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各主要经济体均出现经济增速陡降、失业率上升、贸易与跨境投资减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异动等负面反应.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先后采取相应财政与货币政策纾缓困境、提振经济.但在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空间极为狭窄的局面下,非常规货币政策极有可能造成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巨幅波动,并产生严重的负面溢出效应,给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实体层面的重要议题.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走向,疫情能否被成功控制仍然至关重要,同时将受宏观与微观层面各种非疫情因素扰动.未来,中国将努力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的带动作用,为全球与地区经济治理、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2020年外国共产党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复杂态势中努力探寻发展道路、拓展生存空间.多国共产党举行了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75周年等系列活动.多国共产党参加了地区和地方议会选举,既有突破也有隐忧,选举中的左翼联合趋势明显加强,但矛盾冲突也不时显现.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困难.非执政的共产党也在深入总结经验、谋划未来行动方向.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把疫情危机转化为自身发展壮大的契机,外国共产党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国力孱弱的非洲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当前,非洲国家旅游业、航空运输业和石油业遭遇明显冲击,外贸创汇、外资流入下降,财政赤字加剧、债务风险上升,非洲自贸区谈判受阻,非洲经济复苏和一体化进程延缓。疫情加剧粮食危机和疾病流行,导致贫困和失业人口激增、政治和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多,非洲包容性增长战略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疫情使非洲国家深刻反思既有发展模式,为重塑社会经济结构带来新契机,或将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后疫情时代提质增效。但是,受困于单一经济结构、债务缠身、科学技术匮乏,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非洲国家短期内无法建立内生性、包容性、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未来仍要延续自主发展与国际协同并重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4.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全球卫生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新冠肺炎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产品工具.在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下,新冠肺炎疫苗供给困境集中体现在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严重失衡、产业链分布不均、美国供给意愿与能力弱化三个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从国内层面积极研发疫苗、区域层面主动展开...  相似文献   

5.
樊莹 《当代世界》2021,(8):53-58
2020年11月15日,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均处于十分严峻复杂形势的背景下,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东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5个亚太国家的代表,在经过8年31轮正式谈判和400多场磋商后以视频方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虽然目前RCEP还处于成员国国内立法机关批准阶段,但是作为迄今世界第一"超大型"自贸安排,其签署后已引起了各方空前的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6.
正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造成全球经济"停摆",20亿—30亿人口"封城"或禁足。有研究指出,疫情的经济影响将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甚至超过1929至1933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有研究者甚至认为,疫情可将全球秩序分为"前疫情时代"和"后疫情时代"。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危机。疫情后全球经济、全球秩序以及中美关系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疫情加  相似文献   

7.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安排加快兴起,产业链、价值链区域化和本地化态势提升,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为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制度安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未来,中国应着重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政府与市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等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加速提升经济的数字化水平,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调整与数字技术扩张相互推动,数字经济正发展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融合。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分化加速,加剧了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国际竞争,给国际经济治理带来新难题。目前,国际社会正通过WTO多边机制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推动构建以电子商务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但全球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多维度、多层次合作,推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构建,以数字经济带动各国实现包容性发展。中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应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引领作用,以多边、区域和双边等多种路径同时推动电子商务规则磋商,加强国家间数字经济政策协调,深化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勤 《当代世界》2021,(12):64-6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东盟国家面临卫生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多重考验,百年大流疫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使东盟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各国普遍深陷发展困境.面对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中国与东盟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努力加强抗疫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双方经贸合作逆势而上,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10.
苏格 《当代世界》2021,(1):4-12
2020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入发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使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局势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各国人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经济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大国关系加速调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持续失衡.特别是中美博弈加剧,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迎难而上、稳健前行,既为国家和民族担当,也为处于多事之秋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虽然特朗普竞选连任失败,但特朗普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回流、重塑全球分工格局、阻遏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单边主义行径,对中美关系和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已然造成巨大破坏.长期来看,美国发起的"关税战""科技战"对世界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破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的冲击,使得国家安全压倒经济利益成为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优先选项,这些将带来系统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化的碎片化、区域化和全球产业链的本土化、闭环化.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的同时,有效应对疫情的社会影响也是重中之重。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处在一个新常态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当前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与冲击。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疫情严重地区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工作时,  相似文献   

13.
在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抬头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扰乱了全球资源配置,加剧了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和东亚产业链发生断裂的风险。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日韩与东盟等东亚经济体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后疫情时代,东亚经济体需加强政治互信和互动,降低外部因素对东亚合作的干扰;基于各自经济社会利益的内生性需求,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实现互利共赢;深化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提高互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水平;推进人文交流与合作,为扩大东亚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蔓延以来,相较于区域层次的国际合作,全球层次的国际合作成果仍然较少,特别是二十国集团和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所取得的成果不及预期。全球抗疫合作中的主要困境在于大国协调存在困难和主要发达国家对多边机制的态度趋于负面。在逆全球化思潮下,发达国家内部的民粹主义者利用疫情作为反全球化的新论据,削弱了疫情应对中的专业性权威,推动疫情政治化,从而使应对疫情的全球合作成效不彰。为此,主要国家应发挥领导作用,进一步在多边框架下加强政策协调,警惕民粹主义者利用此次疫情推动经济脱钩和意识形态对抗。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是全球经济经历二战后最大幅度衰退后又快速复苏的一年。随着疫苗研发与接种人数增长以及各级防控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呈减弱态势,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为应对疫情而推出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也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经济复苏。疫情的不稳定和应对政策产生的一些副作用,再加上疫情前便已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各主要经济体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与力度,共同构成了影响2022年世界经济走势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自贸区建设与历次经济危机推动了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进程.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得以建立,这是亚太经济一体化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就.RCEP补充了中日、日韩等经济体间的自贸安排空缺,标志着东亚经济圈正式形成,预计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RCEP在货物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RCEP会对其他主要的亚太区域经济机制产生积极影响,有力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反差明显的抗疫表现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真切见识了一个预期前景高度不确定、所谓"真相"不断"翻转"的世界。武汉"封城"一周后,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彼时中国国内疫情正处在急速上升期,但境外疫情尚只波及18个国家(82例确诊病例)。截至2月28日,全球52个国家已出现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将新冠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受特殊的历史、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欧亚地区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与政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欧亚地区风波不断。“欧亚”的概念有多种地理范围释义,本文所界定的“欧亚”是除波罗的海三国之外由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地区,亦可以“后苏联空间”指代。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蔓延后,欧盟主要从三大领域采取应对措施:一是采取多层面措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止疫情在欧洲持续蔓延;二是利用多种信息传播手段,防范"信息疫情",抵制虚假信息;三是加强恢复经济的政策力度,稳定就业,降低疫情给欧洲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暴露了欧盟内部长期存在的实际运行缺陷和团结合作不足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盟内部认同感受到挑战,经济下滑压力增大,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有可能进一步受损。疫情趋缓后,欧盟能否有效弥合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不仅关乎欧洲经济的整体复苏,很大程度上也将影响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