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4年11月14日下午,报业巨擘、《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在沪杭公路上被刺身亡。尽管蒋介石3次公开电令缉凶,人们还是明白,史量才死于国民党之手。蒋介石为什么要杀史量才?外间对此一直颇多猜测,众说不一。黄炎培在《八十年来》一书中谈及史被害原因时说,史量才主持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拥护十九路军抗战,已招蒋介石忌了。一次,他和史去南京面谒蒋介石,临别时.史握蒋手慷慨地说:“你手握几十万大军,我有申新两报几十万读者,你我合作还有什么问题!”蒋闻之立即色变.由此种下祸根。恽逸群认为,史被害原因与淞沪战役时上海地方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国内艺术市场的空前繁荣,催生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和艺术群众。“衣食足,知礼节”,对文化、艺术等精神生活的追求成为生活的潮流。据统计,长期观看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的艺术收藏爱好者高达数千万人。而艺术市场的风起云涌,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人们对文化、艺术等精神生活的追求。中国人历来有藏书的传统,《中国美术全集》作为艺术类的标志性品牌图书,将成为这部分人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3.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我们拥有了诸多弥足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公务员精神的重要渊源。如“贵和”、“知耻”、“信”、“义”、“内省”、“慎独”、“先天下忧”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国公务员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只有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党的细胞才会更健康,党的肌体才会焕发生机,党的力量才会更加强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畅通党员队伍的“出口”,激活党的“细胞”,近日,西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试行)》)。《指导意见(试行)》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分别对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处置方式、处置程序和政策界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确保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的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传统文化问题。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优秀的遗产 ,使之为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服务。中国传统文化应成为高校德育的执着目标。笔者结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和从事德育工作的实践 ,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择要阐释。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浸染在中华炎黄子民的灵魂深处 ,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周易·乾·象传》说 :“天行健…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09,(6):34-3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精神,切实增强新提任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武城县结合“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制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廉政申报制度》,对拟提拔科级干部提出廉政申报要求,严格把好干部选拔入口关。其主要做法有四:  相似文献   

7.
桂青山教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载《前线》杂志2000年第3期一文,涉及到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问题,对当前文化界有关传统文化方面工作提出一些异议。桂文认为“大搞什么《全汉文》、《全唐诗》、《全宋文》、《全元文》”之类的工作,“其本质则是文化的反动”。我是《全元文》编纂工作的参加者,思之再三,还是想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并与桂青山教授商榷。一、《全元文》是一个古籍整理项目桂文认为,就《全元文》“本身的性质、作用而言,已令人涕笑皆非”。文中首先提出“全元文”本身就设项不当。文章说:“那些元人随手写…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9.
廖巨农 《求实》2000,(1):43-44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这些文化积累世代延续,已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譬如,改革变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主张。古老的文献《易·系辞》中就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提法。商鞅认为“治世不…  相似文献   

10.
高树印 《学习论坛》2007,23(4):64-67
与经济发展一样,文化发展也是有路径依赖的。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用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最能体现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是“中”,河南“中”文化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由河南“中”文化孕育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河南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崛起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河南“中”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文化,对和谐中原建设有重要作用。但是,弘扬河南“中”文化,发挥河南“中”文化对和谐中原建设的作用,必须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感悟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原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后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守护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这部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从红岩精神到三峡移民精神》的最终成果,其中专章阐述了《歌乐山英烈精神》。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歌乐山英烈精神”的概念并作出理论概括。这部著作由王进、高宝柱主编。1996年,王进同志第一个对“红岩精神”作出了理论概括,备受社会及学界瞩目。在概括“红岩精神”理论内涵12年后,他为什么要在书中专章阐述“歌乐山英烈精神”?本刊特发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15.
刘金祥 《奋斗》2007,(4):53-55
易中天、于丹、阎崇年之后.2007年初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成为《百家讲坛》推出的又一位“学术超人”.由王立群主讲的“读史记”才播出五期,《百家讲坛》收视率再创新高。看着“读史记”收视率节节攀升.大有超“品三国”赶“讲论语”的态势。无论是阎崇年、易中天、于丹还是王立群,毕竟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一媒介引发了日益火爆的读史热,对这一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产生的深层诱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由此,《周易》和谐思想对民族精神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发展方式变革、思维方式优化、化解文明冲突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需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现代价值,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五常”伦理的现代作用,大力发掘传统文化中“自强”精神的现代意义。同时必须立足于打破传统文化的小农经济约束,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合理内核上升到现实层面,与现代社会的合理文化成分发生互动作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命脉。在建党百余年的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融入到建党精神的内涵中去,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具有必然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一系列核心理念的同时也就带上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新时代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纵向深入,让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持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周易》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发和孕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起了决定性作用。《周易》的忧患意识生发和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周易》鲜明地倡导团结统一的观念和倾向生发和孕育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周易》崇尚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生发和孕育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周易》责·巨、贵志的思想信条生发和孕育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2,(1):58-58
潘真在11月4日的《联合时报》上撰文指出:“文化”究竟是什么?据说,有关“文化”的定义不止200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显然,“文化兴国”“文化强国”之“文化”主要指精神,而非物质。可是,为何国人总在用物质的标准言说文化?比如,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