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这段讲话 ,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 ,指明了“法治”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把握和阐释了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 ,从而表明了党在今后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基本形…  相似文献   

2.
周林 《政府法制》2014,(2):18-18
提起唐太宗,很多人会将他与“明君”画等号。的确,唐太宗28岁登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代表.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初期出现“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的繁荣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在统治时期之所以成绩显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一条是他积极倡导和推行了进步的人才观.他在人才理论和人才实践上有极高建树,从人才的作用到人才选配、考核、奖惩等都有精辟论断和具体实践.他的人才观直到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潍坊中院院长程茂仁认为该书有以下四大特点:一是科学性。全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如在《强化思想意识推动法院工作全面发展》一文(1991年6月)中,作者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大唐之所以能在南北朝和隋朝等"短命王朝"之后,历经武周变乱、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乱以及安史之乱等诸多"坎坷",仍能存续两三百年,关键就在于李世民在贞观年间为整个唐朝奠定了坚  相似文献   

6.
公元645年初,唐太宗从洛阳率兵东征高丽,由于是冬天蔬菜奇缺,唐太宗曾对随行的大臣说:“朕从洛阳出发以来,只吃肉食,即使早春蔬菜也不吃,这是担心烦忧百姓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悟弓     
赵倡文 《政府法制》2008,(14):43-43
唐太宗是马上皇帝。从年轻时就开始的金戈铁马生活,使这位马上皇帝对在百步之外就能置敌人于死地的强弓钟爱有加。因为喜欢,唐太宗养成了没事就研究弓的习惯,并自诩研究得比较精通,能一眼分出弓的好坏。  相似文献   

8.
何兵 《政府法制》2010,(13):36-36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官员贵精不贵多。滥竽充数的官员,如同画地作饼,徒劳无益。请你们认真想想这个道理,编定官员的职数,裁汰官员。房玄龄立即行动起来,将文武官员的编制定为640人(按此前为2000多人,裁掉了三分之二)。《新唐书·百官志》上说:“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730员。”“省内”是指中央部委,“外官”是指地方要员。  相似文献   

9.
改善党在法治国家中的领导方略与执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作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党是实现这一治国基本方略和基本目标的领导核心。在法治国家中,党应当如何改进领导方略和提高执政水平,是决定这一决策的成败的关键。本文试作一些探讨。一、增强作为领导党的领导意识作为既领导又执政...  相似文献   

10.
刘世凯 《政府法制》2014,(20):29-29
贞观六年十二月的某天,唐太宗“龙心大悦”,亲自审讯了390名死囚,并允诺他们各自回家,约定秋后回来就死.秋后,囚犯们果真纷纷归狱.据说太宗有感于囚犯的“诚实”,悉数将其释放.按照历朝的正统说法,自然又得称颂一番:“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罪大恶极,确实是小人了,但是等到了浩荡的皇恩一降,就可以使他们以光速变为君子了.这是因为啊,皇恩一向都是深入人心的,并可以瞬间改变一个人.)  相似文献   

11.
于法友 《行政与法》2004,(8):121-124
唐太宗所以能够纳谏有五条原因,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史为鉴的忧患意识,集团决策的领导体制,用贤黜佞的用人机制,容纳谏诤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2.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唯独宰相魏征一人反对.唐太宗感觉失了面子,质问魏征:"为何众人皆支持朕举行封禅大典,独你魏征一人反对?" 魏征则道:"陛下功业虽高,但恩泽尚未及全国;国家已太平,但物资还不丰富;外邦虽已臣服,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祥瑞虽多次出现,但法网还不够紧密;年成虽说不错,但仓库还是空乏.所以,我认为不可举行封禅."唐太宗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13.
书名:《人民法院领导工作方略》作者: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宇培杲出版单位:人民法院出版社书名题字: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人民法院领导工作方略》一书,是全国法院关于领导工作的首部专著,系多年来宇培杲院长在指导全省法院工作中形成的重要讲话、调查报告和论文等整理而成。该书分为宏观指导、审判工作和法院管理三个部分,涉及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有人上书请求除去谄媚的大臣,唐太宗问:"谄媚的大臣是谁?" 那人回答说:"小臣我居住草野,不能清楚知道这样的人。希望陛下您跟群臣们谈话,假意生气,来试探他们,那些坚持真理不屈的,就是忠直的大臣;怕您的威严而顺着您的心思的,就是谄媚的大臣。"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青年时南北征战,扫荡群雄;当上皇帝后,又以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而著称于世,使唐王朝曾一度政治清明,民殷国盛。在整顿吏治倡廉惩腐方面成效卓著。其做法有以下两点:一曰“劝”,亦即教育。登基之初,他就告诫侍臣,要爱惜性命,不要贪财罹祸,他说:“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这里,他把贪贿之徒“见金银财帛”而“不惧刑网,径即受…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吏治比较清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朝奢侈腐化而亡国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在治贪理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颇为后人赞誉。禁奢重俭历代帝王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多有追求华美衣食,到处巡幸游猎,以显荣耀的通病。唐太宗在前半身则注意预防这种“病”。他把“禁奢重俭”作为安邦定国的重要措施。贞观7年2月,唐太宗外出巡视到达蒲州,刺史赵元楷为了取媚皇帝,驱使城中百姓穿着单衣,冒着春寒夹道欢迎唐太宗的车驾,还预先把州府和城…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即位以后,连续三四年遭遇灾害与饥荒,刚刚从隋末社会动乱之中走过来的老百姓,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或背井离乡,东西逐食;或卖儿卖女,以求生路,民生儿近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18.
一鸣 《政府法制》2012,(32):15-15
当这个国家强盛之时,统治者对难听的真话也是愿意听的;而一旦国家衰亡,则统治者就不喜欢听真话,而对假话却情有独钟了。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以执法严明著称于世,他一再申明自己执法 公允无私:"朕以至公临天下,法之所行,无舍亲昵。"然而,他实 际上也曾言行不一,以私乱法。 官员受贿,我国古代称之为"受赇"。唐太宗即位之初,对"受 赇抵法"的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决心严加惩治。他想出了一个查 处受赇贪官的办法,秘密派人向京师的一些官吏行贿。刑部一司 门令史受绢一匹,即欲定为死罪。尚书裴矩不赞成这种"陷人于 法"的举动,进谏道:"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遣之而 受,乃陷人于法也。"唐太宗接受了裴矩的规劝,没有处死那个受 绢的司门令史。他这种因痛恨贪官而引人受赇。则属于以私乱法 行为。不仅如此,唐太宗在位期间,为皇亲国戚和功臣旧属开脱 罪责的以私乱法之事也时有发生。 长孙皇后族叔、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因受人馈绢被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重视法治建设的皇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一上台,就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修订和完善唐高祖李渊时期制定的《武德律》,历时十年,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了《贞观律》(12卷,500条)。《贞观律》的颁行,对“贞观盛世”治国安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