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广大农民的心愿,农民群众对党中央的这一重大举措,举双手赞成。但一些人把“好经”念歪,搞一些脱离实际的“跨越发展”和“样板工程”等。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能不少,但有一个问题是很根本的,就是新农村建设贵在“实”。新农村建设贵在“实”,开展建设就应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差异比较大,这两点,应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确定目标、制定政策、选择发展途径的根本出发点。新农村建设从这个实…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世纪性难题,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与农业经营体制、农民权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密不可分。2013  相似文献   

3.
在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为陕北农村创建和谐、富裕、增收的新农村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走在全省前列的神木县大柳塔镇前柳塔村因地制宜创建了“全民参建、村村联建,村企共建,部门帮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镆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惠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惠农政策,从基础设施、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村官职务犯罪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十三亿人口有九亿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点.而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多发严重破坏了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笔者结合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情况,对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张力 《行政与法》2009,(3):38-39
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难点及重点.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有效供求:才能提高农民购买力,增加和扩大市场需求,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背景、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对吉林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首先建设四个体系,即教育资源输入农村的完善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体系和货物流通体系。一、建设教育资源输入农村的完善体系,为贫困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发智力资源。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做好农业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其列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最重要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要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发展农村物流,而邮政更是发展农村物流繁荣农村经济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邮政在发展农村物流方面的优势,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2月2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2006年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中国的大多数农民已从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迈进,农村贫困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一些刚刚过上温饱生活的农民,因历史、自然、现实等原因,又再度陷入贫困,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也是当前农村一道必须…  相似文献   

12.
大街小巷、通村路全部硬化,街道、庭院花团锦簇,上安路灯、下设排水道,医院、超市、影剧院、敬老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在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其实,这只是监利县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监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监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13.
《江淮法治》2013,(24):6-11
近年来,“三农”工作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级政府也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着力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张力 《行政与法》2010,(3):41-44
在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不仅是事关全局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问题。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才能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吉林、白山、松原四个地区部分市县为样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帮助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民农业收入"的建议,以期对省委、省政府制定全省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莉 《法制与社会》2016,(6):211-212
农村治安环境的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农村地区的稳定也是我国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尤其是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农民的思想、生活,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好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各种治安问题。无论中国社会如何向前发展,始终如一的是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农民的主体地位重中之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纷繁复杂,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刘碧海 《江淮法治》2009,(15):44-44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当前,我省农民整体素质与过去相比虽有明显提高,但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推进工业和城镇化建设。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围绕“培训新型农民”这一我省今年新增“民生工程”的实施,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丰县检察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丰县农村人口较多、农业经济比重较大、涉及农村、农业、农民“三农”案件较多的情况,从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个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入手,主动服从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力提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法治丰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司法行政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发挥四项基本作用:一是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服务作用;二是对实现农村依法管理的保障作用;三是对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促进作用;四是对农村矛盾纠纷的化解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都司法行政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着力拓展农村法律服务,全面加强针对农村的法律服务力量,建立和完善村、乡(镇)两级公益法律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我市农村地区法律援助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将农村各类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纳入法律援助范畴的机制。全面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工作,完善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组织体系,大力加强乡镇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调解力量,努力调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探索和推广在农村集贸市场、旅游景点和外来人口聚集区建立专门的调解组织。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注重农村普法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促进“送法下乡”和“法制文艺进乡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法制宣传,鼓励和扶持民间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机构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努力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个要求对贫困山区来说,既是美好的愿望也是艰巨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循序渐进,首先要发展生产,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其他方面。贫困山区农村信用社是坚持服务三农的机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合拍一致的。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位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这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该举措紧紧牵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农业做精、工业做强、三产做活”是高平市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大力发展蔬菜、畜牧、花卉和苗木产业。目前,该处拥有3000亩菜地、300栋日光温室大棚、2处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处办企业化工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省内最大的呋喃化工生产基地,年可产糖醛、糖醇3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