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茜 《法制博览》2023,(35):40-4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了70%以上,可见互联网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但与互联网发展相伴随的就是互联网侵权事件频发,尤为突出的就是隐私权被侵害。在当下,很多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经济利益,非法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以及数据,这使得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了极大的侵害,因此,有效保障公民的隐私权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保护个人信息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现在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面临严峻的挑战。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我国同样不容乐观,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或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并予以出售、非法提供,使得公民的权利尤其是隐私权被严重的侵犯,扰乱社会秩序。本文首先探讨个人信息的定义,阐述我国现行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受法律保护的程度,直接显出一国的文明程度和法治化水平。我国立法虽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公民的权利保护,但对公民隐私权的认识和保护水平都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肆意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政府监管部门疏于监管、缺乏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等。因此,加强隐私权立法,实施有效的监管机制,提升网络监管技术水平等是当前极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网络销售市场。其中,助力电商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销售平台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收集大量用户信息,用来精准分析用户行为。基于此,消费者通过这种精准营销的方式享受到了更便捷舒适的网络服务,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快速精准地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但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却面临着巨大威胁,具体表现为互联网销售平台在数据收集、使用过程中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多种侵权行为,更有甚者侵犯了公民的相关隐私权。例如,近年来频发的网络销售平台消费者信息泄露事件。如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助力和实现电商产业的长远与良性发展,是网络销售平台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陆元君 《法制博览》2013,(10):53-54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网络丰富了传统个人隐私权的内容,使其从单纯的人格性权利转变成了兼具人格性和财产性的权利。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之下,被侵害方想要对于其权利进行救济和举证的难度远远大于传统个人隐私权。对于关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的法律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6.
董佳诚 《法制博览》2023,(15):46-4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现代社会的重大转型,大数据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使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对隐私权的影响,剖析我国的隐私权保护机制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从隐私权的救济、公民隐私保护意识以及数据隐私监管等层面提出相应的路径构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包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知、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评价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为三个层面的内涵。依据该内涵结构,对初步确认的包含30个条目的原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及因子分析,最终形成了包含2个分量表(共12个条目)的正式量表,即“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认知与风险评价”(7个条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个人应对与法律应对行为”(5个条目)。经检验,正式量表信效度非常好,可适用于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本研究对正式量表的初步应用发现: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水平较高,但个人信息保护的个人应对与法律应对水平相对于其重要性认知和风险评价水平要低;且婚恋状况、法治教育参与状况、在线受害经历等因素均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有显著影响。基此,可采取重视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个人与法律应对行为塑造、持续加强法治教育尤其是增加个人信息保护的学习内容、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建构以减少大学生对个人信息受害的恐惧感等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提高其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个人信息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出现的新词汇,其蕴含的社会价值不容人们忽视。近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发生的侵犯人格权、隐私权等案件日益增多,而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使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出现空白。本文即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保护有利于保护私人生活不受干扰,划清私人空间与社会空间的界限,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更好的尊重个人人格和尊严。隐私权作为自然人的重要权利,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暂无系统规定,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加强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探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程永红 《法制博览》2023,(20):15-17
消费者个人信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而经营者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非法获取、销售、过度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导致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风险,为了更好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应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础,不断完善立法,加强行业自律,增强消费者个人意识,从而有效保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