过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来协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文从企业、消费者和市场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绿色消费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从政府、企业、消费者协会、消费者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许应 《支部生活》2005,(3):41-41
现在绿色食品市场成为了一块诱人的蛋糕,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无绿色食品标志和产品批号却赫然冠以“绿色”,因此,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绿色食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的兴起,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日趋青睐。顺应这一潮流,绿色农业在我国以至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但是,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果不尽快跳出这些误区,就会极大地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2006年中消协提出的“消费与环境”年主题,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协的职能.贵州省消费者协会决定自今年8月11日至9月15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食品行业和商品房(楼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工作。据介绍,省消协将根据消费者评分的情况,最后对企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曦  万卫红 《求实》2003,1(8):30-31
消费者不正当竞争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以个人的一己私利为核心 ,为争得于己有利的交换或消费条件而做出的种种损人利己甚至损人害己的行为的总结。其表现有消费者行贿、消费欺诈、恶意退货等。消费者行为的道德规范是用以指导人们消费行为 ,调整人们消费关系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总和。在实行改革开放的今天 ,对消费者行为实施道德规范有利于消费者行为与企业行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意识和绿色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有机、天然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面对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标签,很多消费者常常一头雾水:这些标签究竟有何不同?绿色食品有哪些标准和特征?挑选绿色食品时要注意什么?围绕消费者及生产者关注的一些常见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蕴琦。记者:王主任,您好。我平时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以其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等特点,成了人民饮食的新追求。许多产品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开发绿色食品已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百姓大众的普遍重视,被誉为“餐桌上的新革命”和“21世纪的绿色产业”。今年是绿色消费年,记者就巴盟的绿色消费和绿色工业问题采访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有关人士。绿色食品,发展势头强劲巴盟的绿色食品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势头却十分强劲。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巴盟的绿色食品从1996年诞生至今已有5个年…  相似文献   

9.
创新营销创新需求。现代消费者的多元性、多变性和求异性消费特征,往往使市场消费需求出规模糊不定的“无主流化”趋势。面对这样的情势,许多企业对市场的需求及走向,常常捉摸不准。这样,企业要想适应市场,就感到十分困难。因此,许多企业不再走“适应需求”之路,而是抓住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创造需求”,“创造消费”,想方设法创造性地讨得消费者的欢心。创新需求的关键在于企业以广阔的视野,审时度势,挖掘潜藏于消费者内心深处而他们尚未自觉意识到的需求。进而使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变为现实的需求,创造出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制度的创新,银行信贷消费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贷消费在方便了民众消费、增加了商家利润的同时,由于部分消费者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也衍生了信贷资金的坏账的发生,如何平衡信贷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消费信贷经济,在当前出台消费者破产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笔者试就我国消费者的破产立法规制作出一些解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杨静 《当代贵州》2020,(19):23-23
《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针对扩大汽车消费行动提出激励措施,给消费者送上大礼包,为汽车销售企业注入了动力,增强了发展信心。一系列优惠大礼包搅动了贵州汽车消费市场。近日,记者走进多家汽车销售企业,在汽车消费一线感受到了热闹的场面和市场的活力。政策利好,有效促进消费。这次出台的《方案》中.  相似文献   

12.
蔡苏文 《发展论坛》2003,(12):79-80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食品已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农业作为提供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产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加快推进农业绿色食品生产的步伐。一、加快农业绿色食品生产的必要性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绿色食品则是以绿色农业种植作物为原料加工的各种食品。从质量和安全看,“绿色食品”更高于“无公害食品”,它是“无公害食品”质量的深层递增。具体地说,“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  相似文献   

13.
实施服务补救提高顾客忠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可 《求实》2006,(Z1):150-151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即使最优秀的企业也不可避免会出现服务的失败和错误。这是因为:一方面服务具有差异性,即服务产品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很难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服务过程毫无担保和保证可言,服务产品的质量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衡量,服务质量具有不可确定性。另一方面服务具有不可分离性,即生产者生产服务的过程就是消费者消费服务的过程,消费者只有加入到生产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由此,企业服务的失败和错误是很难对消费者隐藏和掩盖的。有效的服务补救可以使原先对企业不满的顾客转变为信赖该企业的忠诚顾…  相似文献   

14.
贯彻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义务和权利、只有二者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彼此间的关系,才能护法和执法,才能促进消费。 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共性,也有矛盾对立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相互包含、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所谓相互包含,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消费者中有一部分是经营者,经营者都属于社会消费者。所谓相互依存,即相互以对方的独立而存在。社会没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则消费者的消费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则无消费者存在,社会没有消费者,则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一切生产和经营都无意义,则经营者也无存在必要。所谓相互对立的关系,即相互矛盾的关系。一切工业生产者,都希望投入少、产出多、利润高;一切商业企业者都希望进价低、销价高、周转快;  相似文献   

15.
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选择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和内在动力,是实现循环经济"源头消减"的重要途径。促进绿色消费,需要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经营者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服务品牌是企业和员工在消费流通营销服务中创造形成的服务模式,是被社会和消费者所认可和信赖的业务技能和服务艺术及效应.  相似文献   

17.
孙在国 《探索》2003,(5):64-6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亦从过去单纯追求实用到既注重实用但更追求审美的转变,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经营策略进行相应调整,笔者认为适应感性消费时代的企业营销新路主要有开发情感产品,设计情感商标,制作情感包装,创意情感广告等.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4,(4)
绿色消费既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推动西部消费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对于加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西部绿色经济、建设美丽西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及侵害消费者 权益的行为也泛滥成灾,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 有消费风险存在。所以,对消费者进行消费风险教育就十分必 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0.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财富分布不平衡必然导致消费结构复杂化与消费偏好多样化;消费者行为演变从需求方面引致市场结构变迁,对市场与非市场里的企业行为产生影响,导致企业行为变化;消费者与企业行为演变直接导致产权制度变迁;公有产权制度的非公有转化与实现是产权制度变迁的显著特点;应防止违背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垄断性产权制度安排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