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化强国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过程历经清末民初的"文化救国"之梦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文化立国"之路,十八大以来,文化强国由理论逐渐发展为现实,中国文化的力量日益在世界舞台上凸显。这其中离不开百年来仁人志士接力般传承,更离不开新时代共产党人以绝对的文化自信带领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继承、创造性发展"原则下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大力实施新左旗委提出的"文化名旗"和"旅贸活旗"发展战略,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挖掘、传承、保护巴尔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赵家华 《创造》2003,(10):43-45
滇西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旅游、经济资源优势。未来云南的发展,需要着力构建一个"滇西口岸文化旅游经济三角区",以整合滇西丰富的文化、旅游、经济资源,形成一个具有综合实力和独特魅力的大口岸,去应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形成、完善、发展,以及中印两国关系不断正常化以后的新形势。一、"滇西口岸文化旅游经济三角区"的基本构架:(一)以保山、瑞丽、腾冲三个城市为"三个点",以滇缅公路"保--瑞段"、"保腾公路"和"腾瑞公路"为"三条边",构成"滇西口岸文化旅游经济区"的"三角"形态。(二)把"三角"沿线各城市和相关区域放到"滇西…  相似文献   

4.
《天津政协公报》2012,(7):13-16
<正>"十二五"时期是天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是推进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的重大举措。一、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领航区"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抓手1、2011年,中央提出重要战略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经过慎重论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赋予了文化产业抵御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现代  相似文献   

5.
着眼文化发展客观规律和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实际,科学统筹和处理好文化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等多重关系,对于加强信仰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不断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发展标准,加强思想文化理论的原创力,以文化产业促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走出中国特色文化发展之路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以改县(市)管理为乡镇管理、改编制管理为岗位管理、改"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为主要内容的湖北省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表明,目前农村文化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长期以来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所致。若不改革,困难与问题就会更多。改革的思路关键在于要注意切实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养人"与"养事"等关系,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关配套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民论坛》2012,(16):56-57
"白沙"、"芙蓉王"经受了行业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多次洗礼,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彰显品牌文化的光芒与力量。这两大品牌的发展表明,有了文化精神的注入,产品就不只是产品,而是附加了价值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鄢春涛 《政策》2003,(10):49-49
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精神,调整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谋划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当前,要结合湖北经济大省的实际,大力整合文化资源,坚持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投入原则,依托文化主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连生 《政策》2011,(7):71-72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湖北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面上推开、向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当前,面对湖北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热切期盼、"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认真研究文化省情,充分发挥湖北文化资源优势,做好"五个善于"工作,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努力推动湖北文化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凯 《人民论坛》2010,(4):120-121
以孝文化为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孝文化是招商引资的"梧桐树",是文化旅游的"吸铁石",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剂",是企业凝聚人心、增强效益的"润滑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周乾松 《传承》2011,(13):46-47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此,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立、国家自强的历史呼唤。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们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源泉,是抵御文化侵略和"西化"、"分化"的文化堡垒,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条件。要热爱和学习民族文化,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吸收的关系,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有机体重要构成的文化软实力虽然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与发展规律,但同时受到社会有机体多种构成要素的影响和作用。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人类的交往进入"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时代"。文化软实力凸显了现代社会有机体以人为本的根本特性,凸显了多层次社会生产的有机统一,也凸显了社会有机体各个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只有把文化软实力置于它与社会有机体各个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迁。由于变迁过程的不平衡,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断裂。这种断裂的不断拉大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从"文化堕距"理论出发,深入分析"文化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文化堕距"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探索弥合"文化堕距"的机制,对于促进文化城镇化均衡发展,着力推进村镇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析经济文化和经济文化循环圈的各自内涵,运用经济文化循环圈的理论,对铁路经济文化现状进行剖析,提出构建适合铁路高速发展需要的经济文化循环圈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意在将铁路运输中特别是客运工作中由企业文化唱"独角戏"的文化结构转变为商业文化、消费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新型铁路经济文化格局,全面打造与高速铁路时代相适应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6.
张静  鄢本凤 《长白学刊》2008,(1):141-144
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精神支撑和社会舆论支持。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倡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文化创新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心聚力、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加强海外企业文化建设,依托企业文化达到管理、融合、活跃、凝心、聚力等多重目的,对提升企业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佺光 《重庆行政》2013,14(4):87-90
一、处理好政治文化与产业文化彼此"文化自觉"的关系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又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文化命题"作为主议题。那么,其中的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到底是什么?肯定不单是政治文化。更为深刻和广泛的目标、任务,才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25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人的发展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11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美两国已建立90余个政府间对话机制,成为双方增进沟通、拓宽合作的主要渠道。与其他机制相比,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议题广"、"集中程度高"和"灵活性强"的制度设计更能满足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需要,其对"关系治理"的重视也能促进两国对深层次、战略性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借助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过程建构主义分析S&ED的制度设计和对话进程,可以丰富对S&ED的理论解释,有助于对其更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