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文化在国家软实力提升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前沿阵地,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又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创新动力。大学文化应当着力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有所侧重地加强建设,以更好地担负起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作为人类文化与智慧结晶的图书馆就承载着保存文化、传播文化和发展文化的重任,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也是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要求,关于图书馆文化在新时期的建设问题,文章从图书馆文化的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制度建设、服务建设和人资建设五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功能之一。高校统一战线在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民主党派齐全的组织优势,党外知识分子的结构优势,思想教育阵地的平台优势,文化资源汇聚的智力优势,海内外联系广泛的交流优势。高校统一战线要依托这些优势,在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协商文化的塑造、多元文化的融合、核心价值的灌输、文化产品的创新、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实现高校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功能,还要求突破传统统战工作的狭隘理念,构筑广泛参与、协同配合的大统战格局。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的文化力量对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一战线的力量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统一战线存续所依、优势所在、功能所系。统战文化是与"大团结大联合"相一致的文化整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统战文化整合力的引领、主导。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力量的统战文化又是一种文化领导力。由统战文化软实力、整合力和领导力体现出来的统战文化力是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能为文化建设提供独特的贡献,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软实力;发挥统一战线特有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强国建设和重视软实力研究背景下,文化认同理论融入统一战线工作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中介。文化认同在统战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统一战线有更宽广的基础和更强的感召力。要积极探索文化认同融入统战工作的现实策略,坚持传统性与开放性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统一的原则,拓展文化认同融入统战工作内涵,创设文化认同融入统战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警察软实力建设是警察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应包括警察的文化力、制度力、精神力、影响力、亲和力、形象力等方面的综合建设。提升警察软实力建设的路径主要有:建设先进的警察文化、设立科学的警察制度、树立良好的警察精神、培育警察执法特色、优化警察内部软环境和突出警察的严谨作风等。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同意原则基础上的实力拥有者实现自己的意志,在国际关系中强调一个国家通过所主导并奉行的文化、价值理念、国内实践、制度安排与外交政策等等的正当性或合法性来获得别国的自愿认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内蕴。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立足于中国现实、思考中国之路、解决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当今世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党政治的世界,政党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现代民主政治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科学民主决策、政治参与、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功能,凸显出强大的政治软实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关键在于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直接构成国家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具有战略重点的全局地位。当前面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文化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提"文化软实力"概念,并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何谓软实力?笔者认为,在企业里,与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盈利等硬实力相对应的管理架构、研发创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等称为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包括硬实力)整合起来,形成核心能力,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具体而言,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以下几种力,可看作企业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战文化自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统战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所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统战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信心和取得良好发展的热切期望。统战文化自信是统战工作自信的思想基础,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支撑、统一战线软实力的基础、统一战线独特的精神标识。统战理论自觉是统战文化自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之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具有“强内”和“化外”的功能,具有“化外”功能的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只是具有“强内”功能的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的一部分.本文认为“分领域、比贡献、划层次”是从国际受众视角,研究具有“化外”功能的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的基本框架.按照这一框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医疗保健、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其中的文化资源是具有“化外”功能的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今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纲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重要的战略着眼点。要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优化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环境;要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发展力和竞争力;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我国事业越发展,越需要统一战线的发展。而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亦是当务之急。统一战线与国家软实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将二者的关系概括为五个"一":共属一个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建一个基础——民主、均取一个关键——凝聚力、皆需一个支持——人才、同源一个动力——爱国主义。据于此,应把握时机、加大力度,建设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相适应的统一战线,同时在统一战线的促进下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开创统一战线与国家软实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统一战线通过彰显自身特色能有效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鲜明统一战线性质文化"的开阔视角,不断提高统一战线服务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要充分运用统一战线在处理文化领域"古今中外"多重关系中的理念优势,不断增强统一战线服务文化建设的自信心;要准确把握体现统战特色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不断促进统一战线服务文化建设的自强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是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当今时代,文化是旗帜;文化是软实力;文化是精神纽带。要完成新时期统一战线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统战干部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没有文化修养的统战干部是不合格的统战干部,文化修养是统战干部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高度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方向,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认同,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全面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在创新性和大众化上下功夫,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展开对话。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才能切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才能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与和谐文化建设,一个是政治实践,一个是文化探究。本文从文化及其社会功能入手,揭示统一战线与和谐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可以实现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任务;统一战线可以为整合多元文化、倡导主导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治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城市要实现文化强市,就需要先筑牢文化的法治根基,实现文化的法治化。从制度的规范到文化秩序的和谐,才能形成城市发展稳妥有力的软实力。济南在文化强市的建设中必须找准文化法治建设的着力点,才能助力济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走上文化强市之路。提升文化法治理念是发挥全市市民文化主体作用的基础,制度创新是济南文化法治建设的推动力,个性化主体要求是济南文化法治建设的社会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