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登临花园口     
兰政  柴歌  北风 《侨园》2012,(1):76
花园口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岸一小海湾,南与大连长山群岛隔海相望,旧时海滨遍生桃树,春来繁花似锦,宛如花园,由此得名花园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是世界和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战场。公元13世纪,明代在此修建防倭墩台,抵御侵扰。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日军曾两次在花园口登陆。当年有一万多日本兵在此上岸。清朝的兵都吓跑了,只有当地的800多农民奋起反抗。而今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园口已更名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花园口经济区始建于2004年,是庄河市政府(大连市属县级市)在15平方公里的国有废弃盐田上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兰政  柴歌  北风 《侨园》2013,(3):2+73
花园口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岸一小海湾,南与大连长山群岛隔海相望,旧时海滨遍生桃树,春来繁花似锦,宛如花园,由此得名花园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是世界和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战场。公园13世纪,明代在此修建防倭墩台,抵御侵扰。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日军曾两次在花园口登陆。当年有一万多日本兵在此上岸。清朝的兵部吓跑了,只有当地  相似文献   

3.
登临花园口     
兰政  柴歌  北风 《侨园》2012,(6):74
花园口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岸一小海湾,南与大连长山群岛隔海相望,旧时海滨遍生桃树,春来繁花似锦,宛如花园,由此得名花园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是世界和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战场。公元13世纪,明代在此修建防倭墩台,抵御侵扰。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日军曾两次在花园口登陆。当年有一万多日本兵在此上岸。清朝的兵都吓跑了,只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2,(11):2+82
<正>花园口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岸一小海湾,南与大连长山群岛隔海相望,旧时海滨遍生桃树,春来繁花似锦,宛如花园,由此得名花园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是世界和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战场。公园13世纪,明代在此修建防倭墩台,抵御侵扰。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日军曾两次在花园口登陆。当年有一万多日本兵在此上岸。清朝的兵都吓跑了,只有当地的800多农民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2,(7):75-76,73,74
花园口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呈发当年曾立下誓言:我们花园口经济区要从"一无所有"起步,进而达到"无中生有",最后实现"辽宁仅有"的目的。根据这样的思路,花园口经济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中唯一的县级身份,竟在当年走在了最前面—创办了东北唯一一家国家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2,(1):64+74-75,2,3
时下,打造"低碳、绿色、生态、宣居"城市和开发区的口号人们耳熟能详.但事实证明,要真正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对勤劳朴实的辽宁大连庄河市花园口经济区建设者和管理者们来说,他们以自己辛勤的努力非常自信地向世人宣告:花园口经济区真正实现了"低碳、绿色、生态、宣居"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兰政  大光 《侨园》2012,(1):65
创办经济特区是这些年启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千篇一律跟着别人跑下去,未必能收到自己满意的结果.这是大连庄河市花园口经济区管委会领导的真实想法.从2004年开始在一片荒滩上进行规划建设,到2005年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再到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以航空航天动力合金、新能源蓄能电池、生物科技、健康电子、节能环保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园为主美丽的花园口已经绽放出"五朵金花".总结花园口成功的经验有许多,但他们为中小企业建立的融资租赁平台却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事物.  相似文献   

8.
黄河的儿子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一日。黄河两岸已进入初冬季节。西北风怒吼着,郑州花园口黄河水面,被掀起几尺高的浪头,令人生畏地撞击着坝头,发出“哗哗”的响声。一个个头不高,身子显得瘦弱的小伙子,骑车来到花园口将军坝处,忽然听到有人喊:“救人啊!救人啊!”小伙子急忙眺下车,往河里一看,一个女青年正在惊涛骇浪中  相似文献   

9.
林嵬 《瞭望》2005,(24)
自1982年黄河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出现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后,黄河步入枯水期,已经23 年没来大水了。但历史上黄河的洪水规律是: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相似文献   

10.
春满“黄泛区” 离开黄河岸,我们便进入了黄泛区。1938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豫皖苏3省44个县89万生灵葬身黄水之中,5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变为泽国和泥沼。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便要穿过“黄泛区”。曾经跟随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涉过黄泛区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杨国宇,在当年的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记者到黄泛区腹地河南周口地区采访,惊喜地看到,这块昔日多灾低产的土地,已经开始成为河南全省举足轻重的农林牧商品生产基地。这一历史性变迁,向人们展示了开发中低产田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周口地区农委负责人对记者说,自1938年蒋介石下令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千里黄泛区之后,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肆虐,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之一。正常年景全区每年吃国家统销粮1500万公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7,(10)
1996年是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的第四个重洪灾年.长江、黄河的洪水、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均非建国以来最大,但险情罕见.如花园口水量只有7800秒立米,水位却比重灾的1958年还高出一米,洞庭湖上游来水小于1954年,但水位却高出当年一米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投入大量人财物力,累计修建大小水库8万余座,堤  相似文献   

13.
河畔沉思     
李楠 《瞭望》1993,(49)
汹涌黄河洪峰由花园口向开封地区奔泻,一年又一年,险情或者重来,或者不曾出现,守堤人员总要不断巡视,警戒着,日日夜夜,直到秋凉初起,水浪渐渐趋向稳静。防洪备患官员们这时才松口气,向市民宣告:今年安全渡汛。 我记起在开封一次短暂访问,所见所闻感触良多。首先寻到黄河修防处,地点在东北郊,机关不大,却负着安澜伏水的重任。接谈的是  相似文献   

14.
去冬今春北方持续干旱,今年3月初黄河开始断流,时间达历史上最长的150天左右,断距超过570公里。而自8月初以来,黄河中游连续降雨,致使出现两次洪水,最高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在花园口出现94.7米的历史最高水位。这一旱一涝使两岸人民谈“河”色变,苦不堪言。 而今,滔滔黄河水正在高耸的大堤内奔涌,望着两岸绵延一千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人们心中焦虑:他还能安然屹立吗?  相似文献   

15.
李艳红 《学理论》2011,(3):61-62
1938年6月九日,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政府"以水代兵"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滚滚黄流,经中牟、尉氏,直泻而下;夺贾鲁河、涡河水道,分流入淮。在以后九年时间里,黄水泛流又迭向西滚,泛区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广袤的豫东黄泛区。九年黄泛给豫东民生带来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造成泛区大批灾民或葬身水海,或死于饥饿、瘟疫;而幸存下来的灾民,由于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往往令其无以为生,迫使他们远离故土,到异乡寻找生命的依靠。  相似文献   

16.
石岩 《侨园》2006,(3):4-5
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双重机遇,辽宁在“十一五”规划蓝图中,精心打造了环渤海、黄海之滨的“五点一线”战略,构筑了辽宁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五点一线”是辽宁交通建设、城市发展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又一亮点。“五点一线”中的“五点”即指辽宁沿海岸线上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区“;一线”是指贯通全省海滨的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大通道,通过打造沿海公路网,连接沿黄海和渤海的“五点”。新一轮全方…  相似文献   

17.
在 2 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刻 ,本文论述了 2 1世纪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和时代任务 ;在探讨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揭示了中国 2 1世纪现代化事业的领导主体和指导原则 ;在总结 2 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 ,就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2 1世纪所应遵循的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与人类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历史学家们曾经这样总结和预言:20世纪是世界走向现代化的世纪,而21世纪是世界普遍实现现代化的世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不仅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其主要标志,它同样以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其重要特征。在21世纪,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应当是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灾难似乎总是伴随着准河。浩浩荡荡的淮河水,在哺育两岸人民的同时,也给他们帶来无穷的灾害—— 1194年,南宋光宗扒开黄河大堤以淹金兵,黄河夺淮,恶水横流,浮尸不计其数; 1931年,淮河流域山洪暴发,吞没农田7700万亩,淹死75000人,2000多万人流离失所; 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再次夺淮,淹死89万人,淮河流域5万多平方公里成为“无人区”; …… 就是这样,淮河褱着人民的血与泪流进了新中国的纪元。 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党和国家对这条大河的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淮河水流过了40年的岁月,今天,它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祖国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20.
<正>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某一时期,英美先后在单极格局中拥有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被称为"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以此为准,"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的判断需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即世界形成单极格局和我国拥有绝对主导地位。目前看不到中国能在本世纪余下85年里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因此也谈不上"中国世纪"。我国综合国力不是全球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