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愈古稀之年的父亲,儿女是他永远的牵挂。当获悉女儿有了婚外情家庭面临崩溃时,父亲不远千里率全家悲壮出征,以花掉两万元养老金并因高血压偏瘫的代价,围剿女儿的婚外情……儿女行千里,还是父母手里的风筝长沙西郊的光辉砖厂是一家开办才两年的私营企业,砖厂老板葛方光过去一直在益阳老家开货车,三年前  相似文献   

2.
马特 《北方法学》2010,4(6):41-47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是一个“还地于民”的过程。因为流转上的障碍,农村土地权利并未真正物权化。流转管制背后蕴藏着父爱主义理念。父爱主义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消解,反而重新抬头。但逻辑上父爱主义的预设前提并不存在,且潜伏着无效率和不自由的危险。父爱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精英主义,土地管制所借助的三个正当化理由都有反思的必要。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为“还地于民”提供了历史契机,摒弃父爱主义有助于实现农村土地资产彻底物权化和农民身份彻底市民化,并为克服危机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3.
视美丽胜过生命的女歌星猝死在隆胸手术台上.留下了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女儿.也留下了一个永远的秘密。哥哥为了拯救外甥女而拒绝生育.倾家荡产为外甥女追讨权益.压断脊梁将遗孤打造成“贵族千金”。就在这时爆出惊天悬案:小女孩竞不是歌星妹妹的亲生孩子!  相似文献   

4.
在包括赵春华案在内的诸多引发舆论关注的争议案件中,法官或许并非不是不懂得如何利用社科法学的判断能力与法教义学的裁判技术去弥合司法标准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巨大断裂,而更可能是基于其“父爱”式的社会“管制”取向而对司法后果的实质合理性问题做出了“爱之深,责之切”的价值决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历史背景下,为了保证良法的颁行能够导向预期的善治,法律必须以其作为“社会交往机制”的系统潜力而彰显其公理性与司法的合理性。只有首先确立基于交往原则和承认社会自主性的权力逻辑与法律决策结构,那种体现“人性化”“人文化”和“人权化”的方法论逻辑才有可能在法律的运作中获得国家体制官僚无法武断拒斥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永恒的父爱     
周会明 《江淮法治》2009,(24):53-53
每每读到“父爱”的主题,心中便隐隐作痛,我常在酸楚中甜蜜地回忆起我那遥远而又在眼前的如山的父爱。 父亲一世清贫。小时候听奶奶说:爸爸从来没有上过学堂,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帮人家放牛,后来又做帮工,还贩卖过窑货。解放后,父亲靠自己的天分自学,成了一名在当时乡下还算不错的文化人,走上了乡镇(当时称为公社)领导的岗位。  相似文献   

6.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怎么也想不到,2017年12月11日6时50分,父亲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里程,在生活逐步美好、正是乐享天伦的时候,带着对我们无尽的思念、带着对美好生活的眷恋永远离开了我们,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悲痛。  相似文献   

7.
每年8月8日,是中国的爸爸节。而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则是美国创造的世界父亲节。在中国爸爸节来临之际,谈谈亲子鉴定,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铁树 《法庭内外》2011,(9):48-51
前妻车祸身亡,14岁儿子继承千万资产,浪荡的父亲拿着儿子的钱花天酒地却无一点爱子之心,还想办法侵吞儿子的财产。痛失母爱的千万小富翁无父爱,生活孤苦寂寞。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为这个心灵的孤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相似文献   

9.
郑巧 《法律与生活》2009,(15):30-30
案例1:活活摔死一岁孩子 2007年5月29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一对夫妻携8个月大的男婴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打防疫针。打针完毕,夫妻俩坐在门诊大厅门口的台阶上吵架。男子刘某给姐姐打电话,似乎要证实什么,中途把手机交给妻子接听。  相似文献   

10.
“监狱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改造,让我感到欠家人、欠社会的太多了。别说让我为我儿子捐献肾脏,就是用我的命换他的命,我也愿意。”2014年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监狱五监区服刑人员路秋(化名)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相似文献   

11.
她叫罗娟,今年41岁。居住在湖南省邵阳市大坪开发区西侧的一栋楼房里。穿得珠光宝气的她,从深圳打工满面春风地回到家不久,竟突然间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的精神在短时间内受到如此严重的刺激……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父爱主义的规制目的是帮助那些有限理性的人们避免犯成本过高的错误,同时仅对理性的人们加以很小的成本甚至不加以成本。结合了认知心理学与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表明,有时候即便有健康心智的人们在某些特定的、可预见的情形下也可能不会为他们长远的自身利益行事,很多非对称父爱主义的规制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产生的。这些规制体现在缺省规则、对信息的提供或重组、冷却期、对消费者选择的限制等方面。非对称父爱主义并不必定是严厉的,它可能会引导产生比现有政策更温和的规则。而且新技术为将这种规制作为一种新的对规制选择的成本收益评估标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而值得被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大代表,一定要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把自己身上的荣誉变为对选民、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汪春兰总感觉一年365天不够用,因为她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时时刻刻不忘人民的嘱托,经常去基层调研,了解百姓的苦与乐,写成建议、议案;作为一名著名医师,她肩负着让患者康复和培养年轻医生的职责;作为一名伟大的母亲,她不仅仅要照顾家庭,同时还资助了18名失学儿童,领养了一位孤儿。当记者如约来到她的办公室采访时,这位备受百姓尊敬的代表正在…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权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情况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也受此影响,正经历着从单一父爱主义向己爱主义与父爱主义结合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对环境权中环境知情权的保护。本文对以上的转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环境知情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刑法学界对专断的医疗行为正当化的理论根据存在"伤害说"和"非伤害说"的争议,但是无论基于何种立场均未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社会个体由于获取信息的局限或者能力的欠缺在某些情形下无法形成有效的决定,国家基于法律父爱主义立场赋予的强制能够避免患者进一步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具有正当性的一面。在贯彻法律父爱主义的同时需要区分强制的程度,只是在当事人面对待决事项尚未行使有效同意,国家从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最佳利益出发才能作出干预的决定。因此,在刑法教义学视域,需要区分"患者或者家属能表达意志的场合"和"患者或家属不能表达意志的场合"对医生的专断医疗行为进行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16.
因法律父爱主义的影响,当代中国侵权法领域的异化现象日益呈现,侵权立法往往过度以侵权责任替代当事人的合约机制,或者对权利予以倾斜性配置,造成一系列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并最终导致侵权法在宪政之维的价值失落。基于自治与强制之间的有效均衡,应当以负外部性、高度危险性以及信息偏在为标准,审慎对待法律父爱主义在侵权法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村拆迁安置的个案研究,浅谈在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之下,契约自由从近代到现代的理念转变和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讨论,以及法律父爱主义对契约自由的限制或者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贴、QQ群、论坛、微博,从个人倾诉到集体发泄,再到媒体轮番报道,阴性艾滋病传闻最终成为一个“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9.
赵锦书  严正 《法治纵横》2012,(24):71-72
便装时胡雯丽给人的印象是柔弱娇美,工作中她警服在身举手投足间更显得干练,洒脱。她是新疆蟠桃之乡的“大管家”.而且把这个大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20.
小偷偷你,偷的就是四个字:显弱露富。 在一个坐满人的会场,小偷进来了,他会偷谁?当然,他肯定不会偷我,因为我穿着警服。会偷小孩子吗?小孩子身上没钱,他肯定也不会偷。谁是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