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木 《党政论坛》2008,(14):58-59
“浙江二邵”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位著名报人。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所谓“浙江二邵”之称,这是指浙江人邵飘萍和邵力子,他们都曾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代巨擘。  相似文献   

2.
黄埔一期毕业生徐向前元帅今年六月再次谈到,黄埔校友应当努力发扬黄埔精神。 徐帅说: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黄埔师生在两党的第一次、第二次合作中起过很好的作用。现在,祖国的统一有希望,又有不少困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他切望大陆、台湾以及世界各地的黄埔校友为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2):57
蒋先云与贺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其长处被人概括为"蒋先云的笔",他创造了黄埔一项奇迹般的纪录: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被廖仲恺视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08,(4):57-57
蒋先云与资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其长处被人概括为“蒋先云的笔”,他创造了黄埔一项奇迹般的纪录: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被廖仲恺视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浙江二邵"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位著名报人。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所谓"浙江二邵"之称,这是指浙江人邵飘萍和邵力子,他们都曾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代巨擘。  相似文献   

6.
裴兰君 《团结》2008,(4):50-53
邵力子,1949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民革中央理论政策研究委员会主任、社会联系工作委员会主任与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与新中国三个时代:中过举人。是同盟会员、国民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起人之一,他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坚持联共联苏,全力维护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曹雄 《各界》2010,(3):25-26
从1927年主政,到1949年离开大陆,蜗居海岛。蒋介石22年间,更换了许多侍从秘书和侍从副官。除了少数人获罪外,大多数人以此为晋升之阶。地位显贵者如陈布雷、邵力子、俞济时、钱大钧。但不贪恋富贵荣华,以年少新进,淡于名利,激流勇退者,仅有一人。他就是我的大舅父刘持生先生。  相似文献   

8.
1924年6月,诞生于广州郊外黄埔初创时的黄埔军校,曾面临很大困难.学生的服装只是一套灰布的衣服,没有袜子,赤着脚穿草鞋.住的房子更是简陋得很,当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借住从前黄埔陆军小学的瓦房,其余就都住在临时用芦苇搭成的棚子里.最要命的是连一日三餐也难以为继,常常是吃了早餐不晓得晚餐,有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相似文献   

9.
刘玉璋  王散木 《各界》2011,(3):14-15
2004年春寒料峭时节,我随当时供职的某报老总专程赴西安,拜访一位民革的老先生。他叫刘玉璋,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8期。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他捞上个“反革命”,倒也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左翼作家,他同国民党大特务头子康泽保持着如此特殊的友谊和密切的联系,成为康泽推心置腹并处处予以照拂的人,这在黄埔时期、北伐时期倒也罢了,可是在1927年以后,甚至在1945年以后,依然如此,这难道是说得清楚的么?  相似文献   

11.
郑洞国出身黄埔一期,曾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他在抗战中声名显赫,却在内战中成为败军之将。1948年10月,正值盛年的郑洞国在东北名城长春被迫放下武器,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党国大业”也很快土崩瓦解。郑洞国如何度过自己的下半生?一个春秋鼎盛的将军脱下军装又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当时先后参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筹建活动的国民党人士有:上海:戴季陶(戴传贤)、沈玄庐(沈定一)、邵力子、林伯渠。北京:江浩、李韶九。武汉:刘拍垂(刘  相似文献   

13.
纪扬 《瞭望》1986,(12)
在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同解放军英模汇报团的同志们举行的一次联欢会上,主持会的大学生热情邀请参加联欢的高占祥为他们朗诵。高占祥旋即朗诵了他自己写的一首诗,大学生们听后使劲鼓掌。这倒并非因为这首诗写得如何精彩,也绝非因为他是河北省的父母官,而是因为大学生们把他当作自己可信赖的朋友。 高占祥是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之后,他先后到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化工  相似文献   

14.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8):50-50
学生问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他让学生们从一个果园中走过,每人挑选一只最大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大家回来后他问:满意吗?学生们说: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我们要么选早了,后面还有更大的;要么选晚了,漏过了最大的。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人生: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学生政治行动主义汹涌澎湃的年代。美国的大学处在混乱之中,而学生们自30年代以来第一次在全国性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当时在位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之所以决定不再次竞选总统职位,部分原因就在于学生示威反对他的对越政策。学生们还站在美国重大价值观念变化的最前沿,特别是在两性关系、生育权利,音乐、社会准则这些领域。民意测验表明,在60年代末的短时期中,美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大学校园中的骚乱。但后来发生的情况却是虎头蛇尾。和60年代动乱的十年相比,此后的两个十年是以平静而著称的。实际上,情况却要复杂得多。60年代后仍然有一些学生行动主义现象,发端于60年代的价值和观念革命也没有完全消失。1984~86年反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著名政治活动家、爱国将领侯镜如溘然长逝,民革同志和黄埔校友都为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和仁厚的长者而惋惜和悲痛。说到侯老平易近人,顾大体,识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我不禁回忆起当年访问他老人家的一段往事。那是在一九九○年冬天,我受《中华英才》  相似文献   

17.
博士与他的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不小心。博士的手表掉在地上,一个学生见了,俯身下去拾起。这时,博士做了个惊人的动作,只见他抬脚一跨,已经骑在那个学生背上。其他的学生都愣住了。博士微笑着说:“我只是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人生的诱惑很多,你不弯腰,别人永远不能骑到你上面。”  相似文献   

18.
聂绀弩平生际会风云,是个传奇人物.他是黄埔二期学员,曾任北伐军东路讨贼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张闻天、邓小平、伍修权、蒋经国、谷正纲是同学.在新四军军部当过陈毅与张茜的介绍人.新中国成立后,任香港《文汇报》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1955年胡风事件中,他被隔离审查,在给予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后,1957年上半年又回到出版社.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送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无期徒刑.1976年特赦出狱.  相似文献   

19.
履程与归宿     
履程与归宿王谦时光走得真快,眨眼之间,李慰同志离开他终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跟其他朋友们多次谈到他,待别是他的学生们,谈起他们的校长、老师李慰同志时,更是深深地、尊敬地怀念他的许多许多的往事。医院和火葬场出现的情景,听...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