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培养加拿大国民认同感的重要举措.历史上,加拿大的公共事务处理就充分体现了加拿大的民族性:尽管存在着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却没有发生过因为意见分歧而引起的流血冲突与暴力革命,就连国家的建立都是一个和平协商的过程.1971年之后,英法之外的其他族群也获得了与这两个建国民族相等的文化地位,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主义多元并举的特色.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多元文化主义也意味着多种文化形式共存而无主体文化的凸显.因此,以多元文化主义来加强加拿大的国民身份认同问题,势必有得有失,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事实。对待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伦理态度,首先需要各民族对自身的伦理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伦理认同,然后在此基础上相互承认、彼此尊重、理性宽容。唯有如此,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才能既保持各民族自身文化相对的独立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又能在长期交往中相互促进,共存共荣,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化是与那些接壤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资源。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既要实现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多元、保护平等、包容差异",又要促成主流文化增强对非主流文化的凝聚力与包容、认同和吸收,实现"促进一体"。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立法,一方面要注意增强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吸纳能力、包容能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协调发展,还要注意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积极功能。建议制定《少数民族文化平等保护法》,其立法指导思想体现各族人民群众文化的相互尊重、平等多元、包容差异的原则。加强私法与公法两个层面的法律保护,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序科学高水平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6)
<正>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事实证明,没有各民族团结奋斗,就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也就没有各民族繁荣发展,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维护一统、增进共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  相似文献   

5.
历史人物评价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谁都有义务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背景、文化构成、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等差异,各民族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些矛盾并不能影响各民族对祖国对民族的共同感情。当然,即使在56个民族内部,个别民族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十分尖锐。特别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期,如以元代宋、以清代明之际,以及由少数民族占据大块的领土,建立并存的政权之时,如辽金等时期。大凡这些历史阶段的人物,评价起来都比较困难。但这并不是说,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就没有客观标准。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主席倡导的包容性增长预设了一个基本前提:包容是有层次的,它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世界和谐为目标。虽然这个概念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都包含社会公平的基本理念,但它在这两个层面的社会诉求存在差异。国内层面,主要侧重于机会平等、全民参与和成果共享;国际层面,主要侧重于尊重差异、共赢共存和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7.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当今时代,劳动的内涵日益丰富、劳动的形式日趋多样,知识是劳动的结晶、创造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四个尊重"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8.
李金蓉 《理论学刊》2002,(3):117-119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趋同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的趋同和市场价值理念的相似。但与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以多样性为前提一样,经济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各民族国家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刺激各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及不同于经济的特殊价值,也决定了民族文化差异的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9.
张惠 《实事求是》2002,(6):36-3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 ,民族问题是影响国家兴衰存亡的大问题。在多民族国家里 ,民族关系的和谐 ,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是社会稳定、国家昌盛、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民族团结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对各民族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民族团结 ,就需要广泛持久地向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宣传教育 ,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凝聚力。提倡和促进各民族平等相待、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使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 ,使各族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政策的实施,是对各少数民族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和保障。当前,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结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和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点;“新的历史性共同体”则是苏联对当时社会发展阶段和民族状况的过高估计。将这两种共同体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涵差异,有助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尊重人类社会与民族发展规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各民族在适应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必然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这种差异和不同也必然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发展。现代文化提倡在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一体多元的发展,以此来减弱文化冲突的影响,力图通过现代文化的引领,实现各民族对共同文化价值的认同,使民族和谐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4.
邹鹏 《云岭先锋》2020,(1):F0003-F0003
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是云南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中国乃至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亚洲知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内现珍藏4万余套(件)珍贵民族文物,基本陈列展示了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民族文字古籍、民族乐器、民族生产生活技术等8个专题的内容,向观众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多元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朱碧波 《探索》2022,(3):73-83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由逻辑起点、目标导向、体系格局、道德原则与实践路径等核心要素组成的结构体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起点,这种多元一体的结构性特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难以绕开的现实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导向是各民族共富共享,它充盈着中华文明济世安民的弱势关怀、均衡发展的空间正义和文化赓续的集群关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体系格局是各民族共建共治,涉及激活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协同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道德原则是和合共生,强调立足各民族的共生共在,在增进各民族共同性的同时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即本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注重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心理层面要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陈海燕 《理论学刊》2005,1(11):91-93
本文从全球化的角度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化的融合、文化在全球化图景中的状态,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的条件下,各民族的文化既面临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也面临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就可以使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条件下发挥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是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具有多元性、整体性的特征。同时,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的不断扩大,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也逐渐增强,在"多元"民族构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交往中,个人的一言一行,常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我们在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应注意了解和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到以礼相待、不卑不亢。这里简略介绍部分日常交往礼节。  相似文献   

19.
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继春节外,清明、端午、中秋节也正式列入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个尊重民意、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张扬民德的好方案,彰显了十七大以后,我国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走向、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陈颂英 《当代贵州》2007,(23):54-54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民意调查.获得了八成以上网民的支持,随机调查的群众也绝大多数表示赞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继春节外,清明、端午、中秋节即将列入法定节假日。这个尊重民意、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张扬民德的好方案.彰显了十七大以后,我国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