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理论》2014,(26)
随便社会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语文教学离学生实际需求越来越远,学生已感觉不到语文存在的价值,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厌恶语文教学,为此提出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如下:立足课本,利用具体情境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扎根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开展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语文的能力;将语文教学和专业学习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张萌 《学理论》2015,(8):177-17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以上述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针对误区,以《紫藤萝瀑布》为例进行文本解读,试图具体揭示教师与学生如何能够真正走进文本,从而明确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3.
杜松楠 《学理论》2012,(18):269-27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和在部分省区的实施,标志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由于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方面的跨越式前进,这一次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较之以往的历次改革,有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宏伟蓝图,但同时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对语文教育的变革也是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老师面对的问题是容量大、要求高、时间紧、驾驭难。尤其是面对新的探究型课堂要求时总觉得力不从心,如何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转变由老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课堂,笔者在边教边学中有一点心得体会,在本文中谨就此作一些浅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维岩 《学理论》2012,(21):270-271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活力,给语文教学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性学习和教育交往活动说贯彻到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本文试从教学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期望能给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困惑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启 《学理论》2010,(16):195-196
中职语文教学出现困惑之境,我们必须认真地去反思、探究,寻找教学的出路。中职生综合素质低下,学习态度消极;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观念的存在,中职教学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失亟待解决。要实现中职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个目标,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机制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困惑之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作了一些思考:转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依纲据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上好语文活动课,加强语言文字的应用性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改革评价标准;改进测试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周京昱 《民主》2009,(8):23-25
作文,占据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高考作文命题,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测。这里所说的语文综合能力,一个是“思维”,一个是“表达”。高考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无论是全国卷或分省卷,在作文命题的改革上,命题者都在试图为这种创造搭建最宽广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严重弊端,基础教育尤甚。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应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切实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特殊作用,还要特别重视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马丽岩 《学理论》2011,(15):323-324
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挖掘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因素,有效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在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基本渗透途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拓展阅读和语文活动等环节中。  相似文献   

11.
论县级政府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改革战略的正确选择是县级政府行政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前提。未来的县级政府行政改革必须走出纯粹的组织变革层面,进入组织变革、职能变革与政治变革三重良性互动的全面变革时代。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党委的纵横关系中,增加县级政府在行政改革中的自主性和县域公共利益的代表性,依据县域特殊性寻求政府职能与机构的合理性,变革权力结构,形成政府与社会良好合作的善治格局,是新时期县级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日本金融行政的思想滥觞于明治维新以来的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日本政府通过学习西方金融制度引导本国金融制度的变革方向,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博弈过程形成了日本金融制度演化的路径。这种依靠政府力量推动的金融制度演化方式是造成日本完成经济追赶后无法赶超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执法制度的重理是我国改善执法状况、提高执法水平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0后政府行为适应调整的需要。根据目前我国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执法制度的重理主要涉及执法形式重理、执法组织重理、国家公务员管理重理、执法方式重理、执法程序重理等。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改革后省级预算外收入膨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外收入是我国公共财政中极为奇特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的分权化改革为预算外收入打开了缺口,使之成为一个不受正规财政管理约束、却又足以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及其结构的变量。将研究范围集中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省一级的预算外收入状况,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我国现阶段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对预算外收入的管理体制这三方面分析了1994年以后省级预算外收入膨胀的原因。最后提出,要化解中国现今出现的财政混乱,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与转型,也就是在财政领域上建立一个规范合理的制度框架,以此影响和制约地方政府的行为,并最终使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一个制度化的框架内正常发展以至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社会思潮的主流是古典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主义逐渐抬头。现代西方社会,政治上出现了两种改良的思潮: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在欧陆国家,政府具有较大的权力,负有较广泛的职责。在英美国家,政府权力相对较小,职责范围较为有限。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小"而"强"的政府。  相似文献   

17.
栗彦卿 《学理论》2009,(20):108-111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生产力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生产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第一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支撑。我们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国情民力,认知社会发展阶段,兼收并蓄,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努力探索马列中国化的新阶段,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与此相匹配的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全面进步,促进“五位一体”和谐社会可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18.
Scotland seems to be a counter-example to general theor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 or nationalism. These theories point to three components in the ideology of language and nation—that being able to speak the national language is necessary for full national membership, that the national language is a core part of the nation's culture, and that the future of national political autonomy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In Scotland, it has appeared that language is not central to national membership or culture, and language campaigning has not been central to the political campaigns for autonomy. The article presents new evidence, from the 2012 Scottish Social Attitudes Survey, which questions these belief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 or nationalism in Scotland.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addresses an ingenious way by which Chinese netizens manage to reach their intended audiences under the radar of censors surveying the Internet in China. One specifically Chinese social use of language in this respect is the option to express criticism by using inoffensive characters that share the same or similar pronunciation with politically sensitive phrasing. We identify this type of expression as homophone phrase substitution (HPS). The device has been part of Chinese since ancient times under the name political metaphor. We address the main constraints at work in HPS, especially the role of voice (prosodic contour) that guides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divergent kinds of aboutness. Leaving aside its critical func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by contrasting HPS with verbal irony, metaphor, and Australian rhyming slang, and by drawing on semiologie and semiotics, indirect speech acts and implicit deixis, we suggest that this linguistic option throws new light on the semantic/pragmatic distinction.  相似文献   

20.
常青青 《学理论》2012,(4):53-54
马克思确立的"实践"观点构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它体现革命性和时代特征,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