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40年间,陈云不下数十次到杭州。尤其是从1977年起,他每年春季都要到西湖小住,长时几个月,短时几十天,大都是3月来,5月走,有时春季不来秋季来。他把杭州作为他的第二个家。  相似文献   

2.
李琦 《党的文献》2005,(4):25-29
关于婚姻 本刊记者李琦(以下简称"李"):于若木同志,您与陈云同志共同生活了58年,关于陈云同志的话题,您想讲的话一定很多.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您和陈云同志是如何认识的? 于若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同志到延安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他了. 我是随着青年知识分子的洪流,1937年10月到延安的.那时候,他是中央领导人,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知识分子,在陕北公学学习.那天,我们忽然听到飞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米士奇(以下简称"米"):王丙乾同志,您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工作多年,对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一定非常熟悉,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丙乾:陈云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多年来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非常大.陈云同志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楷模.他曾说过,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就要把领导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还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分析和决定问题时,要采取"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决策更加周全、正确.这充分反映了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他曾经用这15个字给我写了一个条幅,我一直保存到现在.他给我写条幅的意义,在于指导我坚持真理,勇于实践,要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不要随风倒.  相似文献   

4.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中,钟爱杭州、眷恋西湖的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外,就数陈云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40年间,陈云来杭州不下数十次。尤其是从1977年起。他每年春季都要来西湖小住,长时数月,短时数十天。  相似文献   

5.
石平 《求是》2012,(7):57
陈云同志多次遇到有人向他送礼,但都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他说:"送礼是有求于我,收下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在一生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不收礼、不吃请,有口皆碑。我们党内许多优秀干部都像陈云同志一样,从点滴小事入手,自觉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人品是官品的基础,官品  相似文献   

6.
孙国 《湘潮》2005,(1):7-11
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名人来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曾39次到杭州,在宁静秀丽的西子湖畔工作、生活了800多个日日夜夜,他踏遍了西湖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等名篇,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话和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最后一次在杭州所做所思所想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杨波同志谈陈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记者吴雪生(以下简称"吴"):新中国成立后,您曾经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做财经工作,请您谈谈陈云同志是怎样抓经济工作的,好吗? 杨波: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3年多.此后,我虽然调到别的部门工作,但也能经常见到他并听到他的指示.他抓财经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善于抓大事,而且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一事成一事,事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3,(7):50-5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总是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和普通群众亲密相处的动人故事。1983年2月11日,小平同志来到杭州灵隐寺,不少游客认出了他,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平同志向人们挥手致意,还不时地握握游客的手。当他看见一位小女孩在大人的怀抱中拍着可爱的小手欢迎他时,就笑着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这娃娃长得好胖啊!叫什么名字?”从南京来杭探亲的孩子父母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教孩子快叫“邓爷爷好”。  相似文献   

9.
1956年9月间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5个人里就有一个”。本文拟对毛泽东与陈云的友谊与交往作些探讨,不足之处,欢迎指正。稳定物价的斗…  相似文献   

10.
余玮 《党史纵览》2022,(2):9-14
深入车间"蹲点" 1969年11月下旬至1970年2月,陈云大部分时间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铸工车间木模二班"蹲点".一到车间,他便与每一名工人握手,询问他们的姓名、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并要求车间班长给自己安排工作,陈云说:"我是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今后就只听你班长的指挥了."年轻憨厚的班长望着满头银发的陈云,不知所...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28年在长乐玉田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判"徒刑"一年半,于1929年冬刑期将满,福州市委事先交代我出狱后不必寻访友人,应暂住客栈.至出狱时,我兄郑长琦来接我住入台江客栈.越数日,长琦带我到他的工人栈房,见过两个市委同志,他们说我今后不能在福建工作了,恐怕随时都有特务盯梢,要想  相似文献   

12.
党史博览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由来《百年潮》杂志近日刊登了对国家安全部部长、原陈云同志秘书许永跃的专访。文章说,1989年5月26日中顾委召开常委会,这是陈云同志担任中顾委主任后主持的惟一一次中顾委常委会。5月25日下午,我向陈云同志汇报说,(薄)一波同志让我跟您说一下,明  相似文献   

13.
曾珺 《党史博览》2021,(9):10-11
毛泽东曾说,在北京待久了,脑子里就是空的;一出北京去,里面就有东西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几乎每年都要走出北京视察,上海、杭州、武汉、郑州、成都等地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其中,杭州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被他称作"第二故乡",在他的一生中,他曾40多次来到这里,并留下了4首吟咏山水之作.  相似文献   

14.
陈云同志一生清正廉明、公道正派,曾经多次遇到有人送他礼物,他都无一例外地拒绝了。在他的一生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不收礼、不吃请,有口皆碑。他语重心长地说:"送礼必定是有求于我,决策时必有偏差。""若收礼决策必有偏差"是一记警钟,时刻提醒干部要克己私欲、一心为公,把权用好、用对、用到经济  相似文献   

15.
文楚 《党史博采》2004,(8):41-44
1962 年,毛泽东主席与封耀松“唉,又一个骆驼祥子的孩子”我祖籍浙江绍兴,在杭州出生、长大。父亲是拉黄包车的。我们这个家在旧社会可苦呀。我只读了两年书,就在东街路的源泰丰炒货店学生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1949 年 5 月3日,我们店员、 他第一次来杭州,正巧是他59岁 市民们唱着这首生日那天,1953 年 12 月 26 日。 歌欢迎解放大军他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工作班子,在 进杭州。翌年,杭 刘庄主持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 州茶糖炒货业工草工作。 会成…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最近报导了陈云同志1990年1月24日同浙江省领导谈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的情况.陈云同志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唯物论,交换、比较、反复就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又说:"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这些话,说得多么正确,多么深刻.现在就谈谈我们应如何从比较中看资本主义的腐朽,社会主义为什么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分不清是非,也就难以辨别事物的真相.五、六十年代,我们党就常用回忆对比的方式来激发  相似文献   

17.
尉凤英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人,都知道自己的队伍里有个尉凤英。特别1965年党中央命名尉凤英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更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曾13次接见她,邓小平、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多次接见过她。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接见劳模代表,他握着尉凤英的手说:我知道你是工人的好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追念陈云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索绕在我身边。他那说话的神态,他爱用的口头语,他平日生活的习惯……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仿佛就在眼前。5年来,许多同志常建议我写点回忆文章,谈谈他的为人,他的作风,他的思想。我们在一起共同生活了58年,除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头一年中央派他先期到东北开辟根据地而我留在延安、“文化大革命”中间几年他被“疏散”到江西而我被下放到位于湖南的中科院“五七”干校外,从没有分开过。因此,要讲的话确实有很多很多。但正因为要讲的话太多,反而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最近,我…  相似文献   

19.
1月17日,在省纪委五次全会上,新上任不久的省委书记钱运录说:"上任伊始,有的同志问我,有什么新思路、新举措、新部署.我已在多次会议上说过,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很明确,关键是要抓落实.党的事业是接力赛,要接好棒、跑好步、接着干、抓落实……"  相似文献   

20.
我对陈云同志的思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举行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特作书面发言,以表达我对陈云同志的深切思念. 陈云同志由于家境贫寒,只念了小学就走上了社会.他当过学徒和店员,参加革命后搞过农运和工运,从事过地下工作和中央的保卫工作,到过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过党的组织工作、军事工作和经济工作.从社会下层到身处高位,从白区到苏区,从"打天下"到"治天下",这么丰富的社会和革命经历,再加上他一生勤奋学习、尊重实际,善于从革命斗争和群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因而成为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成为政治、经济、战略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