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盗窃类案件是侦查工作中最常见的案件类型,分析盗窃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能为侦查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对24名在押盗窃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性犯罪嫌疑人、21岁-40岁年龄段的犯罪嫌疑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农村户口的犯罪嫌疑人、外地人口的犯罪嫌疑人、没有前科的犯罪嫌疑人、偏内向、偏外向与开朗乐观性格特征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前意识到自己行为是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对犯罪进行外部归因的犯罪嫌疑人是盗窃类案件的主要主体。  相似文献   

2.
培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 ,首先应当掌握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心理因素 ,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需要 ,把握犯罪嫌疑人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 ,然后设法减轻、消除犯罪嫌疑人的对抗心理 ,充分利用证据 ,使犯罪嫌疑人正确权衡利弊 ,运用情感注入的方法 ,促其产生悔罪心理 ,从而使其作出供述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只对犯罪嫌疑人身份终点作了规定,但对犯罪嫌疑人身份起点即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规则却没有规定。确认犯罪嫌疑人是保障无辜者免受追诉的屏障,也是保障犯罪人诉讼权利的基点。被采取强制措施或第一次讯问是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时间标准,而告知诉讼权利则是确认第一次讯问的程序规则,被调查人也有权申请确认其为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4.
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犯罪嫌疑人所处的诉讼阶段特殊,因此其权利保障也为法学界所关注。本文对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权利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讯问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提出了完善讯问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犯罪嫌疑人人身保护的司法救济权利的缺失对正为构建法治国家而努力的中国而言是不相适宜的。为此,文章从犯罪嫌疑人人身保护的范畴界定入手,在分析我国犯罪嫌疑人人身保护现状的基础之上,试图阐述我国犯罪嫌疑人人身保护的司法救济权利。  相似文献   

6.
一、律师介入的效果刑事诉讼法第96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第二款规定:“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  相似文献   

7.
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与确定,直接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以及是否适用死刑等问题。在对证明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种类作出分析,并探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认定困难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审查认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暴力犯罪与暴力抗法日趋严重,在制服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警察在徒手擒徒手反抗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持械具反抗以及徒步追擒徒步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时,经常发生警察伤亡。因此,在擒获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动作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诉讼权利问题,一直是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探讨侦查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基本构成,解析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深化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暴力犯罪与暴力抗法日趋严重,在制服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警察在徒手擒徒手反抗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持械具反抗以及徒步追擒徒步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时,经常发生警察伤亡。因此,在擒获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动作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银行紧缩银根双重影响,社会面资金供需矛盾突出,高利贷活动趁势抬头、发展蔓延,呈愈演愈烈之势,对职业高利贷经营者,运用刑法进行规制打击,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应牢牢抓住非法从事金融业务即犯罪嫌疑人未经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这一主线,以犯罪嫌疑人向不特定的单位和个人发放贷款为切入点,以社会危害性为重要衡量标准,开展深入细致的侦查取证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讯问是一种对犯罪嫌疑人身心影响较大的侦查手段,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更是如此.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往往无法承受接受讯问带来的压力,如处理不好将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在未成年人接受讯问的过程中为其提供适当的成年人予以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侦查讯问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侦查行为,讯问所获得的口供在庭审中是重要的证据之一。通过讯问可以很快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查获证据,降低侦查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侦查讯问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侵害犯罪嫌疑人的现象屡禁不止,破坏了刑事诉讼自身的价值要求,阻碍了我国民主法治化的进程。笔者就我国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享有的权利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讯问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国外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享有的权利做了一定总结;最后提出完善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犯罪形势的变化,传统的摸底排队侦查措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现代的摸底排队侦查措施应当从“点”的时空定位排查法扩展到“面”的时空定位排查法;从有形痕迹物证摸排法扩展到无形电子痕迹摸排法;从关注事前的因果关系摸排法扩展到关注事后的赃物控制摸排法;从社会面的普遍摸排法发展到高危群体的重点摸排法;从依靠群众摸排法发展到依靠技术设施的摸排法;从手工摸排法发展到计算机网上摸排法。摸底排队的方法将越来越先进,摸底排队的依据将越来越丰富,摸底排队的效率将越来越高,摸底排队的过程将越来越隐蔽。  相似文献   

15.
侦查人员的讯问行为是讯问方法的载体,讯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讯问行为。羁押状态与非羁押状态下的犯罪嫌疑人权利存在差别,可分为完整享有和不完整享有权利。侦查讯问行为直接影响或侵害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从法律规范层面看,侦查讯问可分为指令性、禁止性和允许性讯问行为。在侦查讯问中,应大力提倡指令性讯问;应从犯罪嫌疑人权利、亲权是否受威胁、侵害界分讯问中的威胁、引诱、欺骗行为是否合法;选择性施行律师在场、检察机关介入讯问、全程录音录像等制度以抑止禁止性讯问行为;从讯问时限、语言和尊重嫌疑人人格等角度规范讯问中的允许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从博弈的角度看,侦查讯问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侦查讯问又是一场激烈而又复杂的心理较量。在这场博弈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侦查人员的讯问策略的选择。因此,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侦查人员能否在博弈中获得最大收益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析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画像在一些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在描绘、刻画犯罪行为人特征,缩小嫌疑范围方面起着意想不到的作用。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式和演绎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应共同发挥作用,以达到描绘、刻画犯罪行为人相关特征更加准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侦查刑嫌调控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嫌调控对象的确定依据是刑嫌人员的人身危险性,刑嫌调控的破案机理是犯罪前及犯罪后的痕迹物证,刑嫌调控的破案模式是从人到案模式,刑嫌调控的基本方法是调查和控制。当前刑嫌调控面临着专业警力不足、动态不清、体制不顺等诸多困境。侦查刑嫌调控应当建立网络化、动态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大多数案件中,侦查人员的讯问与犯罪嫌疑人说谎是相互伴随的,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说谎有着其必然性。谎供作为犯罪嫌疑人最常用的一种反讯问手法,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谎供可以被分为三个类型。一定的心理形成机制促使谎供的出现。谎供是可以被识别和应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