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位于海南岛西部的昌江,因昌化江流经境内而得名。昌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依山傍海,风景如画。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原始风貌、棋子湾旅游度假区的海滨风光、王下乡黎族村落的民族风情……都是昌江光鲜的文化名片,是"山海黎乡·纯美昌江"的旅游品牌。昌江木棉远近闻名。每年春天,山间溪畔绽放的一丛丛、一片片火红火红的木棉花,吸引无数文人墨客争相前来一睹风采——正可谓"昌化江畔木棉红,黎苗风情醉游人"。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二三月,是昌江最美的时候,"花开红比朝霞鲜"的木棉花如磁石般吸引着八方来客。南宋词人刘克庄,赏花之余留下了"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的佳句。现如今,王下乡皇帝洞木棉观景区、南尧河十里画廊木棉观景区、七叉镇昌化江畔、燕窝山木棉观景台、宝山梯田木棉景点、天和芒果园木棉观景区、昌化江畔尼下木棉观景区等,成为众多游客争相前来观赏、摄影的好去处。借木棉花美名,昌江近年来精心组织"昌化江畔木棉红"旅游活动,并逐渐将其打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昌江县委、县政府抢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加快海南西部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山海黎乡·纯美昌江"旅游品牌,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策划"两区一带"山海互动旅游线路,并成功举办了"昌化江畔木棉红""芒果飘香昌江情""激情玩海棋子湾"等旅游月活动,受到众多游客和社会各界的赞誉,旅游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1-11月,昌江县接待旅游过夜人数59.09万人次,同比增长23.23%,实现旅游收入2.64亿,同比增长24.4%。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昌江结合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增强村镇发展实力,大力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今年,昌江推进昌化古城文化小镇、海尾湿地渔家小镇、七叉木棉雨林小镇、十月田生态农业小镇等4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并选定14个村庄为该县2017年美丽乡村创建村庄,引入社会力量进行重点包装、策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笔者读了《当代广西》第19期《乡村旅游的致富经》一文,感触颇深。自2013年起,我区开展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等系列乡村建设活动,各地市立足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创建了一批特色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村)、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引导和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9年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北海市银海区大力实施基础设施"补短"、公共服务"提档"等"一揽子"行动,全力推进各类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勇挑北海全域旅游发展重担,舞动向海发展龙头,推动区域性国际化滨海旅游名城建设。近年来,银海区成功举办"全域旅游文化节侨港风情篇""侨港开海节""魅力银滩·浪漫七夕""候鸟文化艺术节"等全域旅游系列活动,并举办、协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亚洲风筝板锦标赛、环广西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9)
正时值花繁树绿时节,却在台北听到"绿癌"这个词。请教一位植物专业人员,他称自己就是一位绿色"验尸官"。当植物成为旅游资源,赏花成为经济增长点,"花须连夜发""不知庭树意"这样的事越来越多,樱花雨、木棉道这样的美景埋下隐患,物种入侵、水土流失、行道安全、乡村文化流失等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重疾,假以时日,再难逆转。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初,一场"美丽新风"在八桂大地的广袤乡村悄然刮起。6年来,这股"新风"驰而不息,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沉疴宿疾,激活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一个个亮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一由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开展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规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有条不紊推进建设。如今,"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让八桂乡村实现了从清洁到生态再到宜居的脱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8)
<正>在素有"百年粮仓,百年步道,百年古歌"之称的凯里市季刀上寨村头,风光旖旎的巴拉河边,有一家引人注目的乡村客栈,在她的乡村客栈可以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客栈的主人就是漂亮端庄、纯朴热情、笑容满面的苗家媳妇——陈琴。2004年的春天,秀美的巴拉河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九个示范项目之一,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在这里全面启动实施,民族文化、民族建筑保存完好、原始古朴的季刀上寨被列入其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以来,江北区以首个国家级农村产业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提出"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产业与商业、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姚江农业公园、荪湖特色小镇和宁波音乐港等景区建设,同时,通过举办"森田蓝莓采摘节""鞍山乡村集市""宁波国际樱花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江北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名誉度。今年一季度,江北区共接  相似文献   

11.
<正>工业旅游作为传统旅游的延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旅游,多以"半日游""一日游"或"双休日休闲游"为主,具有规模小、启动快、经营灵活、价格低等特点,市场受众面广,可以很好地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海南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文昌航天城、昌江核电站、东方化工城、洋浦工业园、石碌铁矿等知名项目,优化组合、重新包装,发展工业旅游,一方面成为企业的新卖点和旅游的新产品,另一方面提高大众对发展适合省情的新型工业的认知和认同。海南工业旅游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和泰国黎敦山发展项目为例,对中、泰两个代表性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文章从旅游产品开发历史与发展现状、社区参与旅游项目、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保护、乡村民俗旅游项目品牌建设四个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以"政府指导、企业执行、社区融入、居民获益、社会认可"为原则的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式,发展社区融合的乡村旅游项目,发挥旅游扶贫效益,为我国乡村旅游更好更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价值取向,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文化活动。前者涉及乡村旅游受益主体、开发客体,后者为时间、空间之维,显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乡村旅游能让少数民族尽快脱贫致富;还能唤起人们共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增强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与进驻旅游企业存在"分配不均""不愿带、带不动""扶强不扶弱"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难以实现精准扶贫。因此,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发挥政府、企业、社区三者的能动性,加强政府监督和引导,建立社企"合作社",推行生态补偿和社区特许经营等机制,保障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产业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在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日渐成为发展趋势。伴随着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战略,"旅游+"正创造出无限可能,"加"出全域发展新活力。在云南,全省结合自身特色,大胆推进"旅游+"实践探索,"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会展"……一系列新业态搅动云南旅游  相似文献   

16.
正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白石村地处大瑶山西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象州县有名的"楹联村"和"诗词村"。"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该村整合资源改善提升村中基础设施,开设白石讲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举办米饼节、重阳敬老节、乡贤文化节、金百合乡村旅游节、金葵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吸引县内外众多游客参与。该村先后获得自治区"生态乡村""百佳乡村""绿色村屯"和自治区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等称号,并被列入  相似文献   

17.
正溧阳,地处长江三角州,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灵秀的自然风光和崇文重教的乡风民俗,"鱼米之乡""长寿之乡""茶叶之乡"是她的著称,"跳幡神""蒋塘马灯"是她文化底蕴的传承,百丈沟、石岩里、沧屿园等是她遗留的历史产物,"1号公路"是她最新的旅游名片。近年来,溧阳被推选为15个"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之一",更有多个乡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2日至13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新时代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高端论坛在山西晋城举行。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出席并致开幕词。本次论坛作为第四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项目之一,以"神农炎帝文化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张希清教授主持,旨在进一步挖掘、传承炎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财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铸魂,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做出贡献。"炎帝神农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展开了五千多  相似文献   

19.
正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号称"海峡第一村",仅近年来就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爱心社区""福建省第二批国防教育基地"等20来个"国字号""省字号"的荣誉称号。围头位于晋江最南端的围头半岛,东临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西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距离仅5.2海里。这里自唐代就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20.
"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2011年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口号,把以"古、始、真、土"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九江市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越,田园风光秀美,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为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九江大旅游发展新的春天,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监督职能,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镜头实拍:圆桌会议盘家底"2012年,全市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75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36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次。目前全市共有从事乡村旅游的景区(点)、农家旅馆大大小小1000余家,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