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荣明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荣辱观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是人们对荣誉、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褒贬评价的道德标准。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陈洪锦 《民主》2006,(6):13-13
苏州大学最近出了件新鲜事:大学生自排校“园荣耻榜”。300多“份大学生荣辱行为排行榜”调查问卷显示:逃课、作弊、沉溺网络等“为耻”;一诺千金、适度消费、按时还贷等为“荣”。在荣辱观教育中自“排荣耻榜”,是一个好的创意,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与不少单位通常开展的教育形式相比,自“排荣耻榜”首先有利于加强针对性。“八荣八耻”每一条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根据职业、单位、岗位、年龄等不同,荣辱行为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由自己来排,就更具针对性;其次是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自排荣辱行为,跟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言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期以来缺乏载体和可操作的内容,“八荣八耻的提出找到了一条深化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途径。领导干部的荣辱观是受人生观和道德观影响的关于荣誉和耻辱的总的看法。荣誉是指社会给予领导行为的肯定和赞扬,也是领导干部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和社会评价的关心。耻辱是荣誉的反面,争取荣誉避免耻辱是领导干部的共同愿望。但由于领导干部荣辱观的不同,对荣誉与耻辱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并不少见。领导干部的动机和行为受荣辱观的影响很大,正确的荣辱观引导领导干部做高尚的人,错误的荣…  相似文献   

4.
"荣"与"辱"(耻)是道德行为主体内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们构成了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从伦理学上讲,"荣"是行为主体履行道德责任或义务所应有的情感上的满足感,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肯定和褒扬,是一种正面的肯定评价;"辱"(耻)是行为主体做了违反道义之事后所产生的羞耻之心,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否认和贬抑,是一种负面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化解离不开作为和谐之基础的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构建“道德公平性”。“道德公平性”缺失,和谐便不能成立,和谐社会也无从构建。一构建“道德公平性”的核心是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道德权利是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构建的地位、自由和要求以及应该享有的权利。道德义务,简言之就是人们必须且应该付给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西方国家曾经过多地宣传了权利,以致有些人认为他们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我国传统社会基…  相似文献   

6.
何鲁丽 《团结》2006,(2):4-6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这就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19年的实践,使中国大众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评价及修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评价业已发生的道德价值观念革命,指导、调整国民的利益关系,校正、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引导公众道德价值观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这是实践给新时期道德建设提出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倡导“进取互利”道德原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进取互利”原则,指的是人们在实现自身利益过程中,其行为以不损害他人或社会集体利益为前提。这一原则的核心,一方面强调通过进取型行为给社会带来益处,推动…  相似文献   

8.
《求知》2004,(3):4-5
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的主张启示我们,道德自觉与法律约束相互联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国是一个崇尚良好道德的国家,自古以来荣辱观念就存于人心。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被处于腐刑(即宫刑),在他看来,“行莫丑于辱先,诟莫过于宫刑”。他要用事业的成就雪此大耻,正因他因耻发愤著书,中国历史上才产生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清代学者阎若璩年轻时写下“一物不知,以为深耻”作为座右铭,正由于他把知识贫乏当耻辱,勤奋学习,而成为有名的考据家。这都是个人人格、品质方面耻辱感的行为表现。其实,人的耻辱感与对国家、民族应负的责任还紧密联系在一起。解放前旧中国的一百零九年中,国耻纪念日一个接着一个,割地赔款,洋货倾销,东亚病夫的处境,亡国灭种的危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是人在外界事物刺激下内心产生的羞耻感受。中国古人将这种心理感受加以发掘、升华,形成耻感文化,用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八荣八耻”首先是领导者的标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俭 《瞭望》2006,(13)
今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相似文献   

12.
所谓“道德知行背离的困境”指的是:人们对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认知清楚,理智上也十分赞同,但在实践中却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明知故犯”。“道德知行背离”行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任其发展下去,将会摧毁整个社会存在的基础。“道德知行背离”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社会中道德成本与收益的严重背离。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道德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让整个社会获益的公共产品,这种产品与一般的商品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生产都需要生产成本,都应当获得收益。不同之处在于,商品可以待价而沽,…  相似文献   

13.
要有“第四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为了理顺这些关系,除了用法律规范以外, 还得用道德规范,即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这三大道德。既然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既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尖锐地摆在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拓展道德的层面,提出一个“第四道德”的问题,即指导和约束人们正确处理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的道德。环境不仅有个美不美的问  相似文献   

14.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作为公民素质的基础,精神文明的核心,对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模范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引导力。道德模范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道德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而是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科学地阐明了先进的道德观念,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改革日益深化,对人们的道德观念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乃至形成些新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用新的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评价他人行为的尺度.“进取互利”原则便是其中之一,它给传统道德观念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风尚,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冲击着各种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崭新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也随之出现。“进取互利”原则就是应当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新范畴。“进取互利”是指行为主体在自身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其行为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且能为他人或社会带来一定利益,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道德原则。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进取性,崇尚开拓进取精神和创造性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道德规范的节约观念和节约活动,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内容的,并相应地对人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在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现实生活中,节约观念和节约行为有哪些新特点、新内容和新要求呢?本文拟就此阐述若干意见,俾使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更好地推动“双增双节”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要“艰苦”,更要“奋斗”●宋法宏自江泽民同志《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重要讲话发表以来,一股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良好风尚正在全党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奢侈浪费之风得到遏制,这无疑是一个好势头。然而,当前在少数地...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自律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特殊规范,对主体的内在精神世界有很高的要求。古人说,“德者,得也。”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人为自己立法,即“自律”。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的谋利行为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一,但经济人的谋利行为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只是道德层次关系中的两极,分析的道德层次关系有七层:损人损己、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利人不利己、舍己为人。其中利己不损人是经济人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