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机制上由效率主义向正义内核转变,由政府主导的单一主体向以政府为主的多元主体转变,由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转变,由非制度化、非规范化的制度供给方式向制度化、规范化的供给方式转变。这些变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在中央政府积极引导下,努力克服原有意识形态的惯性影响及路径依赖作用,减轻预期成本的约束,增强民间制度需求的实现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福利供给,究其本质体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利益配置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担当的具有直接助益性的积极义务,蕴含着责任主体、参与供给主体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动态、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福利供给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面对福利供给变迁的客观趋势,思考政府福利供给责任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而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将促使其在衡平社会成员——福利供给需求者的权利享有与义务承担的基础上,有机协调与非政府部门——福利供给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共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利益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问题,学术界从理论和实践调查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强、农民主体作用较弱的一致结论。但是,政府失灵的存在必然要求农民发挥主体作用进行弥补,而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又需要政府的制度供给作为保障。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来保障和增强农民主体地位,二者应该形成互补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周智辉  付琼 《学理论》2015,(7):51-52
尽管中国政府极度重视组织原则和政令统一,但却无法完全规避基层政府对中央政策的变通执行。从既往的研究来看并不是每个层级地方政府都是"共谋策划"的参与方,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尤盛。也说明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行为"隔层"更容易发生于基层政府。文章所讨论的是这种"隔层"现象及其诱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度供给中发挥的作用、对制度供给体制的改革及在制度供给中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研究,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度供给过程中,注重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完善制度供给的诸环节、适当放权、注重人力资源与意识形态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优化我国政府制度供给的过程及提高我国制度文明水平,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不仅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改革的认同度,同时也导致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给予理论的反思与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王阳 《学理论》2013,(13):54-56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在建成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下,不断深化行政改革,增强公众服务的供给能力。着重分析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内部体制改革、民营化改革和监管体系的完善三个大方面探索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有七大缺陷.创新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国情差距、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尊重和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和主体地位;制度创新的对策是建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中央、省、县、村四级一体的制度;深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资金筹集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逐步实现法制化;强化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监督和使用机制;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政府有责任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提供保障,政府是公共图书馆供给的主体,应对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加大投入,与此同时应强调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在资源供给中,政府应坚持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平、以人为本、提高供给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政府管理理念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要义所在,是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供给体系涉及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三方的利益,它暴露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农合的运行。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所致。因此,实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农合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重要组成机构,承载着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公共服务的核心体现和基础。伴随着公共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将供给侧改革引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供给端改革发力向需求端传导,是实现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创新途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明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供给主体定位,以良性协作、达成行动为归依,利用社会与市场机制完善资源配置,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间多元供给机制,完善供给侧改革的配套机制,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供需平衡,实现供需"双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跨区域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大量兴起,地方政府间的开放和合作趋势不断深入,但由于制度惯性、市场竞争、资源稀缺等原因,府际间的合作治理出现一定的路径依赖,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克服区域发展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效应,以合作治理的形式提供优质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地方政府间应构建新型的跨区域合作治理的行政制度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增强跨区域合作的动力,以实现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4.
阳斌 《学理论》2012,(10):52-53
政府在直接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由于其作为社会公众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有责任促进公共产品优质高效的供给,这是市场机制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所不能代表的。政府无论从道义上讲,还是从经济上讲,都应当是制度类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政府提供制度类公共产品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15.
史燕萍 《学理论》2015,(4):165-167
政府审计是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稳定有序发展提供监督、评价等治理服务。政府审计对于国家治理活动健康运行的重要影响,日益被各国所认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许,完善的政府审计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活动的法制化,实现政府审计效能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在阶层、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失调和供给不均.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本身有缺陷,其深层次的根源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了公平和正义的落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最终取决于公共服务体制上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在政府治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公共财政支出、公共服务监督、立法乃至运行等制度设计中必须遵循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从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7.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思维下步履维艰,表现为供给总量短缺、结构失衡、制度低效、需求与供给偏离。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历史演进来看,自上而下供给决策机制导致的低效率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必须依靠制度的重构,其关键在于农民需求表达基础之上的多元主体的引入。应该通过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和农村社区等多元主体和融资、竞争、监管和绩效评价的多元运行机制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农民公共物品的有效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进:一个制度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在公共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运用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有关理论,以一个新的视角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进的可行性问题,发现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具有制度创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9,(10)
过渡型社区是我国城市化的产物,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社区类型。公共产品是社区的组成元素,关乎居民日常的生产、生活能否顺利开展。政府供给是过渡型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最常见的一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在过渡型社区中,政府供给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而完善政府供给,提升过渡型社区公共产品的实际供给效果,最终实现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以及过渡型社区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