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传金 《前进》2014,(12):60-60
"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乃至猖獗。  相似文献   

2.
破窗效应     
提及“破窗效应”,读者可能会想起本刊今年第6期介绍过经济学里的“破窗效应”,说的是窗户被打破了却可以刺激消费。心理学里也有一个“破窗效应”,说的是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门曾做过一项试验: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社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把停在杂乱街  相似文献   

3.
谁在说假话     
在这个随时都被噪音污染的社会里,人要做到心口如一,有时候是一件很难的事。换一句话说,嘴巴长在自己的脑袋上,除了张口吃饭,主要还是为了与人交流,但如果嘴巴上没个把门的,信口开河,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倒是一件可怕的事。我国著名的老作家巴金,一直在他的文章里倡导人们要讲真话,不要说假话。然而,在令人愉悦又令人感到有些沮丧的生活中,在自觉不自觉中,假话却代替了真话。当一个人饿着肚子,为在人前不丢面子,大言不惭地说,我肚子撑得慌时;当我们责怪孩子提出的问题太幼稚(比如人从哪儿来的),自己又难以…  相似文献   

4.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名教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两辆高级轿车放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一辆车窗打开,另一辆完全封闭。几天后,打开车窗的车,车内的东西被人偷走了,车玻璃被砸了,连车门也被人卸掉了,整台车被破坏得不成样子。而另一辆车仍然完好无损。后来,教授用铁锤将好车的车窗玻璃敲了一个洞,结果这辆车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试验。它告诉我们:任何系统、不管多么严密,只要存在“破窗”,那么这个系统终将遭到破坏。 制度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机制的建立、规章的制定、规章的执行、违规的处理等,哪一  相似文献   

5.
德育活动并非是孤立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一个各要素相互联系的、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系统。从德育生态维度考察"破窗效应",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德育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我们应当查漏补缺、防微杜渐,消除德育生态系统中的不良因子,补上德育生态内外部的"破窗",促进德育生态系统良性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07,(6):42-43
近日,媒体上披露了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在向国务院七部委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汇报工作时,隐瞒了该市存在的煤化工企业污染、饮水安全隐患等事实真相,明确表态,“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但是,督察组经调查,却发现了六盘水市目前有30余家焦化厂等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叶大川因说假话欺骗督察组将被追究行政责任。干部说假话现象由来已久,从王怀忠、张二江等一大批落马贪官的身上,几乎都能找出政绩浮夸、粉饰太平的共性,无怪乎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愤然指出,当前干部说假话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7.
列宁早就尖锐地指出“: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不管原因多么复杂,官员说假话总是个群众深恶痛绝的严重问题,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首先,说假话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官场文化,降低着官员品性,如发展成一种风气,将会对整个政治生态圈造成巨大伤害。中国老百姓历来期待清明政治“,政治清明”既指有法度、官员廉洁,也指官风正派,直言、诤言、谏言即说真话成为风潮。回顾中国漫长的封建史可发现,一个王朝的覆灭总是从言路闭塞开始,再发展到外戚或宦官搞舆论独裁、以谎言控制帝王,当政治谎言成为人人都能接受的“常态”,这…  相似文献   

8.
浮夸、说假话在某些地方猖獗肆虐,是一大隐患。有些干部群众发出惊呼:浮夸痼疾复发,应当警钟长鸣。假话欺上瞒下,误导决策;上层领导不知虚实,造假者连连荣升,干群矛盾加剧。再不揭掉假话的“迷彩”,改革开放就有失败的危险。浮夸风正在抬头 1996年初,记者在湖南一个偏僻山村看到一个“荣光满堂”的“先进”村。这个名叫龙潭溪村的干部竟被迫在欠债2.8万元的情况下,先后购置71块达标牌。在不到4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里,71块造价共1万多元的达标牌似乎制造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气  相似文献   

9.
说假话经常采用的形式“添油加醋”法。少数领导干部为升官捞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编造政绩,讨得上级领导的欢心与重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最典型的人物是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他担任亳县县委书记时,有一年亳县乡镇企业产值只有几千万,但善于“变魔术”的王怀忠  相似文献   

10.
说真话,说的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唯有说真话,才可能达致真理。然而,古往今来,说假话之风,从未断绝。现在,社会上说假话之风有盛行之势。不仅一些普通群众说假话,就连某些党员干部也不说真话。“村哄乡,乡哄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  相似文献   

11.
前些天,笔者在某杂志上看到一则“破窗理论”,说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摘掉车牌,打开顶篷,结果一天就被人偷走,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后来,心理学家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  相似文献   

12.
鉴于矿难接连发生,旅美学者吴澧在《南方周末》撰文呼吁“恢复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文章写法诙谐:此一制度恢复,“即使集团经理不下井,他安播在下面科室的外甥侄子们却未必逃得了”,势必抓紧整改。主题则很积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但令人深思的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缺少实事求是、执政为民这根弦,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为官之道还相当有市场,讲假话这股祸国殃民之风一段时间以来仍屡禁不止,甚至在某些地方和部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4.
袁方 《人大建设》2003,(8):33-33
“凭政绩用干部”无疑是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谷文昌同志不就是因1963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在东山县考察,看到那里的惊人变化和谷文昌同志的突出政绩后,建议省委对其加以重用的吗?但像谷文昌、吴金印那样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政绩很容易看得到的干部少而又少,政绩该如何考核?  相似文献   

15.
干部该怎么说话?哪些字眼不能从干部嘴里说出来?近日,成都市高新区对“干部用语”较了真,印发有关规定明确列出诸多干部“禁忌用语”,如“喂,你找谁”、“你问我,我问谁”等。这是四川省首个明确规范机关干部礼貌用语的制度。成都目前正在进行全市干部作风整  相似文献   

16.
<正>"破窗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进行的一项心理学实验。以该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如果有人破坏了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没有及时维修,有人就可能受到无序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它揭示了在无序的、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放任不良现象存在,犯罪就会滋生、泛滥。领导干部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关键是坚持"严"和"实",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7.
《乡音》2015,(1):36-36
皮定均(1914-1976)被誉为讲真话的“严将”,受到毛泽东赞扬。“文革”前有一年他到一个山区视察,吉普车一停,许多村民围观,其中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儿没穿裤子。皮定均问随同的地委书记是怎么回事,书记说“这是个傻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宪法历经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两次修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治国方略写入。国家机构组织法体系趋于完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无到有,居委会“直选”和村委会“海选”走进群众生活。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已经铸就。民主的目标是这样明晰,民主的脚步是如此有力而富有节奏。徒法不足以自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因管理服务滞后而产生的无序环境也在增多。借鉴"破窗理论"的思路和实践,从控制"犯罪场"入手,达到控制犯罪发生的目的。一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城乡结合部物理环境的整体改善,清除"破窗",补强弱势情境,营造有序化环境;二是以法治为准则,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按照法治化的打防控处置程序,提高刑事政策在防控犯罪方面的权威性和正当性,突出犯罪控制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三是以守望互助为目标,通过流动人口广泛参与,依靠流动人口,实现社区预防。  相似文献   

20.
郑荣文  张爱民 《群众》2022,(10):69-6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实践中是否敢于说“不”和“行”就是一条重要的检验标准。说“不”与说“行”需要正气敢于说“不”或“行”需要从培植和涵养浩然正气抓起。党员干部应具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品格,敢于说“不”或“行”就是这种党性修养的具体表现,“敢于说”是一种修养,而“正确说”事关路径选择。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党员干部就能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懂得怎样在“不”或“行”之间作出公正而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