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普列汉诺夫毕生反对各种关于落后国家发展的"跳跃论".他提出的俄国社会发展规划在理论上是有力的,在反对民粹派时起过决定性作用.后来俄国马克思主义运动走上了一条新的"跳跃"之路,而又未能克服落后给社会主义带来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2.
活跃于1875-1877年的雪松谷公社,是美国公社浪潮时期唯一一个完全由俄国民粹派人士建立的公社,威廉·弗雷在该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特殊的时空背景下,雪松谷公社的实践与俄国民粹派的"农民社会主义"理想完成了一次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致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包含着这样一个命题,即"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多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提出的俄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有四种代表性的说法,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说、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说、新型民主革命说和民粹派革命说,其中只有民粹派革命说大体上符合马克思的本意.澄清俄国革命的涵义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乃至世界革命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与"民主社会主义救国论"商榷的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关于"《资本论》第三卷推翻第一卷"的说法,是一种找不到文本依据的杜撰。它既忘记了第三卷中论述"自我扬弃"的篇章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前就写成了的史实,也曲解了第三卷中关于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论述。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都是既讲"自我扬弃"又讲"炸毁"和"剥夺"的,这二者的彼此一致,正是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常识。今天应该从马恩的理论中吸取有益的方法论,走出他们的局限,重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性,而不能曲解他们的思想,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强加给他们。  相似文献   

5.
最近,学术界出现了某种比较"新颖"的观点.一部分学者通过引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话语,提出股份公司在马恩的笔下就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的性质[1].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当初真的是这样为股份公司定性的吗?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查阅了马恩著作中所有关于"股份公司"(或"股份资本")的论述,发现当年马恩的观点与上述学者所理解、所判定的并不一致,甚至是大相径庭,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股份公司始终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的、始终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相似文献   

6.
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解读马克思和斯大林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是否存在商品生产的问题上 ,斯大林和马克思的不同观点实际上是一致的。斯大林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而是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的一个特定的阶段 ,马克思并不否认在这样的阶段存在商品生产。在商品生产会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的问题上 ,斯大林和马克思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马克思讲的是价值规律作为基本规律的商品生产 ,斯大林讲的则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的新型的商品生产 ;斯大林并不否认在价值规律的自由调节下会导致资本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的比较初级的阶段 ,我们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也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发展关于商品生产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陈颖 《工会博览》2009,(2):140-141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早期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在理论上得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两个不可避免”结论。在以科技全球化为特征的今天,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化,从实践上可再次证明“两个必然”结论依旧熠熠生辉,闪耀真理的光芒。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时代全球化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充分证明“两个必然”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其类型、内涵不仅相当复杂,而且具有多重性,既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严重斗争,又孕育与生长着社会信仰发展前进的积极因素.从本质上讲,当前的"信仰危机"是传统信仰观的艰难嬗变.而能不能有力地批判与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自觉地清除传统信仰思维的深厚影响,恢复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再铸.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浪潮中的社会主义-从跨越论到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本文所论及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简称.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高明的"解剖学家”,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时,就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现象进行过深刻的剖析--尽管他们当时并未使用这一术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①  相似文献   

10.
霍布森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其经济思想、工人运动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霍布森主张实行"有限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自由的社会主义",这种自由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二者的中间道路.他的这一思想是今天"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