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语言的大规模消亡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导致语言消亡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语言的政治地位揭示语言濒危原因.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快速濒危和消亡,世界语言多样性急剧减少,其根本原因不在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生态出现了危机。抢救与保护濒危语言,应着眼于语言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关键就是要坚持语言平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语言观,充分尊重多元文化中少数民族和土著族群的语言人权,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法规,消除语言强权主义和语言沙文主义,维护与落实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人权所依存和得以体现的生态权、生存发展权、教育权、文化权等等其他各种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4.
态势语言地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神圣语言殿堂的三大支柱之一,态势语言是无可非议的正宗语言、无可替代的特殊语言、无可争辩的第一语言。显著的特征和独到的功能,奠定了态势语言在人类语言中不可动摇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5.
法律外围不良的语言环境对法律语言具有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力,是法律语言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影响人们的语言和思维而不被人们注意的各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也就是法律外围的语言病毒。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语言濒危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导致语言濒危现象的原因诸多,有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本文从语言态度,即语言群体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政策(通过对比持不同语言政策的国家)两个角度阐述了语言濒危现象。  相似文献   

7.
语言功能和语言本身严格说来不能混同。人类在礼会生活中由于需要某种东西来协调和整合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构建一个有利于生存的和谐社会,才创制和发明了语言。是语言所应承载的功能决定其存在的合理性。虽然语言的表层功能多种多样,但都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民族精神的终极功能。每一种民族语言,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在其历史传承过程中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履行语言的功能以使本民族和民族之间的人们能和谐共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所有的语言一样,是带有普遍性的特殊性,具有必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符平  郭经宇 《探索与争鸣》2023,(1):122-134+179-180
在三重语言市场中,内部和本地语言市场扩张同外部语言市场反蚀形成的双重运动是语言多样性式微的机制。现代社会不断增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内部语言市场和本地语言市场弱扩散的机会,同时也使外部语言市场迅速蚕蚀内部和本地语言市场。其中,三大机制形塑了这一双重运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分别是作为经济机制的生计模式、作为社会机制的语言功能和作为权力机制的语言政策。随着人的生计模式由传统转向现代,语言功能从以生活需求满足为主转向生活、生产和发展需求满足并重,旨在统一语言以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的语言政策赋予了外部语言市场的强反蚀能力。而弱扩散和强反蚀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内部和本地语言市场逐渐被稀释。京族聚居区语言变迁的典型个案说明了三重语言市场在民族地区语言变迁现象中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在民族地区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景观和统一语言市场的进程中,需要更多创新的政策工具和社会行动来维系多样化的语言景观。  相似文献   

9.
李杭荣 《警察与体育》2001,(4):35-36,34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人类通过语言运用来认识新生事物,学习新的技能,同时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得到心灵的启迪,更好地沟通其他人,就能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也能为自己创造一片舒适的天地。因此公安院校警体教学如何运用语言,向预备警员传授知识是完成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的语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模糊语言研究的起源及发展脉络,界定了模糊语言的概念,并逐个分析了模糊语言的四大语言特性,即普遍性,相对性,多维性,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12.
邱仁富 《桂海论丛》2015,31(3):33-36
语言价值研究不囿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语言价值既要关注价值论的语言转向,又要关注语言的价值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价值论的研究对语言关注不够,价值论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赶上哲学的语言转向的便车,从而给价值论研究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言语"纠缠"。价值论研究的语言转向,从深层次揭示了价值本真的呈现。语言既作为价值的呈现方式,也是价值建构的重要路径。语言价值研究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要重视话语权在建构语言价值论的基础性作用,这对于推动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语言态度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与语言认同。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苗族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苗族对于母语的认知评价,情感态度及学习、保护母语的行为倾向,解释了不同社会变项对苗族语言态度的影响,并据此对在湘西地区开展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电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包含的科学技术成分。电化教学将弥补传统教学单一化的缺陷,使学生思维空间加以拓展。  相似文献   

16.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及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贵州苗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调查,发现整体上苗族对苗语持正向积极的态度,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出现不会苗语的情况,若不加以重视,将会造成代际传承断裂。基于此提出了创建和谐双语环境、发展民族语言产业、保护传承民族语言,实现民族语言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助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语言政策的定义是:"在社会群体中,用系统的、理性的措施来提高综合福利和改变语言环境。这类措施主要由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或实施,针对的对象是法制区内所有居民。"[1]语言政策已经成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实用语言学分析和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境内德昂族主要有布雷、汝买、梁三个支系。以往德昂族研究主要以布雷支系为主体研究对象,而其中偏居国境线一隅的点状散布居住的汝买人由于浸没于傣族、景颇族之中,几乎不被外界所熟知。以语言为核心对汝买支系族群语言关系与语言自信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当下境内濒危小语言现实社会处境、命运和语言归属问题,而且也是对濒危小语言活态的有利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